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延津縣位於黃河北部,隸屬於河南省新鄉市。西距新鄉市區31公里,南距鄭州70公里,距新鄭國際機場80公里,東至開封50公里,北距安陽130公里。

延津縣南北長45.5公里,東西寬42.5公里,總面積886平方公里。總人口52萬人(2016年)。延津縣是國家優質小麥生產基地、中國糧棉主產基地縣。[1]

境內主要景點有黃河故道森林公園、唐尉遲敬德掛鞭處—酸棗閣、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墓、省級文物萬壽塔等。地方小吃有延津火燒等。知名人物有劉震雲等。

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2]

目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延津縣地處北緯35°10′,東經114°36′,位於河南省北部,黃河北岸,坐落於中原城市群核心腹地。西距新鄉37公里,南望鄭州93公里,東南至開封50公里,北距安陽130公里。區域南北寬45.5公里,東西長42.5公里,總面積886平方公里。

氣候

延津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寒夏熱,秋涼春早,年平均氣溫14℃;7月最熱,平均27.3°C ;1月最冷,平均0.2°C ;降水量:年平均降雨656.3mm,6~9月份降水量最多,占全年降水的70%,且多暴雨。無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時間約2400小時。

地貌

延津地處黃河流域,全境為平原,無山地,北部有大量連綿起伏的沙地。

自然資源

延津縣地處黃河故道區,境內有20萬畝未開發的國有沙丘和沙荒地,建設用地充足。境內沙土資源豐富,蘊藏有2億立方米。

人口民族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延津縣總人口457771人,其中:城關鎮34723人,小店鎮35078人,豐莊鎮32811 人,東屯鎮 30846人,僧固鄉34173 人,高寨鄉19324人,石婆固鎮18579 人,位邱鄉20991人,司寨鄉18967人,王樓鎮28735人,朱寨鄉20377人,馬莊鄉25774人,班棗鄉16686胙城鄉31952人,榆林鄉26408人,新安鄉15974人,塔鋪鄉22149人,小潭鄉24224人。

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延津縣常住人口469248人。

2011年,延津縣有少數民族人口756人, 其中回族730人,其他民族26人。少數民族勞動力有312人,從事農業的有145人,從事工業的有97人,個體專業戶60人,其他行業10人。

2016年,延津縣人口為51萬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延津縣全年完成生產總值(GDP)95.34億元,較2010年同比增長15.0%,位居新鄉市下轄八縣(市)第3位。其中:第一產業完成20.65億元,較2010年同比增長4.3%;第二產業完成54.59億元,較2010年同比增長21.0%;第三產業完成20.09億元,較2010年同比增長10.5%,二三產業占GDP的比重78.3%。三產結構比為21.7:57.3:21.0。

2013年,延津縣完成生產總值102億元,較2012年增長12%;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72.8億元,較2012年增長24.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3億元,較2012年增長14%;公共財政收入5.01億元、支出17.1億元,較2012年分別增長23.2%、8.1%。

2016年,完成生產總值128.1億元,增長11.2%,居全市第2位、7縣(市)第1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3億元,增長12.2%,居全市第6位、7縣(市)第4位;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00億元,增長13.4%,居全市第3位、7縣(市)第2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3.4億元,增長13.6%,居全市第3位、7縣(市)第3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25億元,增長12.1%,居全市第2位、7縣(市)第1位。縣域綜合實力居全省96個縣(市)第29位,比2015年前移了62個位次。

2017年,延津縣地區生產總值(GDP)完成142.17億元,同比增長9.6%,居全市第6位,七縣(市)第3位。其中,一產增加值24.73億元,同比增長4.5%,二產增加值74億元,同比增長9.6%,三產增加值43.44億元,同比增長13.3%。三產結構比17.4:52.0:30.6。2017年,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26億元,同比增長16.5%;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1.9億元,同比增長4.9%。

