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亮
张贤亮,男,国家一级作家、收藏家、书法家。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江苏盱眙县人。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宁夏分会主席等职,并任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受家庭影响,张贤亮从小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熏陶,中学时代开始广泛接触俄罗斯文学和法国文学作品,并尝试文学创作,创作发表了大量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是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灵与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等。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划为“右派分子”,押送农场“劳动改造” 长达22年,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恢复名誉。2014年9月27日,张贤亮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8岁。2018年9月,张贤亮所著《绿化树》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
张贤亮 | |
---|---|
出生 | 江苏盱眙 |
逝世 | 2014年9月27日 | (77歲)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国家一级作家、书法家 |
知名作品 | 《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和《灵与肉》等 |
目录
人物介绍
作为一个作家,张贤亮通过创办经营镇北堡西部影城,张贤亮积累了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出“文化是第二生产力”的论断,以镇北堡西部影城的成功,证明了文化在科学技术之后也是产生高附加值的重要手段,为我国加强文化产业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另一类范例。在北大国际MBA论坛上,张贤亮应邀发表《西部企业管理秘笈》的讲演,介绍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国西部地区,劳动者素质偏低的投资环境中如何管理企业的经验。1997年张贤亮发表了20万字的长篇文学性政论散文《小说中国》,阐述了公有制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劳者有其资”,“为资本主义平反”和私有财产社会化的论点,首次大胆地提出“私有制万岁”,在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为我国承认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私有财产受到法律保护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张贤亮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宁夏文联名誉主席兼宁夏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委员;曾连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有“特殊贡献的知识分子”称号、个人曾获得银川市“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荣誉奖、被中国文化部评为“中国文化产业十大杰出人物”之一及获得“希望工程特殊贡献奖”、2008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慈善人物”和“中国十大收藏家”“中国十大才智人物”“影响宁夏50年人物”,2010年被评为“宁夏慈善大使”。
自2010年初开始,张贤亮先生以个人名义每年捐赠150至180万元对宁夏贫困的患者实施“救生行动”。近年来,救助患者达到百余人次,他关爱弱势群体的行动在社会中起到了巨大的反响。对于自己的员工,张贤亮先生永远使用人性化的管理并严格要求,教育他们对于需要的帮助的人永远要伸出援助的手,每一个人做人都要学会感恩!
人物经历
1936年生于南京,江苏盱眙县人。50年代初读中学时开始文学创作。
1954年高中肄业后赴宁夏贺兰县乡村插队务农。 1955年从北京移居宁夏,先当农民后任教员。
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因发表诗歌《大风歌》被划为“右派分子”,押送农场“劳动改造” 长达22年。
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恢复名誉,重新执笔创作,代表作品有《灵与肉》、《青春期》、《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
1980年调至宁夏《朔方》文学杂志社任编辑,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1年开始专业文学创作。
1992年12月在邓小平“南方讲话”后创办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公司,担任董事长。如今公司所属的镇北堡西部影城已迅速发展成为中国西部最著名的影视城。 2009年,多年未写长篇小说的张贤亮推出长篇新作《一亿六》,以荒诞的形式,讲述一个优异“人种”保卫战的故事,再次引发争议。
2014年9月27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
被打成“右派”
1954年,张贤亮18岁。在北京读高中的他因为出身“官僚资产阶级家庭”,又属于“关、管、斗、杀”分子的子女,上学时备受欺辱。毕业前夕,老师找到张贤亮,说学校经常掉东西,又查不出是谁,你的帽子多,多背一个也无妨。张贤亮为了保住读书的机会,答应了,不久却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学校开除。为了给“新北京”建设腾出地方,1955年7月,张贤亮携“老母弱妹”“移民”“甘肃省宁夏专区贺兰县”。1957年7月,文学青年张贤亮发表长诗《大风歌》,斯时正值“反右运动”高潮,引起全国高度关注,《人民日报》发专文严厉批驳。张贤亮升格为全国瞩目的“右派分子”,开始了自己长达22年的农场劳改生涯。
1978年,时年42岁的张贤亮身在银川附近的南梁农场,等待着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变革。
