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市中醫醫院
慶陽市中醫醫院作為岐伯故鄉的中醫醫療機構,在繼承民族醫藥學精華、挖掘整理岐黃醫術的遺產中,肩負着光榮的歷史使命和義不容辭的重任。自1979年建院後,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全院干群敢為人先,勇立時代潮頭,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與時俱進,在醫療、科研、教學、管理諸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贏得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青睞和揄揚。
目錄
基本情況
慶陽市中醫院占地面積12632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4360平方米。醫院設醫療科室12個,醫技檢查科室7個,行政職能科室9個,開設病床360張,現有職工340人,業務人員256人,占職工總數的80%,其中高級職稱17人,中級職稱97人,有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其中1人為甘肅省唯一一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培養對象,1人為全國第三批名老中醫師帶徒指導老師;有日本產全新螺旋CT、彩色B超、500MA電視顯像透視機、意大利C型臂數字減影X光機、彩色胃鏡、視頻腦電圖、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系統等先進醫療設備及現代化區域信息網絡;醫院有較強的中醫藥優勢和專科特色,能開展骨傷、內、外、婦、兒、血液病、男性病、痔瘺、針灸、口腔、五官、介入診療、中醫藥保健等業務,對各種急慢性疑難病症能夠進行較好的診治,年門診量13萬人次,收住院病人5000人次,做各種手術800例。
慶陽市中醫院先後有24項科研成果通過省、市鑑定,有380餘篇論文在國家和省級學術刊物上發表,出版醫學專著11部;有全省重點中醫專科血液病科、骨傷科和痔瘺科;醫院先後通過二級甲等中醫醫院、全國地(市)級示範中醫醫院驗收,承擔着甘肅中醫學院、省中醫學校、市衛生學校、隴東職中等大、中專學校的臨床教學任務。是市內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社區衛生服務於—體綜合性很強的中醫醫院。
我國醫院歷史
我國是最早設置醫院的國家之一。遠在西漢年間,黃河一帶瘟疫流行,漢武帝劉徹就在各地設置醫治場所,配備醫生、藥物、免費給百姓治病[1]。到了宋明年代,醫院組織漸趨周密,當時,官方辦的醫院叫做「安濟坊」,私人辦的有「養濟院」、「壽安院[2]」,慈善機構辦的「慈幼局」,分門別類招收和診療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