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徐 枋(1623—1649),清代畫家。字昭法,號俟齋,自號秦余山人。崇禎十五年舉人。父徐汧殉節,遵父命不仕滿清,清順治二年,隱居於天平山麓「澗上草堂」自稱孤哀子。終身不入城內,賣畫自食,例不書款。與宣城沈壽民、嘉興巢鳴盛稱「海內三遺民」。 與楊無咎朱用純並稱「吳中三高士」。工詩文、善行草,善畫山水、芝蘭。1694年逝世。作品有《山水圖軸》、《仿宋元山水冊》等。[1]

徐 枋
出生 1623年
吳縣(今江蘇蘇州)
逝世 1649年(25-26歲)
國籍 中國明朝
別名 字昭法,號俟齋
知名於 工詩文、善行草,善畫山水。
知名作品 《山水圖軸》
《仿宋元山水冊》

目錄

生平簡介

徐枋,16歲時遵父命,受業於朱集璜。崇禎十五年(1642)中舉,順治二年(1645)父徐汧殉明,徐枋欲從之,徐汧曰:「

我死,不可不死也,自靖自獻,不死即不忠;爾死,非不可不死也,不死非不孝。我死,君固也;爾死,親使爾。有子又將為親死,則子孫遞死無噍類有是乎?爾不死,守身繼志,所以成孝兼作忠也。」徐枋遵父遺命終身不仕異族,以書畫詩賦聞名吳下,隱居鄧尉山中,旋移靈岩,終身不入城市,賣畫自給,築室名「澗上草堂」。

隱居生活極為清苦,二兒一女先後在饑寒交迫中殞命。自己亦「衣食恆不繼」、「日食一飯一糜」、「冬夏止服一苧衣」。37歲時大病一場,嘔血沉疴八十日、絕食六十日,乃「託後事於張英甫布衣」,所幸「鄭三山先生來視疾,以藥起之。」病後又遭「逋賦」案牽累,四處躲藏,居無定所。此時徐枋已「家止四壁、薇蕨不供,朝夕仰屋無所出,勢岌岌殆」,幸得布衣張雋仗義相助,為其傾資償所欠者十餘金,禍乃解。在身陷逆境中,徐枋以傭書鬻畫自給,嘗「躬效老圃蔬韭外,多藝南瓜,夏秋間往往籍以晨炊。」但不輕受人一絲一粟,雖「藜藿不繼,莫能強以一錢之饋。」

江寧巡撫湯斌為了故作風雅,以掩飾其服侍滿清的污點,三至其門而均為徐枋拒見,甚到後來湯斌弔唁其母時也不屑出見這些臣服於異族的漢人。湯斌喟然曰:「賢者不可測如是。」徘徊久之而去。 [2]

弟子潘耒舉鴻博授官歸,跪門外三日,始許入見,責之云:「吾不圖子之至於斯也!」 徐枋與楊無咎交好,常以名節相砥礪。徐枋長子孟然、三子文止皆師於無咎。徐枋臨歿,招無咎至,命五歲孫出拜曰:「此亡兒文止遺腹子也。兒向辱先生教,不幸早卒。今余且死,念非先生無可託者,願以此累先生。」其為枋信重如此。卒後,潘耒將其葬於光福香雪海的真如塢(珍珠塢)。墓碑刻篆文「明孝廉俟齋徐公之墓」。江蘇巡撫宋犖素慕徐枋之為人,將「澗上草堂」改為祠,捐貲修葺。潘耒作《徐昭法先生祠堂記》。此祠於嘉慶、道光年間數次重修,後毀於火。 [2]

著述名錄

徐枋一生著述頗豐,嘗云:此二十年中所成書,《通鑑紀事類聚》三百若干卷、《廿一史文匯》若干卷、《讀史稗語》二十餘卷、《讀書雜鈔》六卷、《建元同文錄》一卷、《管見》十一篇,計成書亦且幾百卷矣。以上著述目前僅有《讀史稗語》 [3] 十一卷以及潘耒編校的《居易堂集》二十留存。 [3]

清史文載

徐枋,字昭法,長洲人。父汧,明少詹事,殉國難,事具明史。枋,崇禎壬午舉人。汧殉國時,枋欲從死,汧曰;「吾不可以不死,若長為農夫以沒世可也!」自是遁跡山中,布衣草履,終身不入城市。及游靈岩山,愛其曠遠,卜澗上居之,老焉。枋與宣城沈壽民、嘉興巢鳴盛,稱「海內三遺民」。枋書法孫過庭,畫宗巨然,間法倪、黃,自署秦餘山人。嘗寄靈芝一幀於王士禎,士禎與金孝章畫梅、王玠草書作齋中三詠以記之。然性峻介,鍵戶勿與人接。睢州湯斌巡撫江南,屏騶從,往訪之,枋避不見。斌登其堂,堅坐移晷,為誦白駒之詩,周覽太息而去。川湖總督蔡毓榮自荊州致書求其畫,枋答書而返幣,竟不為作。曰:「明府是殷荊州,吾薄顧長康不為耳。」所往來惟沈壽民與萊陽姜垓、同里楊無咎、門人吳江潘耒及南嶽僧洪儲而已。

家貧絕糧,耐饑寒,不受人一絲一粟。洪儲時其急而周之, 枋曰:「此世外清淨食也。」無不受。豢一驢,通人意。日用間有所需,則以所作書畫卷置簏於驢背,驅之。驢獨行,及城闉而止,不闌入一步。見者爭趣之,曰:「高士驢至矣!」亟取卷,以日用所需物,如其指,備而納諸簏,驢即負以返,以為常。卒,年七十三。

時商丘宋犖撫吳,枋預戒曰;「宋中丞甚知我,若我死,勿受其賻也。」犖果使人贈棺槥貲如枋命,終不受。卒,以貧不能葬。一日,有高士從武林來吊,請任窀穹,其人亦貧,而特工篆、隸,乃賃居郡中。鬻字以庀葬具,紙得百錢。積二年,乃克葬枋於青芝山下,而以羨歸其家。語之曰:「吾欲稱貸富家,懼先生吐之,故勞吾腕,知先生所心許也。」葬畢即去,不言名氏。或有識之者,曰:「此山陰戴易也!」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