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一个人和季节无关(高卫国)
作品欣赏
想念一个人和季节无关
“烟柳飞轻絮,麦垄杏花风。”的季节,我开始想念一个人。想念一个人原本与季节无关,但是有时候自然界的花红柳繁能激活一个人的思绪,我正是在这样的一个时节开始思念一个人的。
我的思绪,随风而行,穿越城市上空的白云停留在一个名叫哈密的城市。我所思念的这个哥们儿现在正在哈密石油高级中学忙碌着,他是以内陆援疆教师的身份开赴新疆哈密的。
我们都亲切地喊他老翟,其实他并不老。他名叫翟刚,四十多岁,一米八几的身高,因为酷好篮球,四十多岁仍保持着一副健美的身板,往人群中一站颇有鹤立鸡群之感,稍显美中不足的是头发有点少。
在老翟身上有一种农民的朴实气质,也有一种文学青年才具有的对生命强烈的悲悯情怀和一颗能够捕捉生活灵感的心。我们俩偶尔会在一起交流一下对文学的感悟。他上大学时是体育专业,每当谈论文学的时候他就会自嘲的说:“我一个杀猪的不研究刀法改研究文学了。”其实这是他自谦的说法,他除了篮球打得好以外,毛笔字写得也很见功底,有时他还喜欢捯饬一些盆景、养一些花花草草,很有生活情趣,我感觉他比我这个文学院毕业的硕士更懂生活。
生活的道路上难免会有不期而遇的困难,这时也总会有热心的兄长伸出他温暖的手。女儿蓓蓓在九个月大的时候,一次突然咳嗽,我带她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说是肺炎,需要住院治疗。时值隆冬,天空雪花飞舞,可是医院的主治医生说床铺已满,当时我心急如焚。在去单位办理请假手续时,我迎面碰见了翟刚,顺便给他说了一下情况,他说:“兄弟别急,你先去医院,等我电话,我想办法让孩子住院。”我到医院不久,他辗转托人找到了那家医院的办公室主任,在这个主任的协调帮助下女儿住进了医院。每每想起这些我的心就倍感温暖,感谢那些在生命中赠予我温情的兄长。
我所在的单位离我的房子有大约三十里的路程。每当有晚自习辅导的时候,我只能住在学校。校长提出的口号是人文治校,可是我在有晚自习的夜晚只能在办公室里睡简易折叠床,然后在这张简易床上舒展我卑微的身躯,每当这个时候我都感觉人文离我那么近却又那么遥远。后来翟刚了解到这一情况,他考虑到班主任中间也许还有离家较远需要住校的人,于是他向校方申请了五间休息室。据说当时学校答应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又否决了,只留了一个单间,里面放了四张床,是上下铺可以住八个人,条件艰苦也无所谓了,毕竟比睡简易折叠床多了一点儿做人的尊严。有一天,学校突然通知我们几个人搬走,翟刚知道后非常生气,当着我的面就给校长打了电话质问为什么这样做。我记得当时他言辞激烈把上级给吵了一通,最后结局很圆满,在他的努力争取下,这间休息室得以保留,他性格如此耿直令人钦佩。
有一种现象我想在国内其他的省份或其他城市一定是不多见的。我所在的这个省会城市,每年中招之前,各个高中就会展开抢夺生源大战,深入到那些品牌初中去挖高分学生,恶性竞争已经到了商业化的地步,按人头给初中老师送钱,初中的老师也很乐意接收。为了争取更好的学生,在2014年,学校决定到下面地市去招学生,每个干部带队负责一个城市,老翟的家乡是河南南阳市,他负责南阳地区的招生,出发的时候他带上了我。
