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張鍾端

張鍾端
出生 1879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革命家
知名於 參加辛亥革命

張鍾端(1879—1911),河南許州人,1905年赴日本留學,先入宏文書院,後入中央大學,專攻法政,期間加入中國同盟會

武昌首義後,應湖北都督黎元洪、革命軍臨時總司令黃興電召返國,共同策劃方略。

1911年12月抵開封,設立秘密機關,被推舉為河南軍政府臨時總司令兼都督,召集黨人仁義會成員組織革命軍,擬於12月23日巡撫齊耀琳出城祭天時,將其暗殺,宣布河南獨立。但因中國同盟會內情及起義計劃為內奸探悉,起義未成,為清軍所擒。受審時毫無懼色,慷慨陳辭。

1911年12月24日壯烈犧牲。[1]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張鍾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河南許州

出生日期:1879年

逝世日期: 1911年

職   業 :革命家

畢業院校: 日本中央大學

信 仰 :三民主義

主要成就: 參加辛亥革命

東渡日本

張鍾端,1879年出生在河南許昌

他不能忘記,父親因未聽州官召喚,而被迫害致死。1905年,為了振興中華,富國強兵,張鍾端毅然東渡日本留學,並加入中國同盟會。為響應孫中山的號召,宣傳革命思想,他在日本東京創辦《河南》雜誌。因經濟拮据,他重返故土,多方奔走,博得中州巨富劉青霞的同情和資助。《河南》雜誌出版後,清政府便勾結日方將張鍾端囚禁拘捕,後經革命友人營救出獄,又被清廷取消官費留學待遇。當孫中山號召留日學生回國參加起義之時,張鍾端當機立斷,別離已有8個月身孕的日籍妻子返回國內參加武昌起義[2]

投身革命

1911年10月,武昌革命志士出生入死浴血奮戰;京漢線,鎮壓革命的清軍蜂擁南下。中國同盟會會員張鍾端自告奮勇,請纓北上,準備發動河南省城開封的軍民起義,以攔截南下清軍,解除剛剛建立的湖北革命軍政府的困境。

此時,清朝統治者也正加緊河南的布防。他們在催促北洋新軍南下的同時,急令河南當局「嚴為設防,以固根本」。特別是河南項城人袁世凱任清內閣總理大臣之後,為防止在他後院「起火」,對河南更是加倍防範。他一面搜羅黨羽導演「愛國公會」騙局,麻痹河南人民,一面調兵遣將,準備進行彈壓。

張鍾端來到開封,他很清楚地意識到隻身一人深入敵兵駐守的這座古城,將會遇到重重艱難險阻,但他從立志革命開始,就做好了獻身於事業的準備。

在開封,張鍾端找到了在大河書社的中國同盟會會員李錦公。李錦公見張鍾端自武昌歸來,十分高興地說:「你回來就好了,如今開封城內正需要你這樣能一呼百應的人。」隨後,李錦公向張鍾端詳細地介紹了開封城內的情況。

袁世凱的高壓政策和陰謀手段並沒有撲滅開封古城的革命烈火。沈竹白王庚先韓立綸暴式彬等許多隱蔽下來的同盟會會員都在積極聚集革命力量。開封城中的仁義會和蘭考、朱仙鎮一帶的紅槍會等民軍組織也正在一天天壯大。面對革命勢力的發展壯大,巡撫寶一邊稱病卸職,一邊調巡防營加強撫署防務。在他的住處四周,拉上鐵絲網,掛上銅鈴,以防不測。

張鍾端聽了李錦公的介紹,對發動開封軍民起義充滿了信心。他立即開始活動,走訪了王庚先、韓立綸、暴式彬、劉榮棠、李銳五、劉鎮華等人,拜會了開封仁義會首領單鵬宴及遊俠徐振泉、李鴻緒,聯絡了開封圖書經理王天成和絲綢經理崔德聚。找到了在河南武備學堂讀書,嚮往革命的青年李心昂。張鍾端和李心昂又一起前往蘭考,很快說服了蘭考城北關的傅天龍、牛場的孔慶先、馬場的王夢蘭等仁義會、紅槍會的頭領,共同參加起義。

一天夜裡,張鍾端在開封南關中州公學召集王庚先、韓立綸、暴式彬、劉榮棠、李銳五、劉鎮華等人,共商起義大計。大家同意了張鍾端提出的「五路進軍,光復河南」的戰鬥方案。

在五路進軍計劃分頭實施之後,張鍾端着手策動清軍駐開封巡防營官兵的反正工作。李錦公的弟弟李干公在清廷開封常備軍任稽查。張鍾端通過李干公認識了開封巡防營中任游擊的張照發。張照發為人質樸,又講義氣,許多巡防營官兵都好與他結交。張照發聞武昌起義,也擬效法舉事,只因官小力單,未敢輕動。幾經交談,張照發告訴張鍾端,巡防營統領柴德貴有反正之意。為了擴大革命力量,張鍾端讓張照發去爭取柴德貴倒戈反正,柴德貴表示同意。柴德貴在張照發家裡與張鍾端會面,當談到發動起義先攻取哪些地方時,柴德貴提出要先占領「藩庫」(銀庫),讓參加起義的官兵裝滿腰包。張鍾端不同意,說「藩庫」里的存銀是國家的財產,不能隨便裝入私囊。柴德貴聽後心裡不悅,與張鍾端又談了一會兒,便離開張照發的家,返回營房。

