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萍
張雲萍,[1] 女,52歲,小時曾跟賣糖畫為生的爺爺學習糖畫,中學畢業到合肥礦機一分廠當工人,成為廠文藝骨幹。寫標語、出板報,意氣風發,對爺爺「不入流」的小手藝看不上。直到爺爺去世才驚覺傳承這門古老手藝的重要。下崗後重新學糖畫,為提高糖畫技藝,她曾遠赴四川拜師學藝,後畢業於黃山畫院。她細心琢磨,融入美術技法和時尚元素,創新「張氏糖畫」, 將國畫和速寫的美術技法融入糖畫創作,並體現出時尚的現代潮流元素,再由以前的平面糖畫轉變為立體表現,使自己的糖畫創作獨具一格,創造出「張氏糖畫」品牌。。一次外賓因無法帶走她的糖畫而萬分遺憾,這啟發她研製出了不化的糖畫和可以長期保留的不壞的糖畫,使糖畫得以成為可以懸掛和收藏的藝術品。她繼承和發展了家族的麵塑手藝,並將兩者相互借鑑,探索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的統一。為傳承民族文化,她常常利用節假日義務為中小學生和社區居民傳授糖畫和麵塑製作技藝,她犧牲休息時間,經常為周邊機關、單位、社區舉辦民間傳統藝術欣賞講座。《中國青年報》《江淮晨報》,央視專題《第一時間》、湖南衛視、安徽衛視等媒體都對她進行專題報道。現為合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安徽省民俗學會會員、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書畫研究會會員、工藝美術協會會員。
張雲萍 | |
---|---|
糖畫藝人 | |
出生 | 1963年 |
國籍 | 中國 |
知名於 | 合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
知名作品 | <安徽省民俗學會會員> <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書畫研究會會員> <工藝美術協會會員> 。 |
目錄
兒時的糖畫
記得兒時最開心的一件事便是在糖畫攤前圍看攤主嫻熟的技藝,糖畫攤主是孩童們的偶像,那時最大的理想就是長大把這個糖畫攤給買回家,能幸福地吃到飽。而當時我們只能伸出小手遞上幾分被手心握出汗水的硬幣,買上一兩個小木棒挑起的糖稀,就這,也能美美的過上一天,那精美的糖畫我們是無福享受的。
張雲萍與糖畫結下的不解之緣
聽爺爺說,糖畫是唐代的陳子昂傳下來的,他當時進京趕考,由於貧困以糖畫謀生,竟被太監發現買給皇子吃,皇子食畢哭鬧還要,驚動皇上,使得糖畫當時在京城名聲大噪,後來傳承下來。
我小時候住在壩上街,爺爺當時就以賣糖畫為生,我們當時並不知道這是一種文化,只是覺得好玩,並沒有想去學。後來爺爺老了,已經無法傳授我糖畫的技藝,沒多久,他便去世。此時,我才發現這門古老手藝的重要性,不能讓它從我的手裡失傳。於是我遠赴四川找到爺爺當年師父的後人學藝,學成後回到合肥,又經過多年研習,才創造了「張氏糖畫」。
成功的背後總是有着無盡的努力
我的父親是個工人,喜歡書法,對我們要求嚴格。在他的影響下,我開始學習、書法,練習繪畫。這對於我的糖畫創作都起到了良好的影響。
由於對國畫的愛好,我專門到黃山畫院師從鄭若泉、童乃壽等著名畫家學習。之後又接觸到面人,專程到北京及全國各地尋訪面人傳人,學習面人技藝。我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到處尋找製作面人的書籍,無法獲得,後來無意中發現算命的書反而有相關知識,我從中了解到人物的臉型、眉毛等特徵,在生活中仔細觀察、不斷積累,做得不像就不斷的反覆做,直到做像為止。一次,我在書桌前坐了一天,長時間伏案致使頸椎疼痛難忍,到最後連站都站不起來,在床上昏迷了一天一夜才緩過勁來。
希望有一天糖畫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現在學習糖畫的人越來越少了,我有幾個徒弟,學習了糖畫都不會以此為生,因為現在靠糖畫這門手藝無法生存。但作為一門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怎麼能讓它失傳呢!目前我在幾個學校里教授水粉、水彩、麵塑等課程,我告訴孩子們,你們好好學習,將來學習好了可以免費到我這裡學習糖畫,我要讓更多的人學會這門手藝,讓糖畫永遠傳承下去,有機會讓它能走向世界,成為全人類的文化遺產。
記着隨筆
一次機緣巧合,觀賞到合肥糖畫非遺傳人張雲萍老師現場製作糖畫。她以勺為筆,以糖漿為墨,以大理石為「畫布」,幾十秒,一幅幅動人的形象頃刻而出,或動物、或花卉、或人物、都極精妙,那糖畫閃現着琥珀色光澤、既能吃又能收藏的「糖畫」讓人愛不釋手。
參考資料
- ↑ 張雲萍中國教師人才網,2015-01-16
- ↑ 兒時的糖畫——記非遺傳人張雲萍 搜狐,201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