擋馬
劇目介紹
崑劇《擋馬》出於清代乾隆時期的亂彈腔,《綴白裘》十一集卷三選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方傳芸、汪傳鈐請曲友戴夏改為崑劇曲調,重填〔北黃鐘醉花陰〕套曲。
劇情是:宋將焦光普隨楊家將北征,流落遼邦,開設酒店度日。他久欲歸國,但苦無腰牌過關。這一天,來了一位身系腰牌的遼將。他故獻殷勤,擋馬留飲。後來發覺來將實為宋朝楊八姐喬裝的,於是互吐真情,設計闖關,一同歸宋。
1954年11月,方傳芸和汪傳鈐在華東戲曲會演時演出此劇,大獲成功。嗣後,各昆團都學習演出,頗得大眾的喜愛。上海戲曲學校崑劇班王芝泉和張銘榮擅演此戲,繼承者為陳同申和段秋霞。現為上海崑劇團常演劇目。1984年上海藝術研究所曾製成戲曲藝術片。
上海崑劇團演出《擋馬》王芝泉飾楊八姐,張銘榮飾焦光普
中國戲曲
中國戲曲是一種高度綜合的漢族民間藝術。這種綜合性不僅表現在它融匯各個藝術門類(諸如舞蹈、雜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還體現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藝術上。各種不同的藝術因素與表演藝術緊密結合,通過演員的表演實現戲曲的全部功能。其中,唱、念、做[1]、打在演員身上的有機構成,便是戲曲的綜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體現。唱,指唱腔技法,講就「字正腔圓」;念,即念白,是朗誦技法,要求嚴格,所謂「千斤話白四兩唱[2]」;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動作,是在中國傳統武術基礎上形成的舞蹈化武術技巧組合。這四種表演技法有時相互銜接,有時相互交叉,構成方式視劇情需要而定,但都統一為綜合整體,體現出和諧之美,充滿着音樂精神(節奏感)。中國戲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綜合表演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戲劇形式。
視頻
擋馬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唱念做打中做指的是什麼,吾愛詩經網,2021-03-26
- ↑ 什麼是千斤話白四兩唱? ,搜狐,2019-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