張鍾端為籌集軍餉,曾發動開封商界捐資。然而,由於清政府的重利盤剝,開封商界大部分店鋪只是勉強支持門面,難以資助。正當張鍾端為籌備軍餉而犯難時,劉青霞從南京來到開封。劉青霞本姓馬,其父馬丕瑤,曾任兩廣總督;次兄馬吉樟為翰林院侍讀、湖北省臬台。她嫁於尉氏大地主劉耀德後,改姓劉。尉氏劉家號稱中州巨富。擁有良田雙千頃,從北京到南京沿途15個城鎮,都有劉家的店鋪。而劉青霞擁有的財產又居劉氏五門之首。僅在開封,她除占有桐茂典當鋪之外,劉氏公茂典當鋪的財產還有她的一半。1907年,劉青霞在隨次兄馬吉樟赴日本時就參加了中國同盟會,為革命做過許多貢獻。這次她返回開封,就是為了協助張鍾端發動開封起義的。當她得知張鍾端缺乏軍餉時慷慨地說:「桐茂典當鋪現有白銀1600兩,作為你發動起義的軍餉,先拿去支用,隨後我再多做籌備。」張鍾端一時感動得熱淚盈眶,決心要光復河南,不辜負革命同志和仁人志士對他的期望和幫助。

就在這時齊耀琳來到開封接替寶職務。齊耀琳是袁世凱選中的一員干將。他一到開封,就立即增崗添哨,加強布防。張照發、王天成、單鵬彥等許多革命志士,都向張鍾端建議:趁齊耀琳還沒有站穩腳跟,趕快動手。張鍾端也覺得巡撫衙內新舊更替是個難得的良好時機。於是,他決定在中州公學召開骨幹會議,建立革命組織,加強這次起義的領導力量。

策划起義

1911年農曆十一月初一傍晚,開封城內數十名革命志士,來到中州公學。經過民主討論,反覆協商,大家一致推選張鍾端為河南革命軍總司令,王庚先、周凌卓任副總司令。隨後,張鍾端宣布張照發任革命軍協統,王天傑任革命軍敢死隊隊長,張得成任革命軍暗殺團團長,劉鳳樓任革命軍督隊長,徐振泉任革命軍敢死隊選鋒隊隊長,李鴻緒任革命軍決死隊隊長,王夢蘭任民軍總指揮,李干公任民軍選鋒隊隊長,單鵬彥任民軍敢死隊隊長,崔德聚任民軍總招待。[3]

會議即將結束,接到湖北軍政府發來的電報,要求張鍾端務必在農曆十一月初五之前舉行起義。

張鍾端進行了一番考慮。他衡量自己一個多月來的串聯、發動工作,雖然立刻舉事顯得有些倉促,如不發生意外,奪取省城也有可能。張鍾端隨即宣讀了電文。接着,他宣布:「按照革命軍政府電令,我們定於初四凌晨2時起義,以放火鳴槍為號,山東會館為起義軍司令部。這次起義,先由城內兩千軍民發難,分三路進攻督署。第一路,由王天傑率領;第二路,由徐振泉率領;第三路,由李鴻緒率領。城外民軍由三路攻城。第一路,蘭封、考城民軍從曹門攻城;第二路,朱仙鎮紅槍會從大南門攻城;第三路,中牟民軍從大西門攻城。此外,單鵬彥、劉鳳樓各帶200名壯士保衛司令部,張得成集合20名暗殺團隊員刺殺齊耀琳,張照發時刻注意柴德貴動向,順者為伍,共舉大事,背者當即處死,以絕後患。」

各隊首領離開中州公學之後,張鍾端又讓單鵬彥選派幾名身強力壯的仁義會會員,火速前往洛陽、南陽、新鄉、淮陽,給楊勉齋、劉粹軒、劉積學、韓立綸、暴式彬、閻子固等義軍頭領送信,讓他們同時起義,聲援省城。

農曆十一月三日夜晚的開封古城,天空烏雲密布,大街小巷漆黑一團,冷風颼颼,寒氣逼人。然而,山東會館之內卻是火熱異常,河南起義軍正在迎接即將到來的激烈戰鬥。

晚10點左右,柴德貴派巡防營稽查張光順、江玉山給司令部送來兩箱槍支彈藥。此二人是張照發的結義兄弟,曾歃血明誓參加革命。他們要親自交與張鍾端,但張鍾端卻不在山東會館。

