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龐薰琹(pángxūnqín)(1906~1985)字虞鉉,筆名鼓軒[1]。祖籍塘橋,龐鴻文之孫。著有《薰琹隨筆》[2]。組織「決瀾社」,舉辦「決龐薰琹龐薰琹瀾」畫展,蜚聲藝林。是我國知名畫家[3]。他的創作,題材廣泛,態度嚴謹,獨具風格。曾深入貴州80多個苗寨,考察少數民族民間藝術,創作《貴州山民圖卷》,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感人魅力。其代表作有《地之子》、《路》、 《貴州山民圖卷》 、 《瓶花》等,享有盛譽[4]

快速導航  :榮譽記錄詞條圖冊

中文名 :龐薰琹

出生地 :江蘇常熟

畢業院校 :上海震旦大學

職 業 :畫家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6年

逝世日期 :1985年

代表作品 :《地之子》、《路》、 《貴州山民圖卷》 、 《瓶花》等

民 族 :漢族

別 名 :鼓軒

目錄 : 1人物生平 : 2主要作品 : 3榮譽記錄 : 4詞條圖冊

目錄

1人物生平

龐薰琴 1906.06.20-1985.03.18,筆名鼓軒,江蘇常熟人。

1917年進塔前小學二年級,開始學習水彩畫。1921年考入上海震旦大學學醫,課餘鑽研繪畫。1925年從俄國人古敏斯基學習油畫;同年9月赴法留學,入巴黎大學學

習,同時進入朱里安繪畫研究院學習繪畫、從巴黎音樂學院教師梅隆夫人學習音樂。1926年結識徐悲鴻、常玉。1927年轉入格朗·仙綿艾學院學習。1928年開始專事

美術,曾到布德爾工作室學習雕塑。1929年到德國研究哥特式建築及包豪斯設計。1930年回國,參加「旭光畫會」、「苔蒙畫會」。1931年與王濟遠設立「濟遠、薰

琴畫室」;參加「中國畫家作品展」。1932年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上海昌明美術學校、上海私立新華藝術專科學校任教;9月在「中華學藝會」舉辦第一次個展;自

建「薰琴畫室」並與倪貽德、陽太陽、張弦、陳澄波、王濟遠等組織「決瀾社」。1933-1935年間參加「決瀾社」畫展。1936年受聘任教於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

1937年抗戰爆發後隨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內遷,同年離校赴昆明,並在羅隆基家舉辦小型畫展。1939年任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研究員。1940年任四川省立藝術專科學校分

校教職。1941年在成都舉辦個人畫展。1942年兼任華西大學、重慶中央大學教授。1943年在成都舉辦個人畫展。1944年-1945年在重慶、成都舉辦個展,同時與洪毅

然、丁聰和吳作人等組織「現代美術會」。1946年在上海舉辦個展;同年參加「上海美術作家協會」並任理事。1947年任廣東省立藝術專科學校繪畫系主任,兼任中

山大學師範學院教授。1948年辭去教職回到上海。1949年參加將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改建為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的工作,任繪畫系主任、教務長等職。1952年著作

《圖案問題的研究》由上海大東書局出版。1953年任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實用美術系研究室主任。1954年出訪蘇聯。1956年出任新建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1963

年任裝潢系教研室主任。1978年重回教學崗位,負責教學。1979年《龐薰琴畫輯》、《工藝美術設計》兩書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1980年出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第

一副院長,負責全院教學。1982年在四川美術學院講學。1983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1984年回憶錄《就是這樣走過來的》由三聯書店出版。90年代人民美術

出版社出版有《龐薰琴畫選》、《龐薰琴畫集》。 1932年 個人畫展 上海 中華學藝社  1932—1935年 第一屆至第四屆「決瀾社」晝展 上海 中華學藝社 上

海 世界社禮堂 上海 留法同學會  1941-1945年 四次個人畫展 成都 省立圖書館等地 重慶 中印學會  1946年 個人畫展 上海 復旦大學禮堂  1983年 個

人畫展 北京 中國美術館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展廳  1985年 個人遺作展 南京 江蘇美術館  1996年 個人畫展 上海 上海美術館  1999年 龐薰琹--油畫.

