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刑提舉帖
內容簡介
此帖為紙本,冊頁,縱36.2cm,橫47.8cm,縱36.2cm,橫51.8cm,草書,27行323字。
鈐"貞"、"元"、"淋印"、"無恙"、"卞令之鑑定"、"式古堂書畫印"、"勝國文獻"、"易庵圖書"、"式古堂"、"安氏儀周書畫之章"、"巢寮"、"關內侯印"、"江德量鑑藏印"、"江秋史"等25方。成親王、成勛裱邊題記。
此帖是《宋人手簡冊》中一頁。內容為應酬、弔慰類,是為趙范、趙葵兄弟父弔喪的書札。"提刑提舉"指趙氏兄弟之父趙方(彥直),趙方,衡山人,張拭弟子,曾官提舉京西常平兼轉運判官,提點刑獄,後為京湖制置使,兼知襄陽。文中"中興勛德之家"乃指趙方勇抗金兵、保衛京西之業績。文中"機宜大孝賢伯仲"則稱譽趙范、趙葵兄弟。《宋史·趙范傳》記:"十四年,……與弟葵俱授制置安撫司內機事"。據此亦可認定此帖為嘉定十四年
《提刑提舉帖》翰墨波瀾老成,行筆流暢,筆勢瀟灑,有自然之勢,又含篆隸筆意,使字形具古樸之態。
手札起源
手札之書由來已久。因其實用的便捷性和隨意性及其對於書寫者沒有任何明確的要求和規範,使得手札作為書法藝術的一種形式廣為流傳。這種流傳是不經意的、自然的。但是,其對於中國傳統的書法藝術而言,卻是功在千秋!因為在歷史的變遷和時間的耗損下,任何的藝術載體都要經受無情的災難和人為的破壞,能夠經過幾百九千年,在時間的縫隙中得以保全下來,真是一件幸運和幸福的事,特別是這些大家平時就已經很不在意的手札之作!同時,也就是這些小小的不起眼的手札,往往最終保留着歷史上諸多書法藝術大家的真實墨跡,如王羲之、王獻之[2]、米元章、趙孟頫等等。
手札就是書家在日常的生活中最為實用和貼近書家本來面目的一種書法藝術書寫形式。它極少有造作、花哨的修飾,完全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純真無邪"的外在表現。也正因為如此,很多手札幾乎代表了書家最高的藝術成就,在書史上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就更具有研究和學習的價值。
作者簡介
魏了翁(1178~1237年),字華文,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人,嘉熙中資政殿大學士。《宋史》記載他"年數歲從諸兄入學,儼如成人。少長,英悟絕出,日誦千百餘言,過目不再覽,鄉里稱為神童。年十五著《韓愈論》,抑揚頓挫,有作者風。善篆,不規規然繩尺中而有自然之勢。嘗以篆法寓諸隸,最為近古"。他著有《鶴山題跋》七卷,對於先代諸家碑版、帖卷等均有鑑賞之語,文辭雋永,頗見華彩。在宋代書家雲集的時代,魏了翁沒有最終成為一流的書家,當為書壇一大憾事!但是其紮實的筆墨功底、聰慧的藝術敏銳力和表現力,使得他的藝術天分和成就最真實地展現了宋代書法藝術史的本來面目。
視頻
提刑提舉帖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魏了翁的詩有哪些?魏了翁的詩詞全集75首,搜狐,2021-01-21
- ↑ 天下第一書法家,原本是王獻之? ,搜狐,2018-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