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GDP142.1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第一產業完成23.2億元,同比增長3.6%;第二產業完成73.1億元,同比增長2.8%;第三產業完成45.8億元,同比增長2.1%。三次產業比上年同期17.6:52.1:30.3調整為16.3:51.5:32.2,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5.1億元,同比下降37.8%。

第一產業

2011年,延津縣糧食播種面積65651公頃,較2010年同比增長1.33%。糧食總產量41.19萬噸,較2010年實現同比增長2.05%。其中,夏糧總產量59.58萬噸,較2010年增長0.77%;秋糧總產量11.61萬噸,較2010年增長5.45%。

2013年,糧食總產達42.7萬噸,實現「十連增」。小麥種植面積95萬畝,優質小麥達50萬畝;優質麥種子基地25萬畝,產量達2.5億斤;2萬畝有機小麥種植基地通過認證,國家級有機小麥認證;被評為中國優質小麥產業化示範縣,成為中國唯一的優質小麥產業化示範縣。

2013年,延津縣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466家,完成林業生態建設4893畝,被評為河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先進單位、新鄉市林業生態建設工作先進縣、新鄉市現代畜牧業發展先進單位。

第二產業

2011年,延津縣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3.87億元,較2010年同比增長25.6%,在新鄉市下轄八縣(市)中居第2位。規模以上22個行業大類中,糧油食品加工業、紡織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機械製造業等四大支柱產業共完成增加值330452萬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比重75.3%,較2010年同比增長14.2%。

2013年,延津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8家,完成增加值44.2億元,較2012年增長13%。糧油食品加工業、紡織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機械製造業等四大支柱產業完成增加值31.8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72%。

第三產業

2011年,延津縣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9.64億元,較2010年同比增長18.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69億元,較2010年同比增長18.8%,增速居新鄉市下轄八縣(市)第3位;其中,限額以上企業零售額累計完成3億元,較2010年同比增長32.1%,個體完成16.36億元,較2010年同比增長14.4%。

社會事業

城鎮建設

2013年,延津縣舊城改造30萬平方米,新建商品房48.6萬平方米;新型農村社區新建房屋114.6萬平方米、入住農戶3648戶;拆除舊宅基2050畝、復墾1510畝,被評為河南省新型社區建設先進單位。

社會保障

2013年,延津縣兌付支農惠農資金1.1億元,發放民政資金9212萬元;建成社會福利中心;解決了5.6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改造危房600戶;新增就業、再就業6928人。

教育事業

延津縣擁有各類高中、職業技術和技工學校10餘所。 2013年,延津縣勝利路小學、縣直幼兒園投入使用,建成5所鄉(鎮)中心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主體已完工;高考上線率達95.6%,被評為新鄉市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

醫療衛生

2013年,延津縣中醫院病房樓竣工;全縣新農合參合率達98.6%,農村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100%。

交通

延津縣緊鄰京港澳高速、國道107、京廣鐵路和京廣高鐵,南鄰隴海鐵路,新荷鐵路和濟東高速橫貫全境,S227、S308、S307、S101、S226、S219和S310七條省道在境內交匯,實現了鄉鄉通省道,是河南省公路網密度最大的縣域之一。2013年,延津縣完成S307續建、鄭滑公路二期中修。

風景名勝

延津縣境內有大覺寺萬壽塔、廣唐寺白馬塔、文廟牌坊、沙門遺址、明代千佛碑、唐代酸棗閣、唐代盧懷慎墓、明代李戴墓和清末太平天國青年將領陳玉成墓等名勝古蹟,同時,黃河故道森林公園內有萬畝人工槐林、千畝桃園、鳥島等景觀。

大覺寺·萬壽塔

大覺寺,位於延津縣城北街,始建於唐天寶年間(724-755)。明洪武年間置僧令司,宣統六年(1426)僧定元重修。大門三楹,二門三楹。正殿為大雄殿,三間,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大雄寶殿前右側有元代書法家趙孟頫親書《長明燈記》石刻一副。正殿兩廂房左為伽藍殿,右為地藏殿,正殿後為水陸殿(萬曆年間改為大土閣),三殿各三間。僅存大殿。

