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樓記
《彩樓記》,傳統戲,該劇雖然早在越劇男班時期已搬上越劇舞台,但沒有保留下來。新中國成立後上海越劇編劇陳羽等參考明代無名氏《彩樓記》和川劇《彩樓記》以及福建梨園戲《入窯》改編,由金採風、陸錦花主演。東海文藝出版社曾印成小劇本出版。
目錄
劇目介紹
該劇源由南戲《破窯記》寫宋代宰相劉懋之女月娥,在彩樓拋球招婿時,選中窮儒呂蒙正。劉懋嫌貧愛富,強迫蒙正退親,月娥不從,因而父女決裂,二人被逐出相府,月娥隨蒙正居住寒窯。蒙正上京趕考,月娥斷飲,靠野菜充飢。劉夫人曾入寒窯,勸女回家,月娥寧受苦而不歸?蒙正高中狀元,榮歸故里,劉懋派人接他們回相府,遭到二人斷然拒絕。
《評雪辨蹤》折子戲是《彩樓記》中一折。該戲根據同名川劇移植。寫呂蒙正前往木蘭寺趕齋落空,歸來時見寒窯門外雪地有男女足跡,疑妻月娥不貞,後月娥說明是其母命僕人送銀時留下的足跡,蒙正才釋誤會。
《母女會》折子戲是《彩樓記》中一折。寫呂蒙正上京趕考,劉月娥靠野菜充飢,劉夫人親探寒窯,勸女回家,月娥寧受苦而不歸。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戲劇的一個獨特稱謂。歷史上最先使用戲曲這個名詞的是宋劉塤(1240-1319),他在《詞人吳用章傳》中提出「永嘉戲曲」,他所說的「永嘉戲曲」,就是後人所說的「南戲[1]」、「戲文」、「永嘉雜劇」。從近代王國維開始,才把「戲曲」用來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通稱。戲曲最顯著、最獨特的藝術特點就是「曲」,「曲」主要由音樂和唱腔兩部分構成,辨別一個地方戲劇種主要依靠聲腔、音樂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語言,如:四川的川劇、浙江的越劇、廣東的粵劇、河南的豫劇、陝西的秦腔、山東的呂劇[2]、福建的閩劇、湖北的漢劇、河北的評劇、江蘇的崑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