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掃雷坦克

裝有掃雷裝置的坦克。是坦克部隊克服掃雷場障礙的主要裝備,用於在防坦克地雷中開闢通路。掃雷時,通常在坦克分隊的戰鬥隊形內行動。掃雷坦克的掃雷裝置有機械掃雷器和火箭爆破掃雷器兩類,可根據需要在戰鬥前臨時安裝。機械掃雷器按工作原理分為滾壓式,挖掘式和打擊式三種。火箭爆破掃雷器安裝在車體後部。柔性直列裝藥由火箭拖帶落入地雷場爆炸,利用爆轟波誘爆或炸毀地雷,開闢全寬式通路。與機械掃雷器相比,火箭爆破掃雷器開闢通路迅速,發射隱蔽,清除非耐爆地雷較徹底。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掃雷坦克

國 家世界

簡介

裝有掃雷器的坦克。用於在地雷場中為坦克開闢通路。掃雷坦克通常在坦克戰鬥隊形內邊掃雷邊戰鬥。掃雷器主要有機械掃雷器和爆破掃雷器兩類,可根據需要在戰鬥前臨時掛裝。

英國阿德瓦克錘擊式掃雷坦克機械掃雷器按工作原理分為滾壓式、挖掘式和打擊式三種。滾壓式掃雷器利用鋼質輥輪的重量壓爆地雷,重 7~10噸。挖掘式掃雷器利用帶齒的犁刀將地雷挖出並排到車轍以外,重1.1~2噸。打擊式掃雷器利用運動機件拍打地面,使地雷爆炸。滾壓式和挖掘式開闢車轍式通路,每側掃雷寬度0.6~1.3米,掃雷速度每小時10~12公里。打擊式開闢全通路,掃雷寬度可達4米,掃雷速度每小時1~2公里。

爆破掃雷器利用爆炸裝藥的爆轟波誘爆或炸毀地雷,開闢全通路。爆炸裝藥通常為單列柔性直列裝藥,由火箭拖帶落入雷場爆炸,裝藥量400~1000千克,火箭射程200~400米。

在非耐爆雷場中,一次作業時間一般不超過30秒,掃雷寬度5~7.3米,開闢通路縱深60~180米。

發展歷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英國在Ⅳ型坦克上試裝了滾壓式掃雷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蘇、美等國相繼使用了多種坦克掃雷器,如英國在「馬蒂爾達」坦克上安裝了「蠍」型打擊式掃雷器,蘇聯在T-55坦克上安裝了挖掘和爆破掃雷器,美國在M4和M4A3坦克上分別安裝了 T-1型滾壓式和T5E1型挖掘式掃雷器等。這些掃雷坦克在戰鬥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掃雷速度低,掃雷器結構笨重,運輸和安裝困難。20世紀50~60年代,掃雷坦克得到迅速發展,性能也有很大提高。裝有滾壓式或挖掘式掃雷器的掃雷坦克,減輕了重量,簡化了結構,提高了掃雷速度。

掃雷器與坦克的聯接方式簡單可靠,並易於裝卸和操作。由於固體燃料火箭技術的發展,英、美、蘇等國陸續將火箭爆破掃雷器安裝在拖車或坦克上使用。70年代以來,為了適應在複雜條件下的掃雷需要,一些國家在坦克上安裝了挖掘和滾壓相結合、挖掘和爆破相結合的混合掃雷裝置。許多國家在發展掃雷坦克的同時,還研製和裝備了各種專用裝甲掃雷車。如蘇聯在ПT-76 坦克改進型的底盤上安裝了三具火箭爆破掃雷器。美國裝備了爆破和挖掘相結合的LVTE裝甲掃雷車。由於多數反坦克車底地雷使用磁感應引信,一些國家已開始研製磁感應掃雷器。

各國裝備

蘇聯最初的掃雷坦克是戰前的PT-3掃雷坦克,兩套鋼製滾輪通過一種迴轉式桁架裝置掛在坦克上。1942年5月,一名蘇聯設計師在圖拉的NKPS工廠對PT-3坦克的原型車進行試驗後,對其進行調整然後應用於T-34坦克。他們為T-34坦克的原型車進行試驗後,對其進行調整然後應用於T-34坦克。他們為T-34坦克開發了兩種掃雷裝置:一種的單個輪軸有「A」字形的脫粒滾筒掛在輪緣上;另一種有一個分離軸。1942年8月對這種被稱為PT- 34的掃雷坦克進行了首次試驗。在沃羅涅什附近的戰鬥中,第86坦克旅第223坦克營用兩輛PT-34試驗掃雷坦克搗毀了德軍雷區。PT-34坦克還曾出現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最著名的是在蘇軍合圍斯大林格勒的「天王星」大反攻中。當時第16近衛坦克營在襲擊德軍機場時使用了PT-34掃雷坦克。這些早期的掃雷坦克存在首很多問題,而T-34掃雷坦克直到1943年夏才被較多地應用於戰鬥中。為了更好地利用PT-34坦克,常規工程坦克部開始使用掃雷坦克。第一支部隊就是庫爾斯克會戰中執行特別突破任務的第166獨立工程坦克團,當時對敵雙方都在廣闊的戰地上布滿了地雷,第166團裝備了22輛T-34 坦克和18套PT-34掃雷滾。而PT-34坦克參戰的同時,蘇聯還在對因「租借法案」獲得的謝爾曼和邱吉爾進行試驗。[1]

