新賓滿族自治縣
新賓滿族自治縣位於遼寧省東部,總面積4287平方千米。總人口30.7萬人(2006年末)。全縣轄9個鎮、6個鄉:新賓鎮、旺清門鎮、永陵鎮、平頂山鎮、大四平鎮、葦子峪鎮、木奇鎮、上夾河鎮、南雜木鎮、紅升鄉、響水河子鄉、紅廟子鄉、北四平鄉、榆樹鄉、下夾河鄉。縣政府駐新賓鎮,距撫順市區136千米[1]。
地處長白山脈。年均降水量769.6毫米,年均溫4.7℃。礦藏有煤炭、金、銀、銅、鉛等。沈(陽)吉(林)鐵路過境,本(溪)桓(仁)、鐵(嶺)長(甸河口)、沈(陽)通(化)公路橫貫全境。古蹟有赫圖阿拉、費阿拉歷史古城以及清代三陵等古遺址100多處。
目錄
歷史沿革
新賓一名的由來,據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八月所刻《新兵堡九聖神詞碑》記載:「蓋我皇大啟鴻圖,詒謀燕冀路徑如茲,得新兵一旅,衝鋒對壘……而有力此堡,故稱之為新兵堡」。原名興京取「發祥」之意。因清太祖曾創業於赫圖阿拉(即新賓老城),故含有龍興京城之意,所以尊赫圖阿拉為「天眷興京」。民國改元後,反對清朝舊稱,欲賦新意。根據「人事日繁,商輳有四方來賓之象,遂名改為新賓堡」,新賓縣得名於此。
周朝屬肅慎族地,戰國時為燕國地。秦時隸屬遼東郡。漢初仍屬遼東郡。漢昭帝始元五年後屬玄菟郡高句麗縣地。漢末至三國仍屬玄菟郡。唐貞觀二十一年屬南蘇州、木底州地。總章元年後,屬安東都護府,後隸屬渤海國地。遼金屬瀋州。元屬瀋陽路瀋州。正統七年(1442年)二月,屬建州右衛。努爾啥赤於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春在赫圖阿拉城即汗位,建立後金。天聰八年(1643年)以赫圖阿拉為「興業之地」,追尊為「天眷興京」,並「設城守尉駐此」。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增設理事通判廳,與熊岳遁判所轄之哨子河分界管轄。光緒元年(1875年)增設興京副都統衙門。光緒三年(1877年)升興京理事通判為撫民同知,由赫圖阿拉(老城)移駐新賓堡,轄通化、桓仁兩縣。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又轄臨江、輯安二縣。宣統元年(1909年)升興京廳為興京府。
民國二年(1913年)四月,改興京府為興京縣。1928年遷興京縣於新賓堡,改興京縣為新賓縣。1932年復改為興京縣。1945年日本投降後,新賓縣是我黨的游擊區,設立了我黨領導下的縣政府。1946年曾一度被國民黨占領。1947年4月新賓獲得解放,成立了新賓縣人民政府,屬遼東省管轄。1954年屬遼寧省管轄。1956年1月屬鐵嶺專區。1958年4月改屬撫順市。1964年1月改屬瀋陽專署,1969年1月改屬撫順市。1985年改為新賓滿族自治縣【1985年1月17日,國務院(國函[1985]9號)批准:撤銷新賓縣,設立新賓滿族自治縣】。
1997年,新賓滿族自治縣面積4432平方千米,人口31.7萬人。轄10個鎮、10個鄉:新賓鎮、下營子鎮、大四平鎮、上夾河鎮、木奇鎮、平頂山鎮、永陵鎮、葦子峪鎮、旺清門朝鮮族鎮、南雜木鎮、下夾河鄉、北四平鄉、紅升鄉、紅廟子鄉、湯圖鄉、城郊鄉、響水河子鄉、夏園鄉、榆樹鄉、嘉禾鄉。
1999年,遼寧省政府(遼政[1999]11號)批准:撤銷城郊鄉,將其所轄區域併入新賓鎮;撤銷嘉禾鄉、夏園鄉,將嘉禾鄉、夏園鄉所轄區域併入永陵鎮;撤銷下營鎮,將其所轄區域併入木奇鎮。合併後的新賓鎮、永陵鎮和木奇鎮區域面積分別為386.2平方千米、515.8平方千米和439.7平方千米,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旺清門朝鮮族鎮更名為旺清門鎮。
1999年,遼寧省政府(遼政[1999]36號)批准:原隸屬於清原滿族自治縣蒼石鄉榔頭溝村第六村民小組和原隸屬於擾順縣章黨鄉的轉彎子村、邱家堡子村,劃入新賓滿族自治縣南雜木鎮。南雜木鎮區域面積85.01平方千米。調整後,新賓滿族自治縣區域面積4276.51平方千米。
?年,撤銷草盆鄉,併入大四平鎮。至此,新賓滿族自治縣轄9個鎮、6個鄉。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新賓滿族自治縣總人口284704人,其中:新賓鎮63189人,永陵鎮37451人,南雜木鎮20313人,旺清門鎮14034人,平頂山鎮18354人,葦子峪鎮14745人,木奇鎮18792人,上夾河鎮15678人,大四平鎮21146人,紅升鄉8035人,北四平鄉8895人,響水河子鄉7751人,紅廟子鄉13580人,榆樹鄉13139人,下夾河鄉9602人。
視頻
新賓滿族自治縣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遼寧省的行政區劃調整,總計52個縣,為何劃入了兩個省? ,搜狐,2020-01-01
- ↑ 2001年3月28日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布,搜狐,2009-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