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大司馬中丞吳郡王公二十二韻
《挽大司馬中丞吳郡王公二十二韻》是一首古詩,自中國商末周初出現專門收集詩歌的組織(官方)以來,中國詩歌產生了早期詩歌、楚辭、漢賦、唐詩(主要體現在絕句與律詩這兩種格律詩)、宋詞、元曲、民國新詩等詩體,還有一些不獨立成型的(甚至地域性的)所謂詩體如樂府詩、竹枝詞、毛滂體等等[1]。
古往今來,詩歌以其獨有的魅力吸引了無數的詩人與讀者。即便在詩壇蕭索的今天,仍有許多人把她奉為心中的女神,懷着無比崇敬和熱愛的心情頂禮膜拜。
“ |
何意中興日,天摧柱石臣。 精靈懸海岳,部曲哭荊榛。 才大逢時屈,功高獲謗頻。 那堪玄兔塞,忽度白雞辰。 戰伐誰能計,艱危獨致身。 冰霜勞節制,南北識經綸。 疏草神應護,詞華眾所珍。 漢庭期聽履,周道憶埋輪。 寵辱孤忠在,威稜百代伸。 雷霆余往歲,雨露轉成春。 力挾聖圖遠,名依帝澤新。 紫泥多慰藉,黃壤詎沉淪。 墮淚隨編簡,銜恩起縉紳。 伊周思繼躅,方召願為鄰。 舊事紛悽愴,浮生極苦辛。 承家還鸑鷟,開閣且麒麟。 孝理封章上,儀刑率土濱。 予慚五兵後,幸竊一廛親。 井邑看猶頌,韜鈐信絕倫。 是非今已定,社稷恨堪陳。 客下蘇台鶴,歌傳蒿里人。 佳城不可即,愁思附青蘋。 |
” |
— [明代]戚繼光 |
目錄
詩歌魅力
詩歌的魅力,首先表現在內容上。詩歌的內容,包括情思與意象。情思是指情趣和思想。情趣包括情感和志趣。思想包括構思與想象。由此可知,人們品讀一首詩時,或者被詩中的情感所打動,或者被詩中的志趣所吸引,有時還驚嘆於詩人巧妙的構思和超凡的想象。意象是指熔鑄了詩人情趣的具象。而所謂的具象,不僅僅指眼睛所能看到的宇宙萬物、人間百態,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等也是一種別類的具象。炫目的景色、動聽的聲音、離奇的事跡、美妙的感覺,是我們每個人都嚮往和渴望的,當我們在詩中與之不期而遇時,自然會吸引住我們的目光。
詩歌的魅力,還表現在形式上。詩歌的形式,包括語言和格律。優秀的詩歌語言,不僅妥帖、簡練、含蓄,而且平易自然,好比「芙蓉出清水,天然去雕飾」。詩歌的格律[2],包括音步、押韻、平仄、反覆、對仗(對稱)等,它們的巧妙運用,把詩歌的聲音變得和音樂一樣動聽。又有誰不喜歡好聽的音樂呢?
參考文獻
- ↑ 宋代詩歌的發展脈絡,育星資源網,2010-04-22
- ↑ 格律詩寫作的標準格律形式(收藏),搜狐,2018-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