萬壽塔位於大覺寺院內,始建於唐天寶年間,明嘉靖年間重修,修了兩層,因財力不足停了下來,之後修修停停,直至明萬曆十三年才封頂,並鑄了一千多斤重的銅寶瓶(塔葫蘆)放在塔頂。重修過程經歷了三代皇帝、十五任知縣,歷時三十六年。為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陳玉成墓

陳玉成,原名丕成,1837年生於廣西藤縣西旺村,14歲隨叔父參加金田起義,18歲領兵督戰,歷任殿右三十檢點、冬丞相等職,22歲加封英王。1862年被俘,押解北京途中,被清政府急令處斬於在延津西校場玉石關帝廟,時年26歲。延津縣人民政府於1958年在該處立碑紀念。為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玉石關帝廟

延津縣城內西教場(陳玉成殉難遺址)原有一座玉石關帝廟,又名「山西驛館」。據傳此廟為太原知府周計百所建。

森林公園

延津黃河故道森林公園是以延津林場為基礎,1993年建立,經營面積63000畝,分布有大面積的濕地、沙丘等,森林覆蓋率近90%,有豫北面積最大的刺槐林,1995年被定為省級森林公園;黃河故道淺水灘,每逢冬季有白天鵝等數十種珍禽在此越冬,1995年被定為「豫北黃河故道濕地鳥類國家自然保護區」。公園內還保留有戰國名將吳起扼守黃河渡口的「吳起城」,姜子牙蒙難落戶靠賣鍋貼度日的「汲棘」遺址等人文景觀。

地方特色

延津火燒

火燒是豫北地區特有的一種地方小吃。延津火燒似燒餅而比燒餅大,像肉盒而比肉盒焦,渾圓如餅,色如紫銅,中間鼓凸,層次分明,素以個大肉多、外焦里嫩、香而不膩、食用方便而備受食客青睞。 2013年,延津火燒經新鄉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新鄉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延津槐花

延津黃河故道森林公園內有大面積槐樹林。2012年4月,延津縣在黃河故道森林公園舉行第四屆槐花文化節,經國家郵政局批准,特別發行了《黃河故道、槐香延津》郵票一套,通過郵票展現龍爪槐、紫穗槐、五葉槐和黃花槐四個槐花品種。

延津胡蘿蔔

延津縣胡蘿蔔種植歷史悠久,明朝萬曆年間被列為貢品而名揚天下。因其地理條件,所產胡蘿蔔個大、色鮮、味美、口感甜脆、含糖量高。經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試,延津胡蘿蔔中的蛋白質含量達1.14%,可溶性總糖達6.09%,維生素E含量達0.077/100g,均高於普通胡蘿蔔。

2009年,「延津胡蘿蔔」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成為河南省農業系統第二個地理標誌農產品和全國第二個胡蘿蔔地理標誌農產品。

知名人物

申啟賢,字子敬,延津縣城關鎮南街人。清嘉慶七年進士,歷任江西道監察御史、吏部侍郎、山西巡撫等職。申啟賢的《禁鴉片法》比林則徐道光十八年(1838年)提出禁煙主張早25年,為後來禁煙運動開了先河,被後人譽為「禁煙先驅」。

陳伯昂(1880—1964年):原名陳慶明,延津縣人,被稱為辛亥「爆破專家」。

劉震雲:1958年生於延津縣。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青聯委員、一級作家。

婁鴻泰:筆名雪泥園主,1977年生,延津縣榆林鄉人。濟南軍區美術書法研究院藝術委員、解放軍鐵軍書畫院副院長兼秘書長、河南省書畫院特聘畫家、琥珀畫會會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