精神气质
张贤亮在《满纸荒唐言》这篇文章里,详尽地叙述了他个人的经历和遭遇,也表述了他许多关于文学观念的见解。他特别呼吁评论家要注意研究作家的精神气质。他说,“一个人在青年时期的一小段对他有强烈影响的经历,他神经上受到的某种巨大的震撼,甚至能决定他一生中的心理状态,使 他成为某一种特定精神类型的人……如果这个人恰恰是个作家,那么不管他选择什么题材,他的表现方式,艺术风格,感情基调,语言色彩则会被这种特定的精神气质所支配。”统观张贤亮的创作,可以说,他的小说就是他独特的精神气质外化而成的哲理与诗美的结晶。要深入理解他的小说,应该注意他的精神气质。 研究张贤亮的精神气质,首先应注意到他的青年时期的经历。在被打成“右派”之前,他是以一个很有才气的青年诗人的形象在文坛上崭露头角的。他在1957年4月7日 写给《延河》编辑部的信中,以一种直率的年青人的激烈和自信宣称:“我要做诗人,我不把自己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里的感受去感染别人,不以我胸中的火焰去点燃下一代的火炬,这是一种罪恶,同时,我有信心,我有可能,况且我已经自觉地挑起了这个担子……。”这里,我们看到青年张贤亮对人生的奋进和在文学上的宏大抱负。在他当时发表的《夜》、《在收工后唱的歌》、《在傍晚唱山歌》、《大风歌》等抒情诗中,也显露出他感情炽热、富有浪漫色彩和幻想等诗人的气质。随即因《大风歌》罹难,这无疑使他神经上受到巨大的震撼,这使他的精神气质又渗进了一种悲剧色彩,一种愤激、悲怆的孤独感。如同他自己所说:“心灵的深处总有一个孤独感的内核” 。在近二十年的生活磨难中,他从生活的底层汲取了酸甜苦辣毕备的人生经验(包括接受大西北的自然环境和劳动人民的熏陶),并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这又使他的精神气质中融进了一种对人生的哲学沉思。正是上述种种因素。对他作品的艺术氛围,感情基调,语言色彩等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形成他那雄健、深沉、凝重并富有哲理性思辨色彩的艺术风格。
对于文化事业,他表示:
很多人都没有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分清楚。比如说搞文化广场、举办文化体育活动、办青少年宫、办体育馆、修建公园、图书馆、博物馆,这是文化事业,这是一个政府必须给他的人民提供的文化精神上的享受和场所,这是政府应该掏钱的,这是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是一个包括了创意、设计、策划等方面的综合的智慧产业。文化产业的个性极强,它是个个性化的产品。政府以官员为主体,不计较投资的回报,但是我一开始我就知道,我搞这个企业,我追求的第一是利润,第二是利润,第三还是利润。因为我学了20多年的《资本论》,我知道怎样去操作一个企业,我如果还属政府管,现在就肯定没有办法建立起现代化企业之路。
获奖情况
曾三次获得国家级小说奖, 多次获得全国性文学刊物奖,获国家与宁夏自治区“有特殊贡献的知识分子”和称号。有九部小说被搬上银幕,作品被翻译成27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有广泛的国际影响。1993年初,作为文化人“下海”的主要代表人物,创办华夏西部影视。如今华夏西部影视城公司下属的镇北堡西部影城已成为宁重要的人文景观和旅游景点,被誉为“中国一绝”。华夏西部影视城的成功,证明了在市场经济社会发挥人的智慧与管理的重要,为较为滞后的西北地区发展经济提供了一条思路。
张贤亮小说被搬上电影电视的有《灵与肉》(《牧马人》)、《龙 种》、《浪漫的黑炮》(《黑炮事件》)、《男人风格》、《老人与狗》、《肖尔布拉克》、《河的子孙》、《临街的窗》以及《我们是世界》等。
2018年9月,张贤亮所著《绿化树》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1]
书法艺术
书法
张贤亮是中国文学界久享盛名的文学家。不但他的文学代表作被译成30种文字在世界30多个国家发行,而且他在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上也建树良多...... 对书法这门传统艺术有高深造诣与独特见解。张贤亮并不是要当书法家,所以使他不刻意地游离“书法圈”外,如贺兰山的野花任自开放,在这个喧躁的时代留给人们的是一份清雅的墨韵和思索,其书法本身的创造力在深厚的文化品格中绽放。“书法家”应首先是学问家,应具备必须的文学,文字学与历史学的修养,否则“书法家”再超生的多,对我们的时代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故而张贤亮先生的文学和书法造诣不是非要每个书法家都把他的作品作为“参照系”,而是让一些有志于书法收藏和研究的人们明白:人品、学识与书法密不可分!作为当代红遍大江南北,名扬长城内外的著名学者型书法家,张贤亮少爱诗书,其母贤敏博学,思想开拓宏深,使先生从小就有了很好的起点,在书法艺术方面下过苦功,后来历经沧桑,世事变迁,先生又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他的书法造诣和书艺境界是特殊天赋与漫长研悟的合成物。但他没有以书名世的念头,胸怀淡泊,学养渊雅,是铸成先生书法品格的重要因素。在充分肯定先生临悟参半的功夫外,我们不得不同时认同他的学养、天赋对形成“张体”的重要作用。
风格
张贤亮书法秀润遒媚,俊逸多姿,尤擅行书,他对各体笔法均有广泛涉猎,他读过和临习北碑南帖,如唐人褚遂良,晋王右军,苏东坡,明董其昌等。但其书法更富南帖之韵,字的点画则时见北碑风骨,结体的欹斜及个别点画的舒张纵遗颇类米芾、东坡和董其昌的风神。
经典语录
1.大自然充实得什么都不需要了,而人却渴望着爱情。
2.多糟糕的境遇都会有人羡慕,这就是我们当代生活的特色。
3.夫妻生活就是梦。不是美梦便是恶梦。千万不要清醒!
4.家,也就是洞穴,这是人在史前时期就必须要有的栖身之地;家,就是窝巢,据说有巢氏正因为发明了这个安身立命之所才被拥戴为皇帝。而在我,家,就意味着我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了几平方公尺的天地。罗宗祺说得对!要在乱糟糟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中划出几平方公尺的清净土地给自己。于是我就独立了!我是拥有几平方公尺的独立王国的主人!且让我在这个独立王国中,潜心地思索其他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前景。
5.可怕的不是堕落,而是堕落的时候非常清醒。
6.没有希望也就不会有失望,最大的希望却又隐蔽在没有其他的一切希望之中。这样,失去的反而会在感觉中以为是得到的;把颠沛坎坷当作是生活的丰富多彩,把饥饿冻馁看成是天将降大任之前的磨练,做一个把磨鬼当成风车的现代唐吉诃德,才可以使自己活下去。
7.能够白首偕老的夫妻,大概就是能够掌握适度感情的夫妻。[2]
参考资料
- ↑ 改革开放40年,这40部小说被选为最有影响力 ,澎湃新闻2018-09-29
- ↑ 张贤亮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