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懷特·萊曼·穆迪
德懷特·萊曼·穆迪(Dwight Lyman Moody,1837年2月5日-1899年12月22日),美國著名布道家。在芝加哥有間舉世聞名的慕迪聖經學院(the Moody Bible Institute),就是用來紀念慕迪。
目錄
生平
德懷特·萊曼·穆迪出生於馬薩諸塞州的北田(Northfield)。他沒怎麼上過學,便出來在波士頓當了一名鞋店推銷員。在做了一段時間的推銷員後,他於1856年定居芝加哥。1860年,他放棄職業,成為一名沒有薪酬的傳教士和平信徒傳道人。他創辦的一所主日學校最終招收了一千名學生,發展成伊利諾伊街教堂,就是後來眾所周知的慕迪紀念教會的前身。
德懷特·萊曼·穆迪的祖先是清教徒,住在麻省,穆迪四歲時父親就逝世,家境貧窮,但他的母親寧願雙手操勞,也不願把九個孩子送給別家寄養,她所倚靠的,是看顧孤兒寡婦的真神。他既有這樣的慈母而感到家庭的可愛,就從母親學到呼喊神,和守信諾的美德。他沒有受過高深的教育,長大以後講道時常有文法上的錯誤,但是他甘願把自己無條件的獻給神,所以能蒙神大大使用。
童年的他,個性粗獷、倔強、喜歡開玩笑,也很驕傲自負,做學徒時就想做一個賺十萬元的成功商人,在波士頓上主日學後信主,從此改變了他的一生。
他為了要發揮自己對商業上的活力和熱忱,就去到芝加哥,做售鞋員,整天奔路,到處拉攏顧客,生意興隆,後來成了鞋店老闆,但神叫他捨棄生意,賺「得人如鞋」的工作。
開始時他一方面邀請青年人去聚會,又參加探訪,散發單張,另一方面自告奮勇地請求教主日學。但是校長說他們只有十六個學生,竟已有十二個教員,如果他想教的話,就得自己找一班學生。於是下一個主日,他從街上找十八個「野孩子」。把他們交給別的教員以後,自己到外面再去多找,他買一匹小馬,每主日騎馬出去請學生參加主日學,有人叫他傻瓜,有人欽佩他的熱心,他在這件事上表現出「拉夫」的天才。
後來穆迪和二個助手,用市政府的大會堂辦自己的主日學,還是請街頭孩子合作,其中有一長大以後做了芝加哥郵政局長,最後做美國陸軍總司令。他們為預備聚會須要打掃,在他認為這和管理學校一樣的是為神忠勤。他的學生增到一千五百人,他有了新教員,他不怕壞孩子,有一個十五歲的「蠻牛」,愛吵鬧搗亂,被他抓到小房間鎖上門,重重的教訓一頓,這孩子後來很快地信了主耶穌。有一個學生的哥哥聽說慕迪影響他的家人信主,寫信恐嚇要把慕迪痛打一頓,想不到回家時染了傷寒, 慕迪卻去看他,結果化敵為友。他遇過很多類似的事,起初喜歡主日學人數多,但後來則着重於他們的得救。林肯當總統之後,曾去參學,並給學生們懇切的訓勉。
在慕迪教主日學的時候,他還同時經商,後來內心起了重大的掙扎,他決定放棄商業,全力服事神,第一年全年收入雖然很少,他毫不後悔,寧願拋棄每年數千元的進款,去過清貧的生活,好從事主日學和青年會的新事業,使之日後影響力巨大。當然這和好內助愛梅的勸告與幫助分不開的,愛梅是慕迪的主日學同工,她勸慕迪走窄路,生性好靜,忠貞而漂亮,婚後住在簡陋的屋裡,不但不埋怨,並多方安慰其夫,說明世上幸福非金錢華屋,默默幫助寫信管帳,從不出風頭,難怪慕迪離世前輕聲對她說:「你是我的好妻子。」可見慕迪一生是如何愛其妻子。
由於信主的人數激增,貧苦的初信者去華麗的教堂感到不自然,所以就成立固定的禮拜堂。他雖在百忙之中,從不忽略個人布道,每天起碼對一個人講耶穌。有一天夜晚,他問一個靠在路燈杆上的人是不是基督徒,這人發怒握拳想打他,叫他休管閒事。想不到三個月之後,這人在寒冬早晨找他,說自己想做基督徒,因為從那夜之後,他內心一直沒有平靜。
美國發生南北戰爭,就是林肯發動解放黑奴的戰爭時,他去到軍隊裡面,向士兵傳福音,因為這時戰死的人很多,使他既感到救人靈魂的迫切,又收集了許多故事,對將來講道大有幫助。戰事平息以後,他訪問病人,籌建青年會堂,以及許多通訊事務,使他一天沒有五分鐘時間安靜準備講章,所以感到心靈睏乏,後來因他夫人患病,醫生囑他們作一次海上旅行,他們就訪問英國,會見大布道家司布真,和信心度日的莫勒先生,而得極大的幫助。他從一位兒童布道家一連數日講約翰福音三章十六節得到啟示,立志每晨四點鐘起床禱告,讀聖經,以神的話為一切能力的泉源。從英國得新靈力回來後,發覺福音信息雖大有感力;如果配上動人的音樂唱出,就像紅花綠葉,相得益彰。他蒙神重用,神也給他預備一位音樂家孫蓋與他同工,有一次在他講「好牧人」的信息時,孫蓋把火車裡偶爾拾起來的一首聖詩,從心中配上曲譜立刻唱出,成為著名的「主尋亡羊」歌,使許多會眾感動,悔改信主。孫蓋本在政府任高薪之職,後辭去職務,用全部時間在聚會裡唱詩服事主,吸引很多人來聽道,成了美國宗教史中最光榮的一頁。他覺得教堂所用的詩集和他們使用的不同,就想出版自己的詩集,起初出版商不肯發行,但他自己出錢印刷,以後銷路奇佳,賺到百萬美元,他本可受之無愧的取用,但卻讓別人用來在芝加哥建造一間禮拜堂。