PT-34坦克最多能清除壓發10個5-10千克的反坦克地雷,然後,滾輪就得更換。這相對於一般的戰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以往只能派標準T-34 坦克獨立清除雷場,而乘員們也只能祈禱坦克能有較好的抗爆性能。在1944年夏的巴格拉季奧諾進攻中,蘇軍第一次大規模使用PT-34坦克搗毀德國集團軍群中心。至少5個裝備PT-34的坦克團參加了這次戰鬥: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的第148和253團,第3突擊集團軍的第40團,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的第 119和第166PT-34坦克團。在維斯圖拉-奧得河攻擊戰中,裝備PT-34坦克的第92和116團也加入了推進中的蘇聯部隊。從PT-3掃雷坦克改進而成的PT-34掃雷器是現代俄羅斯掃雷裝置設計的基礎。參加「沙漠風暴」行動的美國M1A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所用的掃雷裝置也參考了1942年首次使用的蘇聯期的PT-34掃雷裝置。

新型掃雷坦克「野豬」是德國研製的新型掃雷坦克。別看這個傢伙長得怪模怪樣,可卻是集高新科技於一身的新成果。「野豬」集多種掃雷功夫於一身,掃雷效率頗高。「野豬」的掃雷器具與液壓機械傳動裝置匹配,掃雷框架在掃雷時轉到車首前方能自動支撐鎖定。在液壓驅動的掃雷器軸上有鋼鏈懸掛着24個掃雷具,因其形狀似象腳,士兵給它起的綽號叫「大象足掃雷具」。每個「大象足」重15公斤,碰到障礙時,或「踏上」擊毀,或將其「踢」出。掃雷時行進速度可根據地面阻力進行自動控制。掃雷器軸兩端分別裝有一個測距傳感器,藉助液壓接通,掃雷器軸始終保持在正確位置上,這就有利於保持相同的掃雷深度,不會漏掃。 此外,「野豬」還具有一定的防護能力。它採用的是美制 M48主戰坦克的鑄鋼車體,鑄鋼車體形式雖老,卻有抗地雷爆炸的能力。「野豬」掃雷坦克試驗樣車曾經進行1000公里左右的越野和公路行駛試驗,通過試驗雷區時,掃除了炸履帶、炸車底裝甲等54枚不同種類的反坦克地雷,開闢了約25公里長的通道,而自身複雜的技術裝備沒有一件受到損壞。此外,乘員艙和其他系統像「大象足」掃雷具,也都有一定的裝甲防護或抗雷片侵害的能力。在比較複雜的地形上,在任何暴露或隱蔽布設的反坦克地雷障礙區中,「野豬」都能以較快的速度開闢出一條4.7米寬的通道,可靠性達98%。它公路行駛的最大時速50公里,最大行程350公里,所以能直接伴隨裝甲機械化部隊機動作戰。

但是,「野豬」掃雷坦克也存在一些缺點,比較典型的是有時真假不分,如對地雷與硬石的區別力較差,影響和降低掃雷速度。在最初試驗時曾遇到了一塊花崗岩石,掃雷具認為是地雷,不停地在原地踏、踢,直到擊碎了那塊花崗岩石後才繼續向前走。

中國GSL-130掃雷坦克是我軍野戰工兵裝備的一種重要的戰場掃雷裝備。該車由基礎車,爆破掃雷發射裝置,鏟式掃雷犁,通路標示裝置,電氣控制系統和液壓控制系統裝置等六大部分組成。戰鬥全重25.1噸,乖員4人,最高時速47千米/小時,最大里程400公里,最大涉水深1米,基礎車採用82式軍用推土機。爆破掃雷發射裝置,選用二套GBD127型火箭爆破器,該車行軍戰鬥轉換時聞小於15分鐘,可連續作業20-25小時,一次掃雷發射可形成長100米,寬4-5米的安全通道,適用於瀕海登陸,山地進攻等戰鬥中快速掃除敵方混合反坦克防步兵雷場,是我軍野戰工兵的重型掃雷車之一。

戰鬥應用

在二戰中的阿拉曼戰役中,德軍隊陣地前布置有地雷陣,英軍出動了掃雷坦克,英軍步兵在雷陣中浴血奮戰,到1942年10月24日下午,才殺開一條血路,衝出地雷陣。

2007年04月,從位於黎以邊境地區的某雷場傳出喜訊:由我國赴黎巴嫩維和工兵營掃雷連完成搜排的某大型疑似雷區,順利通過聯合國地雷行動中心的驗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