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斕葉
斑斕葉 |
斑斕葉 學名叫香露兜(Pandanus amaryllifolius Roxb.)是露兜樹科,露兜樹屬常綠草本植物。
地上莖分枝,有氣根。葉長劍形,長可達30厘米,葉緣偶貝微刺,葉尖刺稍密,葉背面先端有微刺,花單性,雌雄異株,花序穗狀、聚花果,由多數木質。
原產地可能為印度尼西亞馬魯古群島。中國海南興隆華僑農場、儋縣華南熱帶作物研究院有栽培。
香露兜生長在熱帶潮濕酸性土壤上,屬於陽性植物,地栽條件較為粗放,對光照要求不高,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山頭坡地、庭院、耕作地等潮濕土壤上均可生長。 葉有粽香,磨碎加米中蒸食。
露兜葉的揮髮油中主要含有大量的角鯊烯、甾醇、不飽和脂肪酸等,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香露兜 [1]
拉丁學名 Pandanus amaryllifolius Roxb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木蘭綱
目 露兜樹目
科 露兜樹科
屬 露兜樹屬
種 香露兜
命名者及年代 Roxb.,1814
拉丁異名 Pandanus latifolius (synonym);Pandanus odorus (synonym)
【形態特徵】
常綠草本。地上莖分枝,有氣根。葉常聚生於枝頂;葉長劍形,邊緣及背面沿中脈具銳刺,無柄,具鞘。長約30厘米,寬約1.5厘米,葉緣偶貝微刺,葉尖刺稍密,葉背面先端有微刺,葉鞘有窄白膜。
花單性,雌雄異株,無花被;花序穗狀、頭狀或圓錐狀,具佛焰苞;雄花多數,每花雄蕊多枚; 雌花無退化雄蕊,心皮1至多數,有時以不定數的聯合而成束;子房上位,1至多室,每室胚珠1,着生於近基底胎座上。
果實為1或大或小、圓球形或橢圓形的聚花果,由多數木質、有稜角的核果或核果束組成;宿存柱頭頭狀、齒狀或馬蹄狀等。
【產地生境】
原產地可能為印度尼西亞馬魯古群島。中國海南興隆華僑農場、儋縣華南熱帶作物研究院有栽培。
香露兜生長在熱帶潮濕酸性土壤上,屬於陽性植物,地栽條件較為粗放,對光照要求不高,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山頭坡地、庭院、耕作地等潮濕土壤上均可生長。由於原生於熱帶地區,對低溫的限制較敏感。只要溫度條件能夠滿足,不需要特殊的設施和管理。
【繁殖方法】
香露兜有明顯的草質莖。繁殖主要通過分株繁殖,種子繁殖的方式較少。主要因成熟的植株分枝多,且成熟莖部具較多的氣生根,分株繁殖比較容易。該種為園藝栽培不育種。
採用15-20厘米的插條進行扦插,成活率也較高,而且能較大地提高了繁殖係數,但以靠近基部的莖段的插條較好。切取的扦插的材料,宜保留5-8片葉,並剪去原葉片的2/3。扦插宜在蔭蔽條件下存放1-2天,待切口略有風乾後扦插。
若插條需長途運輸或不能及時扦插,保存在室溫蔭蔽的環境下,適當保濕,可以延長保存的天數。由於香露兜原生於熱帶地區,若經低溫(≤5℃)冷藏,反而不利於扦插的成活。扦插時純淨的沙培生根效果要大於沙壤紅壤和混和基質,且切口不易感染。
可能因香露兜草質莖的切口不易形成愈傷組織,且新根發生在葉鞘基部(被葉鞘包裹),需良好的通氣條件。比較而言,純淨的沙基培養排水通氣較好,能減少切口的感染,促進生根。此外,適當的遮蔭和噴霧保濕能夠促進扦插苗的生根。
【栽培技術】
香露兜在亞熱帶栽培主要受相對低溫的限制,在中國福建廈門的栽培,定植成活後,香露兜的地上部均保持較快的生長速度,尤以4-8月較快,11-3月生長相對減緩,尤其對寒潮天氣不易適應(氣溫2℃以下時生長受抑制,低於0℃易受凍害)。
但因香露兜為多年生,分枝多,鮮葉採摘時間要求不嚴,約3個多月可採收一茬,因此亞熱帶中南部栽培只需做好越冬防寒,或者採取育苗與生產分開的方式避開冷季。
香露兜對土壤的適應能力較強,但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對新葉的生長較為有利,栽培中,以含有機質較多的蘑菇土和沙壤土的混合基質較利於香露兜的葉片的生長,主要表現在葉片生長較快,葉色鮮亮,商品性好。
【主要價值】
香露兜香味清新淡雅,除了鮮葉可直接作為食用調味料外,還可用於浸制浸膏,用於調配新型的香料。
香露兜葉的揮髮油中主要含有大量的角鯊烯、甾醇、不飽和脂肪酸、醛、酯以及炔類等。角鯊烯具有較強生物活性和特殊結構的天然直鏈三萜烯,在深海魚類中,特別是鯊魚的肝臟中含量最為豐富。
角鯊烯同深海魚油中的EPA和DHA一樣的保健藥物,它具有滲透、擴散、殺菌作用,有很強的輸送氧的能力,可增強細胞的活力及免疫力,加強細胞新陳代謝,消除疲勞。
在醫學上對心臟病、肝炎及胃炎等均有療效,還有極好的養顏、潤膚等功效,在相應的醫用產品及化妝品方面有着極好的應用價值和發展前景,所以香露兜的超臨界提取的揮髮油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