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斑叶杓兰

斑叶杓兰

中文学名 斑叶杓兰

拉丁学名 Cypripedium margaritaceum Franch.

别称 兰花双叶草、蝴蝶参、对节兰、双线二叶兰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微子目

亚科 杓兰亚科

族 杓兰族

分布区域 中国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

斑叶杓兰(学名:Cypripedium margaritaceum Franch.):植株高约10厘米,地下具较粗壮而短的根状茎。茎直立,较短,顶端具2枚叶。叶近对生,铺地;叶片宽卵形至近圆形,上面暗绿色并有黑紫色斑点。花序顶生,具1花;花较美丽,萼片绿黄色有栗色纵条纹,花瓣与唇瓣白色或淡黄色而有红色或栗红色斑点与条纹;花瓣斜长圆状披针形,向前弯曲并围抱唇瓣,长3-4厘米,宽1.5-2厘米,先端急尖,背面脉上被短毛;唇瓣囊状,近椭圆形,腹背压扁。花期5-7月。

生于海拔2500-3600米的草坡上或疏林下。产中国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此花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

目录

信息

种中文名:斑叶杓兰

种拉丁名:Cypripedium margaritaceum Franch.

科中文名:兰科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属中文名:杓兰属

属拉丁名:Cypripedium

国内分布:产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生于海拔2500--3600米的草坡上或疏林下。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西北部。

海 拔:2500-3600

命名来源:[Bull.Soc.Philom.Paris 12: 141. 1888]

中国植物志:17:048

最低海拔:2800

生 境:山坡

药用部位:全草

药用功能:能补明目利尿[1]

形态特征

斑叶杓兰植株高约10厘米,地下具较粗壮而短的根状茎。茎直立,较短,通常长2-5厘米,为数枚叶鞘所包,顶端具2枚叶。叶近对生,铺地;叶片宽卵形至近圆形,长10-15厘米,宽7-13厘米,先端钝或具短尖头,上面暗绿色并有黑紫色斑点。

花序顶生,具1花;花序柄长4-5厘米,无毛;花苞片不存在;子房长1-1.5厘米,常多少弯曲,有3棱,棱上疏被短柔毛;花较美丽,萼片绿黄色有栗色纵条纹,花瓣与唇瓣白色或淡黄色而有红色或栗红色斑点与条纹;中萼片宽卵形,通常长3-4厘米,宽2.5-3.5厘米,先端钝或具短尖头,背面脉上有短毛,边缘有乳突状缘毛;合萼片椭圆状卵形,略短于中萼片,宽2-2.5厘米,先端钝并有很小的2齿,边缘亦有乳突状缘毛。

花瓣斜长圆状披针形,向前弯曲并围抱唇瓣,长3-4厘米,宽1.5-2厘米,先端急尖,背面脉上被短毛;唇瓣囊状,近椭圆形,腹背压扁,长2.5-3厘米,囊的前方表面有小疣状突起;退化雄蕊近圆形至近四方形,长约1厘米,上面有乳头状突起。花期5-7月。

产地生境

生于海拔2500-3600米的草坡上或疏林下。产中国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西北部。

近种区别

此种长期与丽江杓兰(C. lichiangense)相混,尤其在干标本中是很难区分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的斑叶杓兰不仅包括了丽江杓兰,还包括了毛瓣杓兰(C.fargesii )。其他书刊也大多存在同样问题,应予更正。

杓兰属介绍

属中文名:杓兰属

属拼音名:shaolanshu

属拉丁名:Cypripedium

中国植物志:17:20

描 述:Cypripedium L. 杓兰属,兰科,约40种,分布于北温带至喜马拉雅地区,我国有23种,除南部炎热地区外,全国均产之陆生兰,具根状茎;叶2至数枚,茎生或少有近基生;花通常单朵或2-3朵,少有更多;中萼片一般宽大,侧萼片常合生为一,较少例外;唇瓣囊状,较大;蕊柱下弯,具2枚侧生雄蕊和一个巨大的背生退化雄蕊;柱头顶生,下弯,柱头面扩大,稍3裂;花粉不粘合成花粉块。[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