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延安是万里长征的终点,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红色精神的象征。无产阶级革命者们曾经在这西北的黄土地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与国内外敌对势力展开了艰苦的斗争,并最终获得了胜利。过去曾贫穷荒芜的延安,如今高楼遍地,黄土地也被绿树覆盖,然而延安精神却没有丝毫的褪色,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到这座革命的圣城,重温过去难忘的岁月。
目录
发展历史
1950年建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
1971年郭沫若来延参观时在展馆正门上方悬挂着红色匾牌上写了馆名。
1996年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8年3月起免费开放。
2008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2009年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建筑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
2016年12月,延安革命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1]
景点特色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延安红色旅行不可错过的一站。早在建国初期,延安就建立了革命纪念馆,向人们展示在这里曾经发生过的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纪念馆在后来数次搬迁和重建,规模越来越大,展品越来越多。
与其他地方的红色纪念馆相比,延安革命纪念馆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内容之丰富,能让参观者学习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并且对红色历史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走进纪念馆的大门,首先就能看到延安时期革命领袖们的群像。
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共有文物三万多件、历史照片数千张、书面资料一万多册,向公众展出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这里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中国现当代史研究的学术基地。
在种类繁多的展品中,也不缺乏一些引人注目的“真家伙”,在展厅里常常可以看到枪械等军事装备。这些平常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武器多数都是从敌人手上缴获而来,又成为了歼灭的人的利器。
西北地区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重重封锁让延安的革命者们不得不自己动手开展生产,以保障生活和战斗的物资需求,纪念馆中用全比例模型的方式再现了当年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景区介绍
馆藏文物311在种类繁多的展品中,也不缺乏一些引人注目的“真家伙”,在展厅里常常可以看到枪械等军事装备。这些平常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武器多数都是从敌人手上缴获而来,又成为了歼灭的人的利器。30件,其中一级文物l34件,二级文物2236件,是全国革命类博物馆藏品最多的纪念馆之一。藏品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棉纺、石刻、铁器、手稿、文件、书报杂志、货币、邮票、-等。展出的重要文物有:刘志丹用过的砚台、皮带、大衣、马鞍;谢子长的眼镜、手枪;红二十七军三团政委李赤然用过的公文包;毛泽东赠张明科的手枪;“小米加步枪”的文物组合;边区参议会议员证;边区政府红色大印;李鼎铭的金属私章和使用的狼皮褥子;中央医院的出诊箱、魏一斋用过的听诊器;延安时期气象观测设备;干部学校的各种印章、教材、笔记、校旗;边区军民食用的豆钱钱、米糠、野菜,学习用的桦树皮、马兰纸、自制的桦树皮饭盒;新华化学厂生产的肥皂;兵工厂制造的武器;边区银行印钞票的油滚、石板、印刷机及印刷纸币、光华商品代价卷;大生产运动中颁发的奖状、奖章、纪念证和宣传材料;毛泽东等人的手稿及著作早期版本、题词手迹;“四八”烈士遗物;延安时期出版的《新中华报》、《解放日报》、《解放周刊》、《边区群众报》等等。其中有许多文物弥足珍贵,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实事求是”石刻:这是l943年毛泽东为中央党校的题词。镌刻在四块二尺见方的方石上,原嵌于中央党校礼堂正门上方。1947年胡宗南军队进犯延安时,把礼堂全部毁坏。由于党校师生事先将石刻从墙壁上取出,埋人地下,石刻幸免于难。建国后,延安师范学校在党校原址上劳动时挖出了石刻,交于延安革命纪念馆保存。石日晷:延安自然科学院使用过的计时器,采用当地粗沙石制成,长77厘米。宽41.5厘米,厚l9厘米,呈长方形,石块上画一半圆,圆心竖一短棍,棍影随太阳升落不断移动,对应于石块所刻l.12钟点。1947年国民党军队进犯延安时,埋于地下,1953年出土,交纪念馆保存。炕桌:长51厘米,宽37.5厘米,高31.5厘米,黑漆斑驳。l936年2月5日,毛泽东、彭德怀率东征红军驻进清涧县袁家沟,当晚宿于农民白育才家中,毛泽东在此桌上办公。次日,陕北大雪。2月7日,毛泽东伏案疾书,写下千古绝唱《沁园春·雪》。毛泽东作诗的“书桌”就是这张小炕桌。毛泽东离开后,房东一直将之作为传家宝,精心保护ol972年被纪念馆从袁家沟征回展出。黄呢大衣:刘志丹烈士遗物。刘志丹在从事兵运工作时,得到这件大衣。后来送给高维嵩,刘志丹牺牲后,高维嵩把它交给母亲保存,l953年,他赠送给纪念馆。小青马:毛泽东的座骑标本。鞍辔齐全,栩栩如生。西北局从三边草地选购回延安,毛泽东的警卫员贺清华在南门外体育场试骑后决定留为毛泽东的座骑。转战陕北途中,它是毛泽东的主要代步工具。一次,在部队未发现敌情的情况下,它机警地把毛泽东驮在山崖隐蔽处,躲过了国民党飞机的侦察。中共中央进驻北平后,小青马作为军功马被送到北京动物园饲养。随着岁数的增大,毛色渐白,成了一匹白马,1962年衰老而终,马皮被制成标本。l964年8月,运回延安。据说,它临终前,头向中南海方向长嘶三声,似同主人告别。
