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故鄉即是有緣人(姚新宇)

故鄉即是有緣人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故鄉即是有緣人》中國當代作家姚新宇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故鄉即是有緣人

一踏上故鄉的土地,我就覺得神清氣明,恰如神話傳說中所說的大地之子離開了土地就渾身無力。我走進故鄉就如同換了個人,煩惱、憂愁、躁亂立馬消失得無影無蹤,那雙在塵世里行走如兔子般時刻豎起的耳朵也放鬆起來。

我停下車,在家鄉河邊(黃河)的小路上瞭望。連接陝山(陝西山西)兩界的公路橋在細雨薄霧中靜如處女,奔馳的車輛,流動的河水,呼呼的風聲就是一幅動態的風景畫,還有身旁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的青青楊柳,以及一片一片延伸到遠方河岸邊的莊稼。我拿出手機照相留念發微信圈,一是被故鄉的風景所陶醉,二是傾訴一下對故鄉的愛戀。再則,告訴朋友們我回家了。

每次走到這條河邊小路,我的思想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聯想。母親病重時,送老人家回家,至此,我就想這條路母親還能走幾回?暗自傷心;車輛奔馳而過,學生時代在此植樹造林的景象就會在眼前晃動,青春歲月幾多風流;眼睛掠過車窗外,我就會聯想到新聞報道里所說的:「大米在北方風陵渡黃河岸邊安家」,家鄉的點滴音訊變化都是我驕傲的資本……這條路就像是電路上的開關,一經觸動思鄉的念頭就會源源不斷。它又是時間和空間的節點,連接着家鄉和紛亂的世界,

小路是國道和省道連接的一條捷徑,只有本地人熟悉,能縮短到村莊的距離大致兩公里。千米左右的路兩旁楊柳依依,似對我含情脈脈,隨風搖擺的枝葉,愛戀地向路中央努力地夠着,想透過車窗撫摸我這久別了的故鄉遊子,嘩啦啦地對我說:「快去吧,帶上我的枝葉去祭奠母親吧。」母親離開我兩個清明,每次清明回家,我都在這裡折幾枝楊柳插到母親的墳頭,這次也不例外。

這條踏入家鄉的第一條路,距村莊還有十來里路。

父親和弟弟前一天就回家了,收拾院落,打掃房屋,我和姐姐兩車三大家人省事了許多。進門,父親、弟弟迎出來,小院就溫馨了起來,相互噓寒問暖,頭等事就是所有人進入南房一一給母親磕頭問安,氣氛瞬間肅穆了。我點三炷香,深深地磕三個頭,照片上母親慈祥地淺笑,一如生前每次見到我的樣子,眼睛驟然濕潤模糊,偷偷地擦一把淚,努力地控制着不讓它繼續。避開人群,怔怔地發呆,後院、每個房間門口,院子中間都是母親的身影,腳步堅定、輕快,硬朗的身板快速地穿梭,怎麼就會陰陽兩隔呢?

我從來都不相信母親不在我身邊,尤其是看着母親照片的時候,她笑我就笑,母親抿着的嘴隨時會開口:「新宇,吃飯了嗎?天冷了衣服穿厚點……」母子連心,我和母親的感應現在一直通着,我總覺得靈魂是存在的,只是人類智慧和科學的局限還未能解答,母親定會以另一種方式一直陪着我。

我推開後院門,長期無人居住沒膝的青草、兩三顆棗樹、一顆高大的香椿樹,熟悉而溫暖,打開房間一一看過,仔細打量着生我養我的小院。從出生到長大,十二歲左右舉家遷離,但退休後母親每年都要在這裡住上一到兩個月,說是消夏避暑,實是思鄉情切。我也就隨母親無數次地來回奔波。以後,我還會無數次地回來,甚至也想長眠於此陪着母親,雖然那已不是我能左右的,但我知道這一生我和它不離不棄。

老家的舊屋,狹長的院落西廂房南門房北後院,廂房六間,南房三間。南房也就是門房,東邊兩間合為一間大房住人,西邊一間就是大門過道,母親的牌位就設在大間房裡。院子進門一顆石榴樹,枝繁葉茂,八九月份回來的時候,泛紅的石榴掛滿枝頭,可惜無人打理,大多都生了蟲子。東邊一顆桐樹,一人合圍粗,夏季里,粗壯的枝幹就是天然的遮陽傘,擺一方桌,桌椅板凳於樹下,悠閒的鄉村生活在蟬鳴鳥叫中慢慢地隨着夕陽消失在暗夜裡。

