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行書趙北口詩軸
藏品簡介
藏品鑑賞
康熙帝行書趙北口詩軸,清,玄燁書,紙本灑金,行書,縱135.5厘米,橫 57.1厘米。 釋文: 趙北時巡至,燕南古戍聞。人煙生曉市,橋影漾晴雲。浴鳥迎船出,垂楊隔浦分。中流清賞洽,簫鼓陋橫汾。趙北口作。 鈐 「康熙宸翰」、「稽古佑文之章」、「淵鑑齋」印。鑑藏印有「寶笈三編」、「石渠寶笈所藏」、「宣統尊親之寶」、「教育部點驗之章」。 此幅作品為玄燁所書其本人作五律一首,題為《趙北口》 ,載《清聖祖御製詩初集》卷七。趙北口位於直隸(今河北境內)任丘縣北五十里,又稱唐興口、趙堡口,為諸淀之水所匯。舊有堤、橋,通南北孔道,橋上題「燕南趙北」。康熙皇帝曾在仲春(農曆二月)在此閱水圍。他岀巡趙北口時見燕南古鎮一派太平景象,遂生感慨,賦此詩為紀。此幅書法精熟流暢,筆墨飽滿。 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即清聖祖康熙皇帝,順治皇帝第三子。他自幼受到系統嚴格的漢文化的啟蒙教育,對漢傳統文化有強烈的認同感。他不僅大力倡導漢文化,本人亦飽讀詩書,好學敏求,學習書法便是其重要的功課之一。萬機餘暇,他常與臣下觀摩古人墨跡,切磋書藝,以翰墨陶冶情懷。歷代書家中,玄燁對董其昌的書法最為崇尚,刻意模仿,功力漸深,最終成為一名出色的董派書家,並直接影響和引領了當時的書風走向,使清初書壇瀰漫着董派的流風餘韻。 此作曾經《石渠寶笈三編》著錄,又經民國政府教育部點驗,寶藏至今已近三百年。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1]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2]
參考文獻
- ↑ 故宮博物院將在北部新建北院區 已公布5份設計方案,觀察者網,2016-10-25
- ↑ 故宮安保設施已14年沒有升級. 鳳凰網. 201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