設計.創造 杭州 中國美術學院陳列館  龐薰琹 字虞弦 筆名鼓軒。 採茶女(龐薰琴作) 1906年 一歲 6月20日(清光緒三十二年閏四月二十九日)生於江蘇省常熟

縣。 1913年 七歲 由父指導學習書法。 1916年 十歲 開始學畫,進縣立第一高等小學。 1921年 十五歲 上海震旦大學醫科學醫,課餘學習繪畫。 1925年 十九歲

離開震旦大學,決心棄醫從藝,在上海先隨俄國人古敏斯基學油畫,八月,赴巴黎學習繪畫。進敘利恩繪畫研究所學習,同時在巴黎大學學習法蘭西文化史,並隨巴

黎音樂學院教師梅隆夫人學習音樂。開始學習裝飾藝術和建築風格,始有在中國也辦一所裝飾美術學院之願。 1926年 二十歲 繼續繪畫、音樂和巴黎大學有關課程的

學習。秋季,放棄學音樂,專攻繪畫。研究歐洲各時期繪畫、建築、裝飾藝術。 1927年 二十一歲 年初,離開敘利恩,進格朗·歇米歐爾研究所學習繪畫。曾一度學

習雕塑,畫服裝設計圖。 1928年 二十二歲 繼續在格朗·歇米歐爾研究所學習繪畫。初識劉開渠。 1929年 二十三歲 有個人的獨立畫室,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冬赴