原來張鍾端恐事有不測,臨時決定將司令部移至前營門優級師範。

夜愈來愈深,黎明即將到來。開封城內的仁義會會員、商界、學界的革命分子以及清軍巡防營中反戈的骨幹力量,都在向預定地點會攏。蘭封、考城、朱仙鎮、中牟等地的民軍,也正浩浩蕩蕩向着開封挺進。禹王台小高地上炮兵營的反正清軍,已將炮口對準河南巡撫內衙。零時3刻,單鵬彥受張鍾端之命,安排煙火隊在優級師範門外堆起一堆堆乾柴,正做着按時發出信號的準備。突然,數百名清軍從四面包抄過來。 這情況太突然了。但張鍾端臨危不懼,他一邊命令單鵬彥立即點火發出信號,提前起義;一邊催促王庚先、周凌卓、沈竹白等人先走,自己留在後面迎敵。他們不肯走。這時,清軍已逼近優級師範的小禮堂。張鍾端目瞪着王、周、沈等人:「為了保存革命力量,你們趕快撤離此地,這是我的命令!」說罷雙手舉起王庚先,將他推出天窗。不料,這時張光順、江玉山一陣獰笑,用手槍頂住了張鍾端的後背。原來他倆是柴德貴安插到革命陣營中的兩個奸細。

壯烈犧牲

剛剛燃起的革命之火又熄滅了。張鍾端、周凌卓、沈竹白、單鵬彥、高鳳樓等經過一番殊死戰鬥,因寡不敵眾,當場被捕;王天傑、李鴻緒、徐振泉三隊進攻撫署的頭領,也遭伏擊,被清軍捆縛;南關小高地上的炮手還未來得及發炮,就被調離了炮位;張照發、張得成等巡防營中的反正志士,也因柴德貴告密,被齊耀琳解除了武裝,與張鍾端等30多位革命者一起,被押進了牢房。

朱仙鎮、中牟兩地的民軍,久久不見城中起義信號,未敢輕動,拂曉時,只得分散隱蔽。蘭封、考城民軍頭領王夢蘭想探聽消息,隻身翻越城牆,落入隱阱被捕。

次日上午,齊耀琳開始審判革命黨人。公堂上,張鍾端大義凜然,威武不屈,當齊耀琳喝問:「你聚集匪徒放火行兇,可知罪嗎?」

張鍾端冷笑一聲:「明知我是義師,為何誣我為匪?」

原來逮捕張鍾端等人後,齊耀琳拍急電向袁世凱請示。袁世凱回電說,農曆十一月五日,南北議和開始,雙方停戰。若審判、殺戮革命黨人,則違反協議規定。因此,按照袁世凱的指令,齊耀琳要將張鍾端等人以土匪肇事論罪。為此,他喝令三班衙役,將張鍾端打得遍體鱗傷,妄圖屈打成招。可是,無論如何嚴刑拷打,張鍾端始終堅貞不屈。

齊耀琳見張鍾端意志堅定,視死如歸,覺得再問下去無濟於事,便喝令將張押下,再審問其他革命黨人。其他革命黨人也和張鍾端一樣拒不認罪。對此,齊耀琳無可奈何。

審訊過後,齊耀琳將張鍾端、王天傑、張照發、單鵬彥、劉鳳樓、李鴻緒、徐振泉、張得成、崔德聚、王夢蘭、李干公11人定為死刑。

農曆十一月五日清晨,開封城颳起鋪天蓋地的黃沙狂風。張鍾端和其他革命黨人被推上刑車,押赴開封西關刑場。32歲的張鍾端就要過早地走到人生的盡頭。然而,他卻沒有絲毫的悲傷與悔憾。他生前常對人說:「人生自古誰無死,惟取義成仁,方能不朽。彼飽食暖衣,逸居待斃者,與禽獸奚異哉!」

刑車行至開封西關荊棘叢生的刑場上,殘暴的清兵將張鍾端等人推下刑車。張鍾端昂首高呼:革命萬歲!共和萬歲!

好像是張鍾端的吶喊震撼了蒼天,在風停沙住的時刻,天空落下了一場大雪,掩埋了張鍾端和其他10位烈士的遺骨。

中華民國成立後,張鍾端等11人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1982年,開封市人民政府撥出專款,將11烈士墓遷到風景如畫的禹王台公園。

參考資料

  1. 張鍾端,中國軍網,2017-11-21
  2. 日本中央大學著名校友張鍾端,百利天下教育 著名校友,2014-11-03
  3. 1911年張鍾端等人在開封密謀失敗,只因忽視他的不滿,360個人圖書館,2017-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