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技術開發,是新的科研成果被應用於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的生產、實驗過程。其特點是: 試驗性強、時間較短、風險性較小、所需費用較大。按開發的範圍,有國內技術開發、國外技術引進;按開發的方向,有發展生產型生活福利型國防設施型;按開發的內容,有產品開發工藝開發資源開發,等等。技術開發是把科學技術轉化為社會生產力的必要步驟[1]

技術開發

目錄

概念

技術開發:是指利用從研究和實際經驗中獲得的現有知識或從外部引進技術,為生產新的產品、裝置,建立新的工藝和系統而進行實質性的改進工作。國外一些大的企業或公司,像IBM、松下、西門子、微軟等公司都成立了專門的技術開發機構,在激烈競爭中,搶得先機,形成自己的人力積累,使別人難以模仿和超越,確保企業的競爭優勢。

開發創新

技術開發與技術創新沒有本質的區別。技術創新是與新技術的研發、生產以及商業化應用有關的經濟技術活動。它們關注的不僅僅是一項新技術的發明,更重要的是要將技術發明的成果納入經濟活動中,形成商品並打開市場,取得經濟效益。[2]

技術開發與技術創新應處理好的幾個關係:

1、技術創新與科研管理的關係

在技術創新過程中必須理清技術創新與科研管理的關係:

1)技術創新必須建立在企業現有技術基礎上,如何確定技術創新定位是與企業發展戰略直接相關的,也是該技術開發成功的關鍵。

2)科研管理必須嚴格控制技術創新帶來的隨意性和不可預見性。

3)技術創新必須建立在規範化科研管理的基礎上。

2、技術創新與面向市場的關係

1)技術開發要面向市場,有市場需求才有新技術、新產品的存在空間。

2)在技術開發創新立項之前,要調動一切信息渠道了解當前市場的需求,並預測一定量的市場需求的超前發展的餘量。

3)在技術開發過程中,應跟蹤市場需求的變化,所有的開發與研製過程都必須隨市場的變化而作相應的調整。

4)如果有可能的話,也可以在充分預測和論證的基礎上,通過技術開發與創新創造市場,引導消費者的需求走向。

3、系統最優和局部最優的關係

在進行技術開發創新決策時,應綜合分析和考慮市場需求、技術儲備、資金狀態、設備狀態、以及開發周期等重要因素,儘可能在當前情況下進行系統綜合考慮,儘可能做到整個企業系統最優。

開發對象

在企業中,技術開發的對象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產品的開發

產品開發包括發展新產品與改革老產品。生產社會需要和用戶歡迎的產品,即適銷對路的產品,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因此,企業的技術開發必須圍繞產品這個重要目標來進行。產品開發一方面要大力研究、設計、製造新產品,發展新品種;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對老產品的改造。有的老產品,技術已過時,用戶已不適用,使用也不經濟,這就應該淘汰。還有的老產品,在部分設計結構、工藝、材質、使用等方面,只要加以適當改進,例如提高原有產品的性能,改進外觀造型,適當增加產品功能、改變材料降低成本等,仍可受到用戶的歡迎。

設備與工具的開發

設備和工具是企業的生產手段,是現代生產的重要物質技術基礎。對企業的設備和工具進行技術開發,是提高企業生產現代化水平和經濟效益的重要環節。設備和工具的開發包括兩項內容:一是設計製造各種先進的新的專用設備和工具;二是對企業現有設備進行局部改造和更新。這樣以適應新產品發展、提高生產效率、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節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等方面的需要。

生產工藝的開發

這是指運用新的科技成果,對產品的加工製造方法、技術和過程等進行的改進和革新。生產工藝的開發對於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減少勞動消耗,降低成本,改善勞動條件,促進生產發展有重要意義。開發的內容一般有工藝方法、過程和勞動者的操作技能,以及工藝裝備等。工藝的開發與生產設備的開發是密切聯繫的,先進的工藝要求提供實現新的物理和化學加工方法的物質手段,即一定的工藝總是要以一定的設備和工具來實現的。例如,以及亞加工方法代替切削加工方法,則需要開發新的擠壓設備,以適應擠壓工藝的要求。但是,並不是只有在對新設備或原有設備進行大規模改造的情況下,才能實現新的工藝。在某些情況下,對原有設備稍加改造,甚至不改造的情況下,同樣可以採用新工藝。