德國。初識傅雷。 1930年 二十四歲 一月初,回到上海,初識王濟遠、朱屺瞻、張辰伯及張大千兄弟。不久返回常熟故里。在常熟塔前小學任圖畫教員。始研中國繪

畫史論,探索繪畫之民族性與裝飾性。撰寫《薰琹隨筆》,發表於1932年的《藝術旬刊》上。加入常熟青年畫家組織「旭光畫會」。研究多種油畫表現方法,作品

《屋頂》為法國(駐上海領事)柯克林收藏。九月,參加上海「苔蒙畫會」,後苔蒙被查封。 1931年 二十五歲 於上海昌明美術學院任教,並在上海美專代課,同時

兼為新華藝專名譽教授。多幅作品參加由上海美國婦女俱樂部主辦的「中國畫家作品展覽會」。九月,與倪貽德等開始籌辦「決瀾社」。年底,成立「濟遠薰琹畫

室」,王濟遠退出後,改為「薰琹畫室」。 1932年 二十六歲 父病故,繪《父親遺容》兩幅。四月,組成「決瀾社」,會員有倪貽德、王濟遠、張弦、陽太陽、楊秋

人、周多、段平右、曾志良、陳澄波、梁白波、周麋君、鄧雲梯等人。九月,在上海中華學藝社舉行第一次個人繪畫展覽會,作品70餘幅。15日後舉行第一次決瀾社

畫展。籌備成立「大熊工商美術社」。 1933年 二十七歲 十月,舉行第二屆「決瀾社」畫展。組織舉行第一次「工商業美術展覽會」。與女畫家丘堤結婚,丘堤參加

決瀾社。 1934年 二十八歲 八月,女兒龐濤誕生。舉行第三次決瀾社畫展,展出油畫《地之子》,受到攻擊恐嚇。 1935年 二十九歲 十月,舉行第四屆決瀾社畫

展。 1936年 三十歲 初春,遷去杭州。四月,母親病故。八月,兒子龐均誕生。九月,離滬北上北平,在國立北平藝專圖案系任教,始設商業美術課。初識聞一多。

1937年 三十一歲 四月,參加第二次全國美展。七七事變後,匆忙離北平返回上海。北平國立藝專在廬山復校後,赴贛辦學,商業美術課改為抗日宣傳畫課。十一

月,隨校撤至湖南沅陵。 1938年 三十二歲 年初,國立藝專成立,初識林風眠、趙無極、董希文等人。 1939年 三十三歲 年初,去雲南昆明。受陳夢家、沈從文鼓

勵,開始研究古代裝飾紋樣,繪著《中國圖案集》四冊。把壁畫稿《路》畫成油畫稿,聞一多先生親自為這幅畫舉行了一次小規模的內部展覽,並介紹認識了曹禺、

鳳子、孫毓堂、梁思成、林薇音、朱自清等人。秋,受聘到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工作,結識李濟、郭寶鈞、夏鼐、王振鐸、吳金鼎等著名學者。醉心於中國古代藝術品

的研究,擬撰《中國紋樣史》。十一月初至翌年春末,深入貴州貴陽、花溪、龍里、貴定、安順等 80多個村寨,收集了大量的服飾、工藝品等民俗資料。 1940年 三

十四歲 隨籌備處由雲南去成都,又去郫縣。受聘於成都省立藝專,兼實用美術系主任,直到1946年。 1941年 三十五歲 夏,繪著《工藝美術集》,獲當時教育部二

等獎,評為教授。秋,遷回成都,於省立圖書館舉行第二次個人畫展,油畫《地之子》由四川省博物館收藏。完成《貴州山民圖》及《唐仕女書寫圖》等作品。 1942

年 三十六歲 受聘為重慶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兼任省立藝專教授。繪製《橘紅時節》、《盛裝的苗族婦女》及白描《帶舞》等作品。 1943年 三十七歲 初春,返回

成都,繼續執教省立藝專。九月,在成都祠堂街美術家協會舉行第三次個人畫展,撰寫《自剖》刊於《中央日報》上。展後賣畫20餘幅,應生活之急。十月,赴重慶

舉辦第四次個人畫展,外交家顧維鈞於展後選購《貴州山民圖》十幅,送英國皇家學院。冬,署名鼓軒撰稿百餘篇,連載於陳白塵主編的《華西晚報》副刊《藝

壇》。同時在成都華西大學兼課。 1944年 三十八歲 二月,撰寫《略談圖案》刊於《中央日報》副刊。五月,參加第三屆全國美展。與劉開渠、吳作人、關山月、趙

望雲、丁聰、秦威、沈福文、張漾兮、洪毅然等人在成都組織「現代美術會」,在華西大學舉行第一次畫展,支援學生的反內戰運動。 1945年 三十九歲 三月,「現

代美術會」於四川美協展覽館舉行第二次展覽,隨後發表《反內戰宣言》,在宣言上簽名,被當局列入黑名單。是年,繪製了多幅水彩畫和白描作品。 1946年 四十

歲 二月,為籌措返滬路費,於成都舉行第五次個人畫展。返滬前,撰寫《建立工藝美校的理想》;返滬後,參加進步組織「上海美術作家協會」。八月,受徐悲鴻聘

任為北平國立藝專圖案系主任,未赴任。十一月,由傅雷主持的第六次個人畫展在震旦大學成功舉辦。 1947年 四十一歲 夏,受聘為廣州中山大學師範學院教授、廣

東省立藝專繪畫系主任。離滬赴粵,途經廬山,住牯嶺,作水彩廬山風景十二幅,用油畫的色彩、構圖,結合中國繪畫的表現手法在絹上作畫。秋,至廣州,居光孝

寺。是年,還繪製了一批風格與表現手法完全不同的油畫靜物系列。 1948年 四十二歲 年初,因拒絕畫「戡亂」畫,並拒絕動員學生畫,而被監視。為《關山月紀游

畫集》作序。拒絕美國大使司徒雷登邀請去美國教學並攜全家赴美定居的建議。夏,離穗返滬,在杭州小住月余,畫不同畫風的西湖風景十張。旋迴上海,參加由地

下黨領導的上海進步美術界迎接解放的工作。 1949年 四十三歲 五月,上海解放。文藝界發表迎接解放《宣言》,在宣言上簽名。六月,赴北京參加第一屆全國文代

會。在中南海的小型晚宴上,受到周恩來總理的鼓勵。八月,與江豐、劉開渠、鄭野天、彥涵、莫朴等赴杭州,接收國立藝專,成立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任繪畫

