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硼烷
戊硼烷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术语。
中国,从来就是一个文化底蕴极度丰富的国家,中国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国的文化精魂[1]。中国最早出现的和文字相关的文化记忆就是仓颉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蕴藏了无限的文化[2],然后就出现了最初的甲骨文。
目录
名词解释
戊硼烷(化学物质)一般指五硼烷
五硼烷,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B5H9,有剧毒。
基本信息
化学式:B5H9
分子量:63.14
CAS号:19624-22-7
EINECS号:243-194-4
理化特性
熔点:-46.6℃
沸点:60.1℃
闪点:30℃
密度:0.61g/cm3
引燃温度:35℃
临界压力:3.85MPa
饱和蒸气压: 13.33kPa(9.6℃)
外观: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溶解性:溶于四氢呋喃、乙醚、己烷和二甘醇二甲醚
毒理学数据
急性毒性:
LD50:11.1mg/kg(大鼠腹腔);
LC50:18mg/m3(大鼠吸入,4h);3400ppb(小鼠吸入,4h)。
计算化学数据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氢键供体数量:0
氢键受体数量:0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互变异构体数量:0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0
重原子数量:5
表面电荷:0
复杂度:7.5
同位素原子数量: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共价键单元数量:1
用作喷射机燃料、推进剂。
危害危险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有头痛、头晕、嗜睡、眼肌麻痹、皮肤感觉过敏,重者出现共济失调、肌痉挛、抽搐、角弓反张、意识障碍或精神错乱。可有神经炎及心、肝、肾损害。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可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长期接触可引起肝、肾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较轻。
危险特性: 暴露在空气中能自燃。遇明火、高热、摩擦、撞击有引起燃烧的危险。若遇高热可发生剧烈分解,引起容器破裂或爆炸事故。与强氧化剂如铬酸酐、氯酸钠和高锰酸钾等接触,能发生强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与水和水蒸气反应, 放出易爆炸着火的氢气。
参考文献
- ↑ 中国汉字魅力无穷,搜狐,2022-11-20
- ↑ 诗酒趁年华 | 品中国文字 悟千年精魂,搜狐,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