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度以大笏見遺奇偉特甚非鄙人所稱擬柏梁體
《文度以大笏見遺奇偉特甚非鄙人所稱擬柏梁體》是北宋李處權的作品之一。
李處權古、近體詩兼善,其古詩,尤其是五古,頗得魏晉古詩之精神,古淡雅正,恰如邵驥《崧庵集》跋云:「其富且特出者最見於古律詩,淳淡典雅,一唱三嘆……真足以見其文之不苟作。」其五、七言詩亦各有特色,《四庫提要》稱:「處權承其世學,標新領異,別出以清雋之思,於詩道頗為深造……總其大概,五言清脫瀏亮,略似張耒[1];七言爽健伉浪,可擬陳與義,在當時實一作手。」是為中肯之論。李處權北宋末即以詩知名,南渡後,詩文益健。他不僅僅以詩文名,而且還是南宋五大鐘繇體楷書書家之一,元代鑑賞家陸友《硯北雜誌》稱,宋人工於鍾法者五人:黃伯思(1079-1118)、朱敦儒(1081-1159)、李處權(?-1155)、姜夔與趙孟堅。有小楷《夢歸賦》流傳。
“ |
南越巨象何壯哉,齒牙脫落歲幾枚。 削木混真易以埋,玩視常恐生怒猜。 良工到手能剪裁,成此大笏莫與偕。 遠隨舶賈凌濤雷,論賈奚啻百瓊瑰。 異貺忽自王孫來,珍藏十襲敢遽開。 瑩如截玉無纖埃,照人冰彩滿袖懷。 惟君許我王佐才,我亦自負剛不摧。 他年致主登中台,垂紳峨弁直斗魁。 正色凜凜天可回,帝傍奸佞須擊排。 恢復洪業平泰階,寫之丹青上雲台。 |
” |
— [北宋]李處權 |
目錄
作者生平
李處權為李淑曾孫,原籍徐州豐縣,後隨父親居京師或者洛陽,建炎末隨朝廷南渡後,流徙輾轉,曾經入張豐幕下,嘗領三衢,官至朝請大夫。
李處權于靖康中曾以少卿出使金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六十六載:「(靖康元年閏十一月)十日辛丑……金人許和,以都水監李處權、右司郎中司馬朴為報謝使。」卷六十八云:「遺史曰:先是朝廷屢遣使請和,李處權借司農少卿嘗使於軍前。」蓋指此事。王庭豎《盧溪文集》卷二《和李巽伯少卿見懷》也說:「巽伯,靖康中以少卿使金。」
紹興十九年時,與李處全在杭州相會,二十五年卒於荊州,年逾七十。
朱熹《晦庵集》別集卷四《書李巽伯所跋石鼓文後》云:「餘年十八九時,邂逅李卿於衢守張紫微(按:張豐)坐上。二公皆一時名勝,揮塵論文,意象超逸,令人傾竦。今觀此卷,恍然若將復見其人,而追數歲月,忽已四十寒暑矣。不惟前輩零落殆盡,而及見之者亦無幾人,可為太息。淳熙戊申五月既望,朱熹仲晦父書[2]。」
視頻
文度以大笏見遺奇偉特甚非鄙人所稱擬柏梁體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張耒」詩詞全集(2235)首),詩詞名句網
- ↑ 淺述南宋祖籍豐縣的詩人李處權及其詩歌,道客巴巴,2014-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