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尼閣二世
教宗尼各老二世(拉丁語:Nicolaus PP. II;?-1061年7月27日)本名吉拉(Gérard),於布根地出生,1058年12月當選羅馬主教,1059年1月24日即位至1061年7月27日為止。[1]
教宗 尼各老二世 Nicolaus PP. II | |
---|---|
羅馬主教 | |
| |
當選 | 1058年12月 |
就任 | 1059年1月24日 |
卸任 | 1061年7月27日 |
前任 | 教宗德范九世 |
繼任 | 教宗亞歷山大二世 |
個人資料 | |
本名 | Gérard |
出生 |
(日期不詳) 布根地 |
逝世 |
1061年7月27日 意大利佛羅倫薩 |
參見其他以尼各老為名的教宗 |
目錄
生平事跡
尼古拉二世Nicholas II (991~1061),原名勃艮地的熱拉爾(Gerard of Burgundy)。
尼古拉二世教皇(1058~1061年在位)。在被選為教皇前,曾擔任佛羅倫斯的主教。為知名的改革提倡者,與偽教皇本尼狄克十世分庭抗禮。
1059年的拉特蘭會議上他改革了教皇選舉的程序,排除了皇帝對選舉的干預。1061年德意志境內的主教們推翻了他的此一作法,從而開始了教廷與宮廷之間的競爭以及外交上的革命。但尼古拉二世與意大利南部的諾曼人則關係良好,1059年將羅伯特送上阿普利亞、卡拉布里亞和西西里公爵的寶座。
影響
選教宗起初,世俗地位並非被選為羅馬主教的障礙:教區主教有時在被選舉的時候甚至仍是慕道者(catechumen)(如聖安波羅修(St. Ambrose, supra))。769年,在有關選舉對立教宗康士坦斯二世(英語:Antipope Constantine II)(Antipope Constantine II)的暴力爭鬥減弱後,教宗司提反三世召開了宗教會議規定全體羅馬聖職人員享有選舉羅馬主教的表決權,但只是「司鐸級樞機」及「執事級樞機」可被選舉(這是「樞機」(cardinal)一詞的首次使用,而「主教級樞機」被特別排除在外)。
尼各老二世,在1059年的宗教會議上,變更了這一傾向選擇羅馬聖職人員的規定,但主教級樞機仍可自由地從其他地區選擇候選人。1179年,拉特朗第三次大公會議(英語:Third Council of the Lateran)扭轉了早前的要求,再一次允許任何天主教男士被樞機選舉(這並不意味著一位俗人在當教宗的時候將「仍舊」是一位未經任命的俗人)。
教宗烏爾巴諾六世於1378年成為最後一位非樞機主教的被選教宗。更晚近的歷史中,據報導米蘭總主教喬瓦尼·巴蒂斯塔·蒙蒂尼於1958年秘密會議上受了若干次表決,儘管他並非樞機。新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幾乎立即就將蒙蒂尼升為樞機,且令其於1963年接替他成為教宗保祿六世。
譯名列表
- 尼各老:天主教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禧年專頁 http://catholic-dlc.org.hk/2000.htm |date=20051123094045 作尼各老。
- 尼阁:香港天主教教區檔案 歷任教宗作尼阁。
- 尼古拉:《大英簡明百科知識庫》2005年版[失效連結]、《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1993年版作尼古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