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教牧学(Pastoral Theology ),虽然教牧学一名是取自圣经的牧人比喻,要为教牧学立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却是非常困难的。教牧学是一门关乎神学与牧养工作之关系的学问。一方面它要为牧养工作提供一个神学基础,从神学角度反省牧养经验;另一方面,它亦要从牧养的角度来作神学反省。

《圣经》又名《新旧约全书》,由《旧约》《新约》组成。《旧约》一共有三十九卷,以古希伯来文[1](含亚兰文)写就,由犹太教教士依据犹太教的教义编纂而成。它囊括了犹太及邻近民族从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的人文历史资料。《新约》一共27卷[2]

目录

简介

为什么我们需要为定义的问题花心思呢?因为定义关乎一个学科的范围,范围不清,它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就不明,于是许多问题就会因而产生。例如,自十九世纪兴起的实用神学(Practical Theology949Practical Theology),是关乎事奉所需之实际技巧的问题,它与崇拜(Worship1251Worship)、讲道、宣教与行政等事工有关;应用神学(applied theology)则与伦理学(Ethics420Ethics)或道德神学(Moral Theology814Moral Theology)有关,它与灵性指导同属教牧学的亲密伙伴,这情形在天主教的传统特别是如此。近代人常错误地以为教牧学就等同教牧心理学。至于教会学,就广义而言,并非仅指教会组织的理论,也应包括现代人所了解的教会角色与宣教,它本身也与教牧学有深切的关系。教牧学一方面从这些学科获益,另一方面亦对它们有所贡献,却不受它们控制,而是集中在神学和教牧经验的共同范畴。因此从神学的角度,它就事奉的本质提出问题,同时指出方向;而从牧养的角度,它要借助神学的亮光来明白及解释人类的经验。

圣经没有提出一套完整又具体的教牧学,虽然结三十四;徒二十13~38;林后和教牧书信均包含很丰富的教牧学资料。假如我们不仅注意福音书宣教的目的,也注意其背后的牧养动机,那么福音书也是教牧学的素材;因此说整本圣经都是教牧学的参考书,是言之成理的。在早期教会,教父曾写下不少杰出的教牧学着作,其中包括了拿先斯的贵格利(Gregory of Nazianzus525Gregory of Nazianzus)之《演说词II》(Oration II)、屈梭多模(Chrysostom283Chrysostom, John)之《论祭司职》(On the Priesthood),和大贵格利(Gregory the Great529Gregory the Great)之《牧养原理》(Pastoral Rule)。此外,有些作者的写书动机虽不是从教牧学出发,其内容却满了这方面的例子,像奥古斯丁的《天主之城》(Augustine171Augustine 奥古斯丁, City of God,吴宗文译,台湾商务)。

到了中世纪,教牧学的发展很少,整体而言,人们还是不太看重这门学科。直到十六世纪的天特会议和在改教家的作品中,教牧学才再受重视。这期间,最重要的教牧学作品是由改教家布塞珥(Bucer237Bucer 或Butzer, Martin 布塞珥)写成的。改教运动不仅发展出清教徒(参清教神学,Puritan Theology973Puritan Theology)的灵修方向,连牧养的水平也大为提高,其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可说是巴克斯特的《改革宗牧者》(Baxter194Baxter, Richard 巴克斯特, The Reformed Pastor)。

教会对高素质事奉的需求愈来愈大,教牧学在十八世纪慢慢就独立起来,且与现代学术的关系亦愈来愈深。其后一世纪,很多重要的教牧学作品相继问世,它们均从现代科学和哲学得着不少亮光,使人对事奉更有系统及全面的了解。但到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教牧学又再受冷落,着述都成了圣工人员的工作手册,不再是具有神学深度的作品。

在二十世纪教牧学再度受到重视,它有重大的发展,这要归功于波新(A. T. Boisen, 1876~1966)的工作,他把临床实验引进来,也训练圣工人员。他的学生希次拿(Seward Hiltner,1909年生)的影响力更大,在《教牧学导论》(Preface to Pastoral Theology),他指出医治、维持及指引,对教牧学来说是最重要的。他更指出,传统教牧学在一种心理、社会及文化的真空下给人属灵的指导是不对的,我们必须把人看作一个全人来牧养;他把教牧学与心理学相连起来,并且强调神职人员必须接受心理学的训练。自希次拿之后,很多人都尝试把心理学与教牧学作不同的组合,成绩最突出的有布朗宁(Don Browning,1934年生)、拉普斯黎(James N. Lapsley,1930年生)、鄂顿(Thomas Oden)和威廉斯(Daniel Williams, 1910~73);他们的目的不是要把宗教语言用心理学术语表达出来,乃是要指出心理学上的神学基础和应用。

之后的发展是改弦更张的,理由有几个。首先,教牧学好像给心理学俘虏了,人要把教牧学释放出来,要同样重视人在社会及政治的情况。好些人认为近期的解放神学(Liberation Theology724Liberation Theology),其实就是教牧学的一种,因为它的目的正是为那些受到社会及经济压迫的人提供神学的了解和指引。第二,人们想把教牧学建立成为一门独立又可信赖的学科,不再作心理学的附庸。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现代人重新强调教牧学必须有伦理和神学的基础。在希次拿的影响之下,神学是属于自由派的,而伦理则是属于相对主义式的,有时两者更是完全被忽略了。

近代福音派亦有杰出的教牧学作品问世,杜尼辛(Eduard Thurneysen, 1888~1974)在《牧养关怀神学》(A Theology of Pastoral Care)中,仔细又专门地以圣经的角度指出,人是需要被饶恕的;对于人的需要,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教牧路向,与心理学的方法不同。心理学的不逮,乃在完全自限于那科目之下,而教牧学所关涉的,必须更加广泛,无论我们想建立的论题和教牧学的关系多么密切,都必须这样做。近代教牧学的作品包含的题目相当广阔,显出这科目的前途是相当光明的。

参考文献

  1. 古希伯来字母的发展与演变,网易,2021-04-11
  2. 宗教文化的思想价值,豆丁网,201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