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傳承(王淑萍)
作品欣賞
指尖上的傳承
一塊繡布,一雙素手,一枚銀針捻在指尖,引着七彩的絲線,在或紅,或白,或綠,或藍的純色繡布上翩翩起舞。繡一朵紅梅迎春,繡一對鴛鴦戲水,繡一彎秋月,繡一樹花開,繡一個人兒清風裡走來,落在旗袍、荷包、香囊、圍巾、抱枕、靠墊、屏風、鞋墊和各式各樣的掛件上,栩栩如生。刺繡的女子不言不語,安靜在時光里,一針一線,一起一落,那些鏤刻着歲月輕痕的淺淺心事,就繁茂在眼底眉梢,化成一聲輕嘆,一抹微笑。
這不是煙雨江南,不是蘇、湘、蜀、粵名繡,這是寧夏,是平羅,是沙湖繡。
沙湖繡,是平羅縣盛夏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征麗霞女士在借鑑和吸納各種刺繡的基礎上,在平羅的土地上創立的屬於自己的刺繡品牌。
雅艷相宜的蘇繡、生動逼真的湘繡、齊整艷麗的蜀繡、富麗堂皇的粵繡,中國「四大名繡」聞名於世,一針針一線線,千萬條彩線輕盈穿梭,繡出了中國獨有的絢爛,但那些隱於民間散發着濃郁地方特色的刺繡,同樣閃耀着獨特的光芒。
沙的粗獷,水的柔美,葦的靜謐,鳥的靈動,賦予沙湖一派詩情畫意,也賦予征麗霞銀針下無限的秀美與深遠。她在沙湖之畔,輕挑慢捻銀針,創作了《沙湖》《沙湖美景》《沙湖鳥翔》等作品,細密地勾畫着沙湖的底蘊和美名,這份展現於方寸繡布、素手纖針之下的故鄉情,為她贏得了「寧夏旅遊商品設計獎」、「石嘴山市巾幗手工創業創新大賽一等獎」、「平羅縣巾幗創業之星」的美譽,而《黃河金岸》《手工包》等繡品則讓她收穫了「石嘴山有禮」、「平羅有禮」的獎項。
齊針、接針、滾針、套針、虛針、鋪針、打籽針,征麗霞熟練地運用傳統刺繡針法,繡山川河流,繡花鳥蟲草,繡她熱愛的每一寸風景。 以布代紙,以線當墨,以針為筆, 她將每根絲線分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以至十二分之一、十六分之一,幾乎細如蠶絲後,穿針引線,用綿密的針腳繡雍容華貴的牡丹,繡高潔典雅的蘭花,繡古色古香的玉皇閣,將千萬個線頭、線結藏得無影無蹤,立體地繡出山巒起伏的層次、水流潺動的波紋、人物細膩的肌膚,使整個繡品呈現出油畫般的肌理和光影,全面地展示着沙湖繡的漂亮與精緻
在平羅縣盛夏文化產業公司的展櫃裡,有幾幅繡品泛着歲月的陳舊,那是征麗霞母親留下的遺物,她將它們與自己的繡品放在一起,表達着女兒對母親刻骨的思念。
征麗霞刺繡的手藝最早源於母親。母親黨潔貞生於1929年,雖沒上過一天學,卻天資聰穎,心靈手巧,不僅熟背《三字經》《弟子規》,而且做得一手好女紅。征麗霞關於童年的記憶里,印象最深的是母親在昏黃的燈光下用手指當筆,在布料上「掐」出輪廓,再一針一針繡出圖案的身影。母親出嫁時的繡袍、繡鞋都是自己親手縫製。她至今記得母親繡袍上精美的繡花,雅致的包扣。她說,小時候,她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將臉挨在母親的綢緞棉襖上,感受綢緞的絲滑。遺憾的是,母親一顆玲瓏的女兒心終是沒能抵擋住日子的清貧,那件精美的繡袍經過一次次的裁剪,變成女兒們身上禦寒的棉衣,繡袍上的花朵,零落成星。
母親年老時,眼睛看不清繡品,但憑藉着指尖敏感的神經,仍然可以熟練地找到走線的路徑,並對她的繡品做出指點,哪些地方應該多走幾針,哪些地方應該少走幾針……如今,母親走了,但從這細密的針線、針腳中,依然可以感受到母親內心的溫婉細膩以及指尖上的紋路和溫度。
值得慶幸的是,征麗霞五姐妹將母親的刺繡手藝完美地傳承了下來。
1980年,高中畢業的征麗霞帶着對繡花和服飾的喜愛,來到平羅麗華服裝廠做了一名裁縫,工作認真踏實的她,多次受到廠里的表彰;1995年,她利用自己對服裝和刺繡的獨特感受開始自主創業,進行個體服裝加工。精緻的裁剪,精美的刺繡,獨到的創意,她的生意如火如荼。
眼界決定高度。在積累了豐厚的物質基礎和豐富的社會閱歷後,征麗霞把目光轉向了文化產業。2011年4月,以手工藝品製作、工藝品銷售等為主營業務的寧夏平羅盛夏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成立。「盛夏,盛大的盛,寧夏的夏。」一朵非遺傳承之花就這樣在寧夏的土地上蓬勃盛開,這是古老技藝的傳承,也是我們原本就心手相應溫良敦厚的底子。
傳承技藝,也傳遞愛。在征麗霞的公司里,刺繡呈現出的美,不僅僅在於表面的精緻、雅韻,更是一份滲入骨髓的情感——愛。
張淑珍,一個因燙傷毀容並失去雙手的堅強女子,談起征麗霞反覆說的只有一句話:「沒有徵主任,就沒有我的今天。」這個曾經很少出門,連坐大巴都會被拒的肢殘人,因為遇到了征麗霞,遇到了刺繡,才有了與外界交流的信心和勇氣。當她用一雙「手」熟練地穿針引線為我展示她的繡功時,我被這流傳了千年的民間刺繡技藝、被像征麗霞這樣的民間手藝傳承人的工匠之心、被這身殘志堅的奇女子深深感動,潸然淚目。
韓鳳蘭,一個五十多歲的聾啞人,沒有上過學,沒有出過遠門,不會正規手語,丈夫因病去世後,一個人守着幾畝地,日子過得清貧而孤獨。由於語言聽力障礙,她三次進刺繡班學習都被退了回去,是征麗霞讓她留了下來,她學刺繡,她學手語,她們成了無所不「談」的朋友。
她們常常用手機視頻「聊天」,她用刺繡掙來的錢去做了紋眉,買了髮飾,發來視頻讓她看,她伸出大拇指為她點讚,她「咿咿呀呀」比劃着,笑得像個孩子。這個在無聲世界裡度過了半個多世紀的農家女子,愛美,也重情。家裡醃了鹹菜,頂風騎自行車走幾十里路給征麗霞送來;院裡棗樹上的紅棗熟了,給她送來;地里種的白菜、蘿蔔成熟了,給她送來……她不嫌棄,當着她的面拿起一顆紅棗,用手擦了擦就吃進嘴裡,她笑,她也笑——這是一個鄉村聾啞人表達感激的方式,善良的征麗霞,不忍辜負。
作者簡介
王淑萍,回族。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