能源和原材料的開發

這是指對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開發。能源是企業實現產品生產的重要條件,原材料是構成產品生產的主要物質要素。能源和原材料在生產過程中,把它們自身的物質消耗加之轉移到產品的價值轉移到產品的價值中,成為產品價值的主要組成部分。因而,能源和原材料用量多少質量好壞對產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都有重要影響,是降低產品成本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對於那些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量大,在產品成品成本中這部分費用所占比重大,原材料來源比較緊張的企業,更應當從生產、工藝、設備改造等方面着手,提高能源與原材料的利用率,降低消耗,應積極開發新能源、新材料,開發代用材料。

改善生產環境的開發

這是指在消除污染、改善職工的勞動條件、防止職業病方面的技術開發。有效地利用各種先進技術改善企業生產環境,是企業生產的必要條件。良好的生產環境,對社會有益、對企業有益,可以調動職工的積極性,提高生產效率。

綜上所述,技術開發的對象是十分廣泛的。一般來講,產品開發應是最主要的內容。這是因為,產品是企業在市場上競爭能力的集中體現,同時,產品開發可起到"龍頭"的作用,圍繞開發新產品,改革老產品,必然會帶動生產設備與工具、生產工藝、能源和原材料、生產環境等各項技術開發內容的開展。當然,每個企業應根據自己的情況準確地選擇技術開發的重點,以便使技術開發取得最好的經濟效果。

開發途徑

企業技術開發的具體做法雖然多種多樣,但其途徑歸納起來並不多,主要有以下四種。

獨創型的技術開發途徑

這是指以科學技術為先導,在企業獨立地進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創造發明的新技術。當代許多新興技術和尖端技術,如宇航技術、計算機技術、核技術等,都是在基礎科學有了重大突破以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這些新興技術和尖端技術同以往技術有顯著區別,他們不是傳統技藝的改造和提高,而完全是現代科學的產物。這些技術產生的途徑,都是從基礎研究開始,經過應用研究,並在應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後,再通過發展研究進行廣泛的技術開發,使技術得到推廣和應用。

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始終保持技術領先地位,就要重視這種獨創型的技術開發途徑,因為它的成果常常代表着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表現為全新的技術,全新的產品,全新的工藝,全新的材料。但是,獨創型的技術開發途徑由於從基礎研究搞起,科研難度大,時間長,耗費投資多,對科研人員的素質要求高,這不是一般企業所能辦到的。對於有利條件的大型企業,為了保持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可在這種開發途徑上投入較大力量。對於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則主要是從企業外部獲得應用研究的成果,進而在企業內組織成果的推廣應用工作。

引進型的技術開發途徑

這是指從企業外部(外國、外地區、外單位)引進與轉移新科技術。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可以縮小我國科學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加快我國現代化進程;從企業外部引進技術,可以加快企業的技術進步,提高企業競爭力;由於引進的技術已得到應用,技術的先進性和經濟性已得到證實,因而技術開發所承受的風險小,容易較快地取得效果。

引進的內容既可以是技術知識(包括產品設計、製造工藝、測試技術、材料配方、聘請專家、培訓人員、技術成套設備、合作科研、合作生產等),也可以是技術裝備(包括單機、成套設備、成套工程等),或者是獲得工業產權(如專利、商標)的使用權等。引進的方式有"移植"(引進成套或關鍵技術、設備由本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掌握使用)、"嫁接"(把企業外部引進的新技術成果,與本企業的有關技術成果結合起來)、"插條"(從外部引進初步研究成果,在本企業進一步加以培植,最後形成產品)、"交配"(同外國、外地區、外單位共同協作研究開發,以取得共同的科技成果)。這些方式企業應根據自身需要和條件靈活選用,注意要把引進的技術的吸收、消化工作放在首位,在此基礎上,是引進的技術得以發展和創新,建立或納入企業的技術體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