且不说招生工作的辛苦,这一路上的故事丰富了我的心灵。翟刚的家乡在南阳市唐河县的少拜寺,是一个乡镇。汽车在乡间的土路扬起了缕缕烟尘,透过这烟尘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王莽追赶刘秀时的军队,耳畔是嗒嗒的马蹄声,这时老翟的叙述已经开始了。相传,二十八宿保着刘秀在南阳起兵,王莽率领军队追杀刘秀,起初双方力量悬殊,刘秀总是逃跑。这一天,在逃跑的途中刘秀眼前出现了一座寺庙,寺庙荒废已久,门前檐下布满了蜘蛛网,眼看追兵即至,刘秀只得藏身寺庙。这时一只蜘蛛或者是几只蜘蛛迅速的吐丝结网将檐下被刘秀扯断的网补得完完整整结结实实。追兵赶到,王莽抬头看了一眼对手下说,这个寺庙不用搜查继续追赶吧。手下不解,王莽说,如果有人进出,门前的蜘蛛网岂能完好?刘秀从这个寺庙出来后感谢神灵相助,发誓以后逢庙必拜。在和王莽交手的又一个回合,途径一座寺庙,刘秀来不及下拜便匆匆逃路了。后来刘秀登基,金口玉言敕封这两座寺庙,一座因蜘蛛救命封为碧蛛寺,一座因没来得及下拜封为少拜寺。如今这个村庄就以刘秀皇封的少拜寺为名。
一个对家乡掌故了然于胸的男人也一定是一个有生活温度的人。他胸怀敞亮能够温情的对待生活,对待生活中的机缘。此时,窗外是明媚的春天,彩蝶搬花,燕尾点水,我的思绪也洋溢着浓浓的春意,因为眼前的景也因为思念一个人。
灞桥柳
我的思绪,借太白痛饮狂歌的清酒,杜陵愁肠百结的浊醪,一泻千里,穿越晨岚,穿越雾霭,栖息于灞桥两岸的纤纤弱柳。
扬州瘦西湖的柳丝袅娜着,一如江南女子盈盈一握的纤腰,袅娜着妩媚,袅娜着娇柔,也许会袅娜出一段千古风流。灞桥的柳注定与妩媚无缘,她与离人的愁绪相牵。她注视过一幕又一幕离别的场景,靠着离人清泪的滋养,灞桥柳心中蓄满了万丈柔情。
我猜想灞桥柳在多少个多雾的早晨,朦胧着睡眼打量着远行的、送别的、伤感的、愁苦的人儿。“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远行的人啊,你此去是到安邸的驿站还是咸阳的城口?抑或更远,那么是关西,还是塞北?且莫在此时伤感吧!初唐那位年轻的诗人不是说:“无为在歧路,儿女共粘巾。”吗?的确,那样不豪壮,不如拿出点儿丈夫气来,把关西的白云当作自己的纱帐,把塞北的清泉当作甘甜的美酒。不去问何处是归程,莫管他长亭更短亭。听,“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人用包容的胸襟、开放的视野将这离别也写得带有三分豪气,折柳送别是不会没有酒的,只是此地一别,万水千山,君当自重。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那是灞桥柳看多了离人的悲苦,让使者偷偷给春风捎去了口信,迟一日再吐绿吧,似乎这样即将离别的人就可以多聚一些时日。但是春天终是要来的,灞桥两岸柳树的苍枝上早已春叶尽染,泛光吐翠了。柳叶薄如蝉翼,青如春韭。她纤纤弱骨,但是真情恒定,一丝柳一寸柔情。
古道边的长亭里多少次摆上了送别的酒,酒的滋味儿却各有不同:充军的、入幕的、外放的、贬谪的……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啊!可是,我们即便是使用最先进的天平怕是也称不出这“伤”字的分量。
多情的灞桥柳,你丝丝的柔情远胜于江南的莲藕。江南的莲藕承载的感情太单调,那种藕断丝连的相思比不了灞桥柳厚重的承载,灞桥的柳蕴含着亲人的叮咛、友人的嘱托、爱人的牵挂、情人的不舍……
而今,灞桥仍在,垂柳依依,灞桥柳如同阅尽千年沧桑的风雨丽人,微风过处,她多情的呢喃好像情人梦中的呓语。正如张咪的歌倾诉着款款深情:
灞桥柳,灞桥柳
拂不去烟尘系不住愁
我人在阳春,心在那深秋
你可知无奈的风霜
它怎样在我脸上留
灞桥柳,灞桥柳
遮得住泪眼牵不住手
我人在梦中,心在那别后
你可知古老的秦腔
它并非只是一杯酒[1]
作者简介
高卫国,河南内黄人,汉族,文学硕士,现居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