雖然他已經蒙神重用,仍有三位虔誠的姊妹代禱,提醒他需要聖靈的能力,他謙卑的追求,在出席聖經會議時,他說:「這世界還在等待着神尋找一個肯完全奉獻給他的人,好借着他行出奇事。」他好像以賽亞一樣的說:「主啊,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在他離世以前說:「當你們看到報紙上慕迪逝世的消息時,不要相信,因為那時我是跨進永生不死的住所,帶有一個不被罪沾污、並像主耶穌一樣的榮耀身體。」 [1]
信仰與服侍經歷
雖然,慕迪的母親是一位敬虔的基督徒,在家鄉時,每個主日都會催促所有的孩子們上教堂。儘管如此,慕迪的信仰生命,卻是在波士頓的時候開始的。1856年4月21日他因主日學教師金波的邀請下,參加公理教會的奮興聚會,因此經歷了重生。1865年慕迪遷往芝加哥,因他的勤奮而開始置富。他找到一份外勤業務的工作,後來普里矛斯公理會積極的服事,積極參與傳福音工作。他自告奮勇地為主日學邀 請學生,一開始只有18名貧童參加。雖然聚會當中,小孩的聲音和歌聲使得會場十分吵鬧,但他們卻被慕迪的同情心和幽默感所迷。因此,人數便成到將近600人,慕迪因此全時間投入傳福音的行列。他白天在新成立的基督教青年會中,擔任宣教士職份,而晚上為孩童和成人開設周間晚上的聚會。每次主日都會騎馬出去拚命請街頭的孩子參加主日學。很快的人數增到1000人,人稱「瘋狂的慕迪」。
在內戰期間(1861-65),他的事工不但沒有停止,反而不斷的擴張。他的主日學事工發展成為獨立教會,而他在青年會的事工也拓展到大衛營。他不斷的穿梭在軍營之間,使無數軍兵心靈得到安慰,也使得這四年之間,一股愛國和愛基督的熱潮同時興起。在1862年8月28日,他與英國出生的艾瑪麗薇(Emma Revell)結緍。當時慕迪才25歲,而艾瑪也只有十九歲。在內戰期間,她隨着慕迪四處宣教,成為他最大的幫助。 1867年,因艾瑪罹患了氣喘病,慕迪便陪同艾瑪回到英國去,這是他首次到訪英國。在那裡,他認識了司布真和莫勒。在1866到1869年間,慕迪被提升為芝加哥的基督教青年會會長。也在他的任內,完成第一座基督教青年會的大樓──法威爾大廳。1870年,慕迪與桑奇組成布道團,並持續合作二十九年之久。1871 年的10月8 日,慕迪在法威爾大廳布道會中,邀請在場的參加者,回去檢視自己與基督的關係,並邀請下次回來獻身。但因當晚芝加哥發生空前大火,把青年會的所有建築都一 同吞滅了。1875年10月31日,慕迪在可容納七千人的克勒蒙街溜冰場,舉行第一個全城的布道會。只因到場人數太多,只得規定只許非基督徒進場,而當晚 約有一、兩萬人無法進場。往 後的二十年,慕迪和桑奇在美國各地,以及歐洲舉行多次奮興會,參加人數難以計算。到1886年,慕迪回到芝加哥,並成立芝加哥宣教會。初期他們只能進行家 庭探訪或在帳幕中舉行崇拜。到了1889年,宣教會人數逐漸增多,便購地建堂和學校。慕迪找來叨霍博士擔任校長,在慕迪逝世後,該校便更名為「芝加哥慕迪 聖經書院」。
事奉經歷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慕迪到前線傳福音。共開了1500次布道會,使無數士兵獲得身心的安寧。
1870年一位稅務署官員孫蓋(Isa. D. Sankey,1840-)有詩歌的恩賜,放下職業與慕迪配搭宣揚福音。有人說:「慕迪講福音,孫蓋唱福音。」他們出版自己的詩集,銷路奇佳,賺到百萬美元,讓別人用來在芝加哥建造一間禮拜堂。
1871年10月8日芝加哥發生大火,全城變為平地。慕迪所用的法威爾堂全部燒毀。大火後的二個月又十五天,一所新建築物「北岸會幕」落成,慕迪的福音工作更加興旺。
後來他訪問英國,聽大布道家司布真(Charles H. Spurgeon)講道,到布利斯托爾城參觀慕勒(George Muller)的孤兒院,從他的憑信心度日得極大的幫助,立志每晨四點鐘起床禱告。
自1872年至1892年,慕迪的足跡走遍英美各大城,復興的火開始燃燒大西洋兩岸。1893年芝加哥舉行世界博覽會。慕迪抓住機會召開布道大會,蒙恩得救的人,以千數計。[2]
經典語錄/名句
暗處最能反映一個人真正品格。
原文:Character is what you are in the dark.
參考資料
- ↑ 德懷特·萊曼·穆迪2020-05-09 來源: 名人簡歷網
- ↑ 德懷特·萊曼·穆迪簡介2020-05-09 來源: 名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