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府山天主堂屬於杭州教區衢州堂區,衢州市天主教始於明末清初。1901年政府將府山21畝土地撥給教會建造教堂,教會皂木巷的房子讓給政府。1906年-1908年,奧地利籍魏殿培神父在現府山教堂東側建九間樓房,創辦中法培才中學校。1916年,法國戴思倫神父督工建府山大堂及神父樓,仁慈堂,設診療所,育嬰堂,並於7月7日舉行開堂慶典。後來,教堂幾經磨難,被占用,被毀壞,經多方努力,於1993年教堂歸還。

2004年復建府山天主堂,馬德玲神父為項目負責人。2005年7月20日,教堂主體竣工,2006年元旦試用。教堂鐘樓高28米,進深長50多米,寬19米,面積2600平方米,由府山天主堂募捐,借貸建造,總投資300萬人民幣,並於2009年5月府山天主堂舉行隆重的復堂慶典。

目錄

基督教建築

初期基督教建築反映了當時一些奴隸和貧民,早期基督教雕塑,主要表現在紀念死者、寄託對來世希望的石棺雕刻上[1]

基督教於1~2世紀開始流傳。羅馬帝國於313年頒布《米蘭敕令》取得合法地位後,教堂建築逐漸發展起來,羅馬一地就有30餘座。5 至 10 世紀西歐的基督教建築,主要的類型是教堂。早期基督教徒利用羅馬建築作為禮拜儀式之用,沒有固定的教堂型制,其中大部分是將羅馬的巴西利卡改為教堂。教堂平面有圓形和多邊形的。

教會規定:聖壇必須在東端,大門朝西。聖壇為半圓形穹頂所覆蓋,聖壇前設祭壇,祭壇前又增建一橫翼,比較短;與巴西利卡一起形成長十字形平面,稱為拉丁十字,象徵基督受難。一般在巴西利卡前還有一個三面有圍廊的前庭,中央設洗禮池。獨立的鐘樓位於教堂一側,形成完整的群體。這種巴西利卡式教堂[2]是西歐中世紀天主教堂的原型,典型實例是羅馬聖彼得教堂。

建築格局

參考文獻

  1. 早期基督教美術,豆丁網,2012-08-06
  2. 教堂建築風格簡簡史,搜狐,201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