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住夏日那只蝉(陈心忠)
作品欣赏
捉住夏日那只蝉
天空滚过几声闷雷,不见雨下下来,气温骤然上升,空气炽热得让人窒息,水泥路面仿佛要龟裂,阳光洒在上面白花花的无比刺眼。夏日的午后陷入喧嚣和浮躁:整个城市有一半都躲在树木的阴影里,蝉鸣从繁盛的树叶间传来,如同收音机里持续不断的杂音。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阴处低飞,好像怕阳光伤了自己的翅膀。龙兴寺殿前两棵上千年的古老银杏树的枝头,不时传来几声"知了知了"的叫声,那声音清脆而又嘹亮,又时不时让你感到厌烦。
兴善门内,几张让路人都已看熟的老脸,依旧相约地坐在城门洞旁乘凉。他们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感受着流动的喧嚣和一些过往客人的笑容,看着那条催人老去的紫阳长街。天气无比燥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炎热而漫长的夏季,有了那一声声一唱一和癫狂而快乐的蝉鸣相伴,让人于闷热中得到些许清凉。此刻闭上眼,慢慢感受夏日的气息;敞开心,静静聆听蝉鸣的声音。阳光在指尖缓缓流淌,思念在心中久久荡漾,问候在风里绵绵延长。
夏,总是燥热的,空气仿佛凝结了一般,烦闷的气息也在肆意地游走。鸟儿钻进了树林,虫儿潜入了泥土,唯独无惧酷热的夏蝉昂首枝头,鼓着肚腹使劲地叫唤:“使劲呀,使劲呀……”叫得庄稼使劲疯长,叫得野花不停摇曳。在这万物生长的季节,蝉正是应了这个时节来为夏天加油鼓劲。夏蝉俗名“知了”,捉知了是孩子们的最爱,为了捉到知了,小伙伴们顾不得太阳的炙烤,也不顾知了的感受。蝉鸣声声,诠释着夏的酷热,倾诉着儿时的情结。就在这炎热难耐的中午,我整理着自己混乱烦燥的思绪….我走近那只鼓噪的蝉,它猛地又飞到另一棵树上 ,我便悄悄地接近它, 还没等它反应过来,就已经成为了我的俘虏,只见那只蝉头大大的,活像一个皮球,一身上下全是黑乎乎的,像是涂上了一层黑色的油漆。蝉又知了、知了的叫起来,仿佛在向我求饶,我意外地发现蝉发音腹部在不停地抖动。蝉翼薄如纸扇,只轻轻一动,便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清凉。
听龙兴寺的撞钟声在山野间回响,暂时把人间琐事都忘掉。临海的历史韵味不仅在城墙上,也在与世无争的梵音里,就让这一方宁静天地,抚去夏日里烦躁的心情。走进龙兴寺,浮躁的心情便被眼前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抚平。那些升腾在空气里的香烟,穿廊而过的清风,整洁简约的院落,都与过去千百年里一样。聆听着佛法禅音,让人感到慈悲与宁静。穿过龙兴寺,沿着石阶一直走,就到了巾山上的另一座寺庙——天宁寺,也称南山殿。相比于龙兴寺,这座天宁寺稍显清寂,暖黄色的寺院围墙和古朴的南山殿塔相互映衬。古塔久经风霜,风化程度较深,塔顶的杂草肆意生长,宁静中透着勃勃生机。
此时我在巾山上,听见的只有蝉声,鸟声还比不上。天气很是闷热,即便在山上也觉得并不凉爽。正午的时候,躺在天宁寺廊前的藤榻上,求一丝凉风,却见满山的竹树梢头,一动也不动,看见足底下的花草也都静静地站着,似老僧入了定似的。风扇之类既得不到,只好不断地用衣袖来拭汗,不断地摇挥那薄纸扇。这时候,往往有几缕的蝉声在槛外鸣奏着。闭了目,静静地听了它们在忽高忽低,忽断忽续,此唱彼和,仿佛是一大阵绝清的乐阵,在那里演奏着清幽的曲子,炎热似乎也减少了,然后,朦胧地睡去了,什么都觉不得,良久,清梦醒来时却又是满耳的蝉声。蝉一一它等了17年,才等到他可以唱歌的一个夏天,就这一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了,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也就终结了。想想也就开始同情原谅了起来,放弃了捉住夏日那只蝉的念想。
晨间听蝉,想其高洁。蝉该是有翅族中的隐士吧。高踞树梢,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分外轻逸,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蝉亦是禅。午后也有蝉,但总归喧嚣了点。像一群游吟诗人,不期然地相遇在树阴下,闲散地歇歇它们的脚。拉拉杂杂地跟他们谈天探询,问候季节,倒没有想作诗,于是声浪阵阵,缺乏韵律也没有押韵,他们也交换流浪的方向,但并不热心,因为流浪其实并没有方向。夜风不眠,惹出一段蝉鸣,又在树影间化为千手,推移着月亮,失了银盘盘托的枝桠,便掉地发出一阵噪鸣。
心种一片夏日阳光,看一窗花儿温柔地生长,无论以何种姿态,小小的欢喜都能暖心底的那份薄凉;闻草木花香的气息,清新淡雅,洗涤内心的心尘,蝉鸣虫鸟的鸣叫,一窗风日晴好,自然天籁之音恬淡安然。心静自然凉,不觉岁月渐向远,不悟时光不等人,收敛起所有的忧伤,在一束夏日阳光里安暖,笑容暖暖,微笑甜甜。[1]
作者简介
陈心忠:在《台州日报》《塔里木日报》《化学教育》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8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