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金牛眼药
[ 原圖鏈接]  

张齐珠生于明朝末年,卒于清康熙年间。是金牛眼药创始人,清康熙年间其在定州城内十字街北路东开设的“张齐珠金牛眼药铺”,为定州最早创办的眼药铺。药铺柜台摆放栩栩如生的木雕“金牛”做店标,定州人都称其为“金牛眼药”。金牛眼药因疗效甚佳,曾获清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金牛张铺”匾额,而轰动全国。

目录

名字来源

顺治年间,张齐珠曾任清政府武官,因作战有功,皇上封他跑马占地,因而在定州城东南齐村一带占有大约200余亩土地。 张齐珠自幼酷爱医学,从小到大,他一直不间断地学习医学,且研究至深。康熙年间,张齐珠告老还乡后,即以他独特的配方生产眼药,向百姓免费施舍,效果显著,很快风传各地。为使更多眼病患者得以康复,张齐珠在定州城开设了眼药铺,并在柜台上摆设了一头栩栩如生的“金牛”做为商标。以“金牛”眼药为招牌,定州人都称其为“金牛眼药”。

民间故事

传说,三百多年以前,定州(定县)发生过一次流行性眼病,百姓们哭得震天动地,惊动了天上的金牛星。金牛星不知定州发生了什么事,下凡一看,只见家家户户患了眼疾:有的肿着眼皮子,有的红着眼珠子,有的眼里往外流脓水,有的瞎了眼睛……金牛星认为是看眼病的先生张齐珠不好好给病人用药造成的,便去找张齐珠问罪。但当他来到张齐珠家一看,见张齐珠也得了眼病,正红着眼珠子,滴着泪配制眼药呢,金牛星知道是自己错怪了张齐珠,便把后腿一蹬,登上了开元寺塔顶。又ー蹬,回了天上。金牛星到灵宵宝殿向玉帝奏明了定州民众的疾苦,求玉帝把天上的“八宝明目金丹”赠与张齐珠,拯救定州百姓。玉帝把白眼仁翻了翻,说:“好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金牛星,你不在天上好好修炼,平白无故地下凡去干什么?你就不该管这等闲事!”金牛星见玉帝动了肝火,没敢再说什么,就退出了灵霄宝殿。不过,金牛星还是念念不忘定州百姓们的疾苦。后来,他驮圣水来到灵霄宝殿,借机偷了“八宝明目金丹”秘方,连夜赶到张齐珠家,对齐珠说:“这是玉皇大帝的‘八宝明目金丹’的配方,你按此法配制,可根治定州人民的眼病。”[1]

传说故事

据传清康熙十七年夏。康熙和其祖母孝庄皇太后到江南出游,途径定县,即今天河北定州时,恰巧孝庄眼疾发作,眼睛又疼又胀,看人模糊 不清,经过太医们几天治疗,皇太后的眼疾始终不见好。正当康熙发愁之时,定州州官求见,向其献上治眼灵方。他说:"圣上,我们当地有一个治眼很厉害的大夫,很多老百姓有眼疾只要用上他的 药,保证药到病除。"于是康熙立刻传旨将这名当地名医(这个治眼名医张齐珠)叫来。张齐珠一天三次准时为孝庄皇太后上药,2天功夫,皇太后的眼病就康复了。康熙龙颜大悦,特意陪同孝庄皇太后御驾亲临张氏药铺,康熙见 药铺前放着一尊金牛,当即亲笔御赐“"金牛八宝眼药"。于是,张齐珠的治眼神药由此得名,并远播四方。[2]

文化渊源

金牛眼药是一种对各种眼疾有独特疗效的中成药,“中华老字号”产品,产地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定州文化灿烂,源远流长,自古有人行医卖药,著书立说,不乏名医。金牛眼药组方就来自于明末张齐珠的祖传秘方(明•方广《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二有记载),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后被列入98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十册。

2002年,古方"金牛八宝眼药"更名为" 金牛特灵眼药"获批国药准字批号。2014年,金牛眼药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

传统制剂

金牛眼药属纯中药制剂,主要采用珍珠、麝香、熊胆、冰片、朱砂等九味名贵地道药材,成药为淡棕色细粉末,气香、味凉。适用于迎风流泪、暴发火眼、白睛红肿、黑睛昏暗、眼眩赤烂、轻砂眼、云翳眼,具有清热消炎之功效。对于现代医学中所说的急慢性结膜炎、角膜炎,及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眼部各种疾病,疗效同样显著。其组方配伍科学,可使每味药材之功效发挥到极致。因此,疗效独特、显效迅速、安全可靠,是传统中医药在眼病治疗领域极为优秀的运用成果。

金牛眼药的生产一直沿用传统配方及炮制方法,工艺复杂、考究。原材料的单项加工处理,如炉甘石煅后水飞、朱砂磨后吸去铁屑、珍珠炮炙后球磨120小时等,其加工细度可达260目;配研后混合粉碎时采用球磨粉碎机,有效地避免了药粉的飞扬和被污染。成药粉剂颗粒极细,远远超过了国家标准,故使用中可大大降低药粉对眼睛的异物刺激性,确保了用药的安全性。

金牛眼药制作过程从原材料采集到生产出合格成品,共需要近百道工序,有的工序需要反复操作,生产周期近五十余天,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要求之高,以致部分工艺难以被现代化生产设备所代替,仍保留着手工制作。

金牛眼药自张齐珠始便拥有的传统医药精髓应用传承至今,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显著疗效及多种特征蕴涵着丰富的中药理论和工艺经验,为中药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3]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