這塊方寸之間也隱藏着我的故事,在我兩三歲的時候,栽種石榴樹的地方是個紅薯窖(農村用來儲存紅薯),我在紅薯窖周圍玩,母親在做飯,忽聽大姐喊:「媽!新宇不見了」。母親慌忙出來,直覺感應到我掉到紅薯窖里了,母親不知哪來的力量,下到紅薯窖里一手抱我一手扶着窖壁攀岩上來(土窖兩壁有挖的腳踩土穴)。然後趕快叫醫生,醫生檢查完後,甚是驚奇,說:「這麼深的窖,掉下去竟然毫髮無損,真是奇蹟」。我呼呼大睡,一覺醒來活蹦亂跳,而母親的胳膊卻疼了十多天。母親總愛講這件事,講完總結一句:「福大命大」。大概這就是母親對我一生的祝福和期望吧。

這些深坑枯井好像還真和我有緣,三十歲左右的時候,早晨跑步,有點內急,農村田野里解完手後踏着苞谷覆蓋的田野走,腳下一個趔趄我就感覺踩空了,整個身子往下墜,反應也神速,兩個手臂下意識地支撐起來,腦子裡沒有一絲慌亂,剎那間還有把手放下來看看是掉到啥地方了的念頭。天亮後,叫一同事同去看看,扒開苞谷杆向下張望,深不見底,投一石子,很久後才聽見掉到水裡的聲音。回憶此事脊背發涼,頭髮麻。我兩次在枯井窖穴里與死神擦肩而過,或者說逢凶化吉,這是不是天生註定的因果呢?枯井窖穴於我是福還是禍呢?我深信母親說的對,我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從石榴樹下走到後院,步步都是深情,件件都是故事。有我小時候餵養的大黑狗,爬在廚房門前進食的身影;每次天擦黑後由於害怕跑步經過當時過世的爺爺奶奶房門;院落里枝藤纏繞,頭頂上青青綠葉掛滿葡萄的葡萄架;後院門前我抱着石獅子母親抱着我我戴着兔子帽子的照片。回憶如我小時候擔的滿滿兩桶水,稍一晃動就會灑落滿院。

院落里嘈雜溫暖的聲音一聲連一聲,親朋友鄰陸續進家了,表嫂和隔兩家的群姐(一直這樣稱呼)一人手裡拿着一包雞蛋,推讓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鄉親鄉鄰送上的就是對你的思念。堂哥、堂嫂來了,韭菜、蒲公英、蔬菜……也跟着他們來看我們。東鄰大叔西邊小一輩也過來了,發煙、點煙,熱情地招呼着,對於不抽煙的客人,我有說不出的歉疚。表嫂和母親親,她是母親娘家的侄女又是我的表嫂,親上加親,人善良,母親在時,對她疼愛有加,她對母親也是依戀愛戴。群姐的公婆在世時,我們每次回家,她就會顛着小腳送水送吃的,老人不在了,群姐把這份工作又接了過來。鄉鄰們的恩情我們一家是還不完了,我又深知她們從來就沒有索取回報,只是在詮釋「鄉鄰」二字的含義。

我離家幾十年,背着家鄉的光環,邊走邊炫耀。常於想象中回憶着以前的家鄉,卻怎麼也不能描繪出家鄉的繁華和美景,從僅有的知識和父親的口中略知故鄉前世一二。

先不說俺家鄉,先說個人名,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應該是婦孺皆知,我再告訴你,他就是我村人,我的村名叫「永樂」。得名於為紀念呂洞賓而建的道家壁畫建築「永樂宮」。父輩們講:永樂宮依山而建,溪水環繞宮殿從流而下,多種植物掩映,千年古樹柏抱槐、銀杏樹蒼翠挺拔,一條大街直通黃河岸邊。我無論發揮怎樣的想象,都寫不出大人們所說的美。五十年代,黃河三門峽工程在蘇聯專家策劃下開工,「永樂宮」被迫搬遷,我們就成了移民,後來,由於黃河泥沙未能解決等諸多原因工程下馬,而「永樂宮」卻被毀於這錯誤的決策里,留下了村里一代代人的惋惜。父親會畫畫,靠着自己的記憶,把永樂村復古,一家一戶都有人名,他也是代表了輩輩老永樂人對家鄉的懷念。

我寫不出父輩們傳說的家鄉美,正如我讀不懂自己的故鄉情。每次回家歸心似箭、喜上眉梢,及至進村,躲躲藏藏汽車悠忽之間划過巷道,一頭扎進自家小院,不到萬不得已是堅決不出來的,就像剛進門的新媳婦羞於見人。

不是我害羞,也不是我和故鄉的人不親。

[1]

作者簡介

姚新宇,筆名工兵,陝西渭南人,愛運動,喜交友。

故鄉即是有緣人(姚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