系主任。 1950年 四十四歲 春,去杭州郊區體驗生活。與奚小朋、羅無逸等設計杭州人民大會堂。是年,畫速寫作品十四幅。 1951年 四十五歲 兼任教務長。秋,

赴安徽霍邱縣參加土改。 1952年 四十六歲 返杭後,撰寫《圖案問題的研究》。設計上海人民英雄紀念碑,獲二等獎。欣然得知周恩來總理代表國務院決定批准建立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建議杭州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實用美術系與中央美術學院實用美術系合併,作為籌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基礎,被國務院批准。與劉開渠赴

京。 1953年 四十七歲 年初,調任中央美術學院實用美術系研究室主任。兩院實用美術系合併,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籌備會主任。四、五月間,赴江蘇、安徽、山東

調查民間藝術。全力籌備第一屆全國民間工藝美術展覽會,任展覽籌備會副主任,鄭振鐸任主任。展覽會得到中央領導的關心與肯定,之後,全力負責籌建中央工藝

美術學院。為籌建新院收集大量教學設計資料,建立初具規模的資料庫。是年,加入中國美協,任常務理事。 1954年 四十八歲 組織中國工藝美術展覽赴東歐、蘇聯

展出。十月底,任中國工藝美術代表團團長,赴蘇聯訪問,於莫斯科、列寧格勒、基輔等地考察。 1955年 四十九歲 二月,從蘇聯回國。全力以赴投入到中央工藝美

術學院建院工作,從全國聘請教師及科研人員,找地方、找房子、找經費,落實各項籌備工作。是年升為二級教授。 1956年 五十歲 三月,籌辦「全國服裝展覽

會」。十一月,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正式成立,國務院任命為第一副院長。創建學院內刊《工藝美術通訊》。 1957年 五十一歲 秋冬之間,遭受不公正待遇,受到批

判,錯劃為右派,被撤去副院長職務,從此含冤受屈22年。 1958年 五十二歲 四月,夫人丘堤病故。精神屢遭極大刺激,黑髮全白。始撰《裝飾畫講義》之《漢代裝

飾畫》部分。 1959年 五十三歲 繼續撰寫《漢代裝飾畫》、《南北朝裝飾畫》稿。始設傳統裝飾畫課程。 1960年 五十四歲 撰《中國歷代裝飾風格研究》,繼續撰

寫並修改《裝飾畫講義》之漢代至宋代部分,並由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刊印。 1961年 五十五歲 重撰、修改《裝飾畫講義》中的部分內容。 1962年 五十六歲 繼續上

年的重撰、修改工作。五月,摘取「右派」帽子。重新拿起擱置了13年之久的畫筆,創作油畫《雞冠花》、《香山之秋》等作品。 1963年 五十七歲 年初,與袁韻宜

結婚。撰寫《裝飾基礎學》。任裝潢系教研室主任,教學一直深受學生們的歡迎,是精神上最大的慰籍。 1964年 五十八歲 繼續前年的重撰、修改工作。撰寫《新石

器時代的紋樣》、《殷周時代的陶瓷紋樣》。 1965年 五十九歲 辭去教研室主任職務,授課留學生。撰寫《工藝美術問題的探討》。 1966-1975年 六十-六十九歲

