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葉蘭
斑葉蘭 | |
---|---|
圖片來源 |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231434&sid=6444768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斑葉蘭 漢語拼音:Bān Yè Lán 陽痿,跌打損傷,骨節疼痛,咽喉腫痛,乳癰, 瘡癤,瘰癧,毒蛇咬傷 |
斑葉蘭,中藥材名。為蘭科植物大斑葉蘭、小斑葉蘭、大花斑蘭或絨葉斑葉蘭的全草。具有補腎益氣,清熱解毒風熱功效。主治肺癆咳嗽,咯血,頭暈乏力,神經衰弱,陽痿,跌打損傷,骨節疼痛,咽喉腫痛,乳癰,瘡癤,瘰癧,毒蛇咬傷。[1]
目錄
藥理簡介
中文名:斑葉蘭
拼音名:Bān Yè Lán
英文名:Herb of Creeping Rattlesnake Plantain
別名:銀線盆、九層蓋、野洋參、小將軍、小葉青、麻葉青、竹葉青、蘄蛇藥、尖葉山蝴蝶、竹葉小青、肺角草、滴水珠、金邊蓮、銀耳環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 Reichb.f.2.goodyera repens (L.)R.Br.[Satyrium repens L.]3.Goodyera bifora(Lindl.)Hook.f.[Georchis biflora Lindl.]4.Goodyera velutina Maxim.
出處
出自《峨嵋藥植》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大斑葉蘭、小斑葉蘭、大花斑蘭或絨葉斑葉蘭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大斑葉蘭
多年生草本。高15-35cm。根莖伸長,匍匐,肉質。莖直立,被長柔毛。葉4-6枚,互生於莖下部,具葉柄;柄長1-2cm,基部具膜質鞘;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8c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至淺心形,上面綠色,具黃白色精緻的斑紋,花莖直立,高約20cm;總狀花序具花5-20餘朵,疏生,花序軸被長柔毛;苞片卵狀披針形;花偏向一側,白色或微帶紅色;萼片卵狀披針形,長8-11mm,外面被毛;花瓣卵狀倒披針形,唇瓣與萼片等長,基部膨大成半球形的囊,囊內有毛,先端具長圓狀披針形的長喙;蕊柱長約為萼片的3/5。蒴果直立,長8-12mm。花期8-9月。
小斑葉蘭
較大斑葉蘭小,莖高10-25cm;葉3-7枚,長1-2.5cm,寬7-18mm,先端銳尖或稍鈍,基部圓至寬楔形;花白色或黃白色,萼片三角狀卵形,長4-5mm;花瓣倒披針形,唇瓣先端長喙狹而彎曲。
大花斑葉蘭
莖高5-10cm。葉片卵表,長2-4cm,上暗藍綠色,背面帶紅色。花序有花2-8朵,花呈長筒狀;萼片長2.5-3cm;唇瓣比萼片短,白色帶黃色,蕊喙臂和花葯十分長而細。
絨葉斑葉蘭
莖高8-16cm。葉片卵形,長2-3cm,邊緣波狀,上面暗紫色並為天鵝絨狀,中肋白色或黃白色,下面淡紅色或稍帶粉紅色。萼片長7-8mm;唇瓣凹陷呈囊狀;蕊喙分裂成條狀的2枚裂片。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
- 1.大斑葉蘭生于山谷林下陰濕處。
- 2.小斑葉蘭生于山谷林下陰濕處。
- 3.大花斑葉蘭生于山谷林下。
- 4.絨葉斑葉蘭生于山坡林下。
資源分布
- 1.大斑葉蘭分布於長江以南各地及西藏。
- 2.小斑葉蘭廣布於全國各地。
- 3.大花斑葉蘭分布於陝西、湖北、湖南、廣東、四川、雲南等地。
- 4.絨葉斑葉蘭分布浙江、台灣、湖北、湖南、廣東等地。
性味
甘;辛;平
功能主治
潤肺止咳;補腎益氣;行氣活血;消腫解毒。主肺癆咳嗽;氣管炎;頭暈乏力;神經衰弱;陽痿;跌打損傷;骨節疼痛;咽喉腫痛;乳癰;瘡癤;瘰癧;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搗汁;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
忌酸、冷食物。
複方
治肺病咳嗽
斑葉蘭五錢,燉肉吃。(《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治氣管炎
鮮斑葉蘭一至二錢,水煎服。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治骨節疼痛,不紅不腫者
斑葉蘭搗爛,用酒炒熱,外包痛處(小兒用淘米水代酒),每日一換。(《貴州民間藥物》)
治毒蛇咬傷,癰腫癤瘡
鮮斑葉蘭搗爛外敷。(《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各家論述
- 1.《峨嵋藥植》:浸酒服,治跌打損傷。
- 2.《蘇南種子植物手冊》:治毒蛇咬傷。
- 3.《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清熱解毒,消炎退腫。治毒蛇咬傷,癰腫瘡癤,肺病咳嗽,氣管炎。
- 4.《西藏常用中草藥》:軟堅散結。治瘰癧。[2]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