在众多照片中,有一张照片特别能引起人们兴趣。那就是新华社副社长石少华拍摄的《毛泽东在延安和两个小八路亲切谈话》照片。1964年,毛泽东在北京设便宴招待石少华,谈到他的摄影作品,特别问道:“你知道那两个小八路是谁吗?他们现在做什么?”照片中个子高的小八路是张学思的通讯员安定宝,中间个矮的那位叫刘长贵,山西寿阳人,l937年参加红军,次年末到延安。1955年转业到辽宁海城丝绸厂,任武装部长,l993年因卡车撞倒电缆不幸被击中而逝世。1939年4月的一天,毛泽东来参加“抗大”3周年纪念大会。上午8时许,毛泽东从乘坐的一辆浅灰色轿车上下来。安定宝和刘长贵跑上前去。毛泽东亲切地问:“小同志,你们多大啦?”刘长贵抢答:“我十四,他十五。”毛泽东又问:“你们这么小,为什么参加革命啊?”两个小八路同声回答:“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解放全中国!”毛泽东很满意地点了点头,又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问:“你们来看我,知道我是谁吗?”“知道,你叫毛主席。”毛泽东笑了:“不对,我不叫毛主席,叫毛泽东。”当得知两个小八路都没念过书时,他就在手心上教他们写“毛泽东”3个字。当时在场的新华社记者石少华便拍下了这一历史场面,成为反映延安生活的经典作品。
纪念馆广场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平坦开阔,环境幽雅。“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园艺花坛四季常青。最为醒目的是广场正中巍然耸立的毛泽东铜像。铜像由著名雕塑师程允贤设计,高5米,重约3吨,通高8.15米,基座上锈刻着-总书记子书的“毛泽东在延安”。铜像名为“-远瞩”,毛泽东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目视远方,浩气凌霄。1997年1日13日,在中共中央、毛泽东进驻延安60周年纪念日落成揭幕。
纪念馆门前的王家坪大桥系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一跨大桥,全长205米,美丽高大的红色主拱圈,宛如一道钢铁长虹,横跨两岸,是全省同类桥梁中跨径最大的一座,同纪念馆庄严的氛围相互映衬,构成一道历史与现代相交融的绮丽景观,大桥是延河上最大的一座现代化桥梁。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每位来延参观、考察、旅游者必到之处。l989年,-总书记参观纪念馆,饶有兴趣地观看了该馆举办的《陕甘宁边区货币和邮票专题展览》。正如1973年周恩来总理在该馆参观时所言:“一个党史陈列,就是一部党史教课书。”延安革命纪念馆就是中共中央在延安的最为生动的教材,是中国20世纪一个辉煌的聚光点。陈列馆舍先后四次重建,2006年4月,延安革命纪念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重建,2009年8月落成的新馆,是中宣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一号工程”之核心项目,其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陈列展出面积1.43万平方米,广场面积3.8万平方米,展出文物2500余件,历史照片1400余张。2009年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建筑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2]
主要景点
毛泽东铜像
纪念馆前广场,面积2.7万平方米,广场正中巍然耸立毛泽东青铜像。周围花坛植有松、柏、牡丹、月季、龙爪槐等名贵花草,花木。花坛前有7000多平方米的草坪,两侧有柏树组成“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八个大字。
革命文物纪念馆
纪念馆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馆内分6个展厅,展出面积3240平方米。馆内展出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再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人当年在延安的光辉业绩。是一座陈列展出革命文物,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延安地区革命斗争史的纪念馆,主要宣传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近13年间,党中央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 整个纪念馆外观朴素大方,结构紧凑,高大宏伟,具有传统的民族风格。
历史照片
馆内展出革命历史文物一千二百六十余件,历史照片六百七十多幅。这些资料为我们学习中国革命史,研究陕甘宁边区革命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在表演大厅内为游客表演舞蹈在纪念馆内设置的听歌台,参观者在隔间内,可免费收听流行于延安的革命传统歌曲和陕北民歌。
毛泽东铜像
毛泽东铜像高5米,底座高3.15米,总高为8.15米,底座上镌刻着江泽民题写的“毛泽东在延安”六个金色大字。 铜像由著名雕塑师程允贤设计,于1997年1月13日,在中共中央、毛泽东进驻延安60周年纪念日落成揭幕;[3]
景点地址
延安市王家坪圣地路1号
咨询电话
0911-8213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