再次不斷受到批鬥折磨,在30年代及40年代抗日戰爭時期千辛萬苦保留的作品幾乎全部毀失,甚至沒有留下任何照片資料,許多珍貴的文字資料亦全部毀失。60-70年

代的油畫被作為「黑畫」批判,並批判《裝飾畫講義》文稿為反黨罪行,因此重新被戴上「右派」帽子。1971年被迫退休。1972年再次拿起畫筆,畫《白瓶雞冠

花》、《美人蕉》、《瓶花》等。 1976年 七十歲 十年浩劫結束,開始撥亂反正。立即收集殘留的文稿,將《裝飾畫講義》定名為《中國歷代裝飾畫研究》,並重

寫。 1977年 七十一歲 20年來第一次重獲精神解放。九月,應邀到山東煙臺、威海、青島、濰坊、博山、濟南等地講學,觀看各工藝美術學校,與當地設計人員和工

人座談。十月,撰成《關於編寫裝飾紋樣史的一些想法》。除了畫油畫外,開始畫水墨速寫。在積累素材之外,着重開闢新的領域。 1978年 七十二歲 重回中央工藝

美術學院工作。四月,於裝潢系教室展出繪畫作品。指導籌建常熟工藝美術職業大學,受聘為該校顧問。九月,赴敦煌考察,遍踏莫高窟四百九十二個洞窟,列表記

下各窟朝代風格、色彩、造型特點。再次重寫《中國歷代裝飾畫研究》。為研究生講「裝飾藝術」。 1979年 七十三歲 《跟着黨走,真理總會見太陽》文章得到平

反,自1957以來的「右派」問題得到平反改正,22年的冤案得以昭雪,自稱「這是做夢也想不到的」。五、六月間,江浙之行,帶研究生講課實習,20多年後首次重

返江南,先後在蘇州、常熟、南通、上海、杭州等地講學、講演。十二月,《龐薰琹畫集》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是年,畫油畫、水彩、速寫等六十五幅。 1980年

七十四歲 恢復名譽、恢復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職務、恢復二級教授、恢復工作,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第一副院長,負責抓教學。籌建工業設計專業及工藝美術史

論系。年底,因病放棄赴法國、瑞士考察;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籌備會副主任,中國科協委員。住院期間開始撰寫《就是這樣走過來

的》。 1981年 七十五歲 《中國工藝美術集》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增帶史論系研究生。畫油畫、水墨小品等多幅。 1982年 七十六歲 一月,《中國歷代裝飾畫

研究》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六月,出席全國文聯四屆二次會議,出席全國美協理事會,任常務理事。九月,應邀赴四川美術學院講學,作油畫《美人蕉》贈

川美。與老友沈福文等相聚,登臨琵琶山觀嘉陵江、長江夜景,畫速寫多幅。 1983年 七十七歲 始撰《論工藝美術》。十一月一日,舉行「龐薰琹教授執教五十二周

年」慶祝大會,文化部、輕工部、中國美協、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一百餘人參加,常沙娜致賀詞。四日,在中國美術館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美術館同時舉辦龐薰琹畫展

及龐薰琹設計藝術展。展後有22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年底,撰寫畫論《白描》。是年,畫油畫、水墨小品等十六幅。 1984年 七十八歲 畫論《色彩》、《氣

韻》、《意境》、《構圖》、《寫意》、《個性》等撰成,部分畫論和油畫、水彩作品發表於香港《美術家》。完成《再論工藝美術》著作。年底重病,確診胃癌。

1985年 七十九歲 三月十八日凌晨,醫治無效去世。遺囑「余畫交紀念館」。

2主要作品

《雞冠花》《香山之秋》《白描》《色彩》《氣韻》《意境》《構圖》《寫意》《個性》《再論工藝美術》《中國工藝美術集》

3榮譽記錄

創作油畫《春》參加北京市紀念建國三十五周年展覽,獲「榮譽獎」。

4詞條圖冊 龐薰琴龐薰琴 參考資料: 1. http://artist.367art.com/world_PangZuoQin 詞條標籤: 畫家 藝術家 人物 文化人物

視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