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張洎

來自 網易 的圖片

zhang ji


張洎(934-997年),字師黯,一字偕仁,滁州全椒(今安徽全椒草庵沿河村)人。[1]  

少有俊才,博通墳典。南唐舉進士,起家上元尉,累遷禮部員外郎,知制誥,遷中書舍人、清輝殿學士,參預機密,恩寵第一。 歸順宋朝,累遷給事中、參知政事,與寇準同列。至道三年,賜譽「推忠佐理功臣」、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清河郡開國侯。同年卒,年六十四,追贈刑部尚書。

目錄

人物生平

張洎(934—997),字師黯,偕仁,安徽全椒草庵沿河村人(今名)。行止灑脫,文采清麗,博覽佛道書籍。  

南唐時舉進士。起家上元尉,累遷禮部員外郎,知制誥。參預機密,恩寵第一。

宋開寶八年(975年),太祖趙匡胤滅南唐,張洎與李煜一起作了階下囚。早在金陵被圍時,張洎曾勸李煜拒降,並起草蠟書送至城外調遣救兵。被捕後宋太祖責問張洎,並取出繳獲的蠟書對證。張洎毫不懼怕,從容回答:「各為其主,今能一死,盡為臣之份了。」因此受到趙匡胤的器重,授官太子中允,入舍人院。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張洎出知相、貝兩州,數年後回京任禮部侍郎。淳化年間,出任太僕少卿。太宗趙光義召見他說:以往,太僕少卿乃是閒職,今我賦其為要職,你就是改制後的首任。今後凡是奏章必經你手後呈遞給朕。 不久,拜為諫議大夫、判大理寺、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翰林院學士,參知政事,與寇準同列。但政事一決於寇準,張洎無所參預,因而奉准愈謹。趙光義曾賜詩稱讚他為

「江東人士之冠」。

端拱元年(988年),契丹入侵。張洎上表建議練兵聚谷,分屯軍隊於邊塞,加強防衛,得到朝廷同意。至道二年(996年),趙匡義任命張洎為參知政事(相當副宰相),與寇準同列中樞。因政務由寇準主持,遂專修政紀、編纂史籍。至道三年,賜譽推忠佐理功臣、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清河郡開國侯。 身為貳臣,議事常迎合太宗意旨,後被太宗察覺,降為刑部侍郎;十餘日後病逝於京(今開封),追贈刑部尚書。

張洎文通詞達,著於當世。然而性情險詖,好攻人短,頗為世人不齒。著有文集五十卷,《宋史》傳於世。其中,《賈氏談錄》是他為南唐出使趙宋時所記錄的賈黃中談話錄,內容多為唐代軼聞。

軼事典故

張洎工詩文,文章清贍。善清談,通讀釋道書;通禪覽道、終日清淡,然而性格鄙吝。後主歸宋後,十分貧困,而張洎還去討要。後主以白金器件給他,他還不滿意。他本與潘慎修關係很好,一聽潘慎修當了後主記室,就疏遠了他。張洎與徐鉉交厚,徐鉉以父禮事,因寇準舉薦過徐鉉,他謹慎相待,可一旦論事相對立,張洎馬上絕交。就是對寇準,張洎還揣摸着奏本誹謗。人說張洎,連親戚也別想沾邊。但是,他為自己珍玩,還向徐鉉求過筆札。

藝術形象

1996年電視劇《情劍山河》,姚安濂飾張洎;

1996年電視劇《大宋王朝趙匡胤》,扮演者不詳。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