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教程
建築設計教程 |
《建築設計教程》綜合地論述了建築的基本理論和建築設計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它既有宏觀的論述,也有微觀的闡釋。它以建築設計的共同性問題為主要內容,又聯繫不同類型建築的某些特殊要求予以剖析,即在分析建築設計共性的基礎上又對其個性進行必要的闡述。 全書共分15章,第1-6章為建築導論,第7-15章為建築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建築設計教程》以建築創作中將涉及到的一些主要問題為中心導線,分別闡述了學習建築的基本態度和方法,簡要的論述了建築的生成發展及其與人、社會和自然的關係,以期確立以人為本,服務社會和尊重自然的正確的建築創作方向,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從微觀的角度闡述了策劃與設計,場地與總體設計,建築創作與構思,建築設計與功能,建築的空間構成及設計,垂直的空間組織,結合地形的建築規劃與設計,廳堂設計,建學形式的生成與創作及建學技術與建築設計等。 《建築設計教程》可作為建築院校建築學、城市規劃等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供有關建築設計人員作設計參考書。
目錄
圖書信息
書名:建築設計教程
出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8月1日)
叢書名: 普通高等教育封建學科專業「十一五」規劃教材
平裝: 45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112110335, 9787112110339
條形碼: 9787112110339
尺寸: 25.7 x 17.8 x 2.3 cm
重量: 703 g
目錄
第1章 導論——建築·設計·學習
1.1 何謂建築
1.2 何謂設計
1.3 如何學習建築
第2章 建築生成及其發展
2.1 建築生成
2.2 建築發展
第3章 建築與人
3.1 建築為人所需
3.2 建築為人所造
3.3 建築為人所用
3.4 建築為人所鑒
第4章 建築與社會
4.1 建築反映社會生活
4.2 建築反映社會意識形態
4.3 建築反映時代精神
第5章 建築與自然
5.1 人與自然關係的演變
5.2 人與自然
5.3 建築與自然的相互作用
第6章 策劃與設計
6.1 建築策劃意義
6.2 建築師參與策劃
6.3 策劃內容
第7章 場地與總體設計
7.1 總體設計意義
7.2 場地及總體設計
7.3 場地設計要素與設計要求
7.4 總體設計原則與方法
7.5 總體布局方式
第8章 建築構思
8.0 構思的產生與途徑
8.1 主題構思
8.2 環境構思
8.3 功能構思
8.4 技術構思
8.5 仿生構思
8.6 空間構思
8.7 地緣構思
8.8 模仿構思
第9章 建築功能
9.1 功能意義
9.2 功能詮釋
9.3 建築功能的新特點
9.4 建築功能的基本要求
第10章 建築空間構成及設計
10.1 建築空間的構成
10.2 基本使用空間的設計
10.3 輔助空間的設計
10.4 交通空間的設計
10.5 建築空間的組織
10.6 建築空間組織中的聯繫與分隔方法
第1 1章 垂直的空間組織——高層建築的設計
11.1 何謂高層建築
11.2 高層建築的起源與發展
11.3 高層建築總體布局
11.4 高層建築中結構的要求
11.5 高層建築體形設計要領
11.6 垂直城市、垂直交通
11.7 標準層設計
第12章 結合地形的建築規劃與設計
12.1 規劃設計的一個出發點——研究基地
12.2 山地地形要素
12.3 結合地形設計的途徑與方法
12.4 實例分析
第13章 廳堂設計
13.1 疏散設計
13.2 視線設計
13.3 音質設計
第14章 建築形式的生成與創作
14.1 建築形式創作的基本理念
14.2 建築形式創作的美學法則
14.3 建築形式美的規律
14.4 建築造型的新趨向
第15章 建築技術與建築設計
15.1 建築結構與建築設計
15.2 建築設備與建築設計
15.3 建築施工與建築設計
附錄15-1 各類屋架的形式及跨度
參考文獻
文摘
第3章 建築與人
3.1 建築為人所需
3.1.1 建築一人生的基本需要之一
建築是人類最早的最基本的物質生活需求之一,人類為了遮風避雨、防寒避暑、防禦野獸、抵抗敵侵,就自覺地尋求避所。原始社會,社會生產力落後,人類只好在地上挖一個洞穴,或者在樹上架一個棚架,藉此為生,很明顯就是為了解決其最基本生存的需要。
人生的基本需求常言為衣、食、住、行,這裡的「住」狹義地講就是住所,就是居住建築,因此可以說,居住建築是最早出現的一種建築形制,是人類首要的生存需求的結果。實際上,人的一切生產和生活活動都離不開建築。建築是為人所需、為人而建、為人所用、為人所鑒的人造的巨大的物質實體,它的生成和存在反映着人及人的集合體——社會的各種物質現實和包括審美在內的諸觀念形態。所以,研究建築,必須研究人,研究人的物質現實和觀念形態,研究人的生理、心理、倫理和哲學等特徵,以及社會層次上的物質現實世界和意識形態。人為了生活,衣、食、住、行離不開建築;人要生存、要生產也離不開建築。伴隨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進入現代工業社會時,各種類型的生產建築也就應運而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