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曆新政
過程
寶元二年(1039年),同判禮院宋祁上疏,以為國用不足在於「三冗三費」。宋祁說:「今天下有定官,無定員」、「州縣不廣於前,而官五倍於舊」。事實上,宋祁本人亦擁妓醉飲,宋庠諷刺宋祈說:「聞昨夜燒燈夜宴,窮極奢侈,不知記得某年上元同在某州州學內吃齏煮飯時否?」慶曆三年(1043年),宋朝對西夏用兵,三戰皆敗,內部動盪已是山雨欲來之勢。仁宗遂罷去宰相呂夷簡,以范仲淹為相,任命富弼、韓琦等為樞密副使,包拯管理京城和御史台;在邊疆上,任用大將狄青,先後弭平儂智高的壯族叛亂和西夏的挑釁[1],於是成為北宋進入立國以來最繁榮的階段。范仲淹、富弼等人綜合多年來的經驗,於九月將《答手詔條陳十事》奏摺呈給宋仁宗,作為改革的基本方案。朝廷表示贊同,並頒發全國。
澄清吏治
- 明黜陟: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資升遷的磨勘法,注重以實際的功、善、才、行,提拔官員,淘汰老病愚昧等不稱職者和在任犯罪者。
- 精貢舉:改革貢舉制,令州縣立學,士子必須在學校學習一定時間方許應舉。改變專以詩賦、墨義取士的舊制,着重策論和操行。
- 擇長官:慎選地方長官,由中書、樞密院慎選各路、州的長官。由各路、州長官慎選各縣的長官,擇其舉主多者儘先差補。
- 均公田:重新規定官員按等級給以一定數量的職田,調配給缺乏職田的官員,以「責其廉節」,防止貪贓枉法[2]。
富國強兵
厲行法治
- 覃恩信(推恩信):即廣泛落實朝廷的惠政和信義。主管部門若有人拖延或違反赦文的施行,要依法從重處置。除此之外,必須向各路派遣使臣,巡察那些應當施行的各種惠政是否施行。這樣,就不會發生阻隔皇恩的現象了。
結果
新政強調澄清吏治,對官吏和商人構成威脅,守舊派朝臣習於茍安,攻擊范仲淹等人結黨營私。夏竦刻意製造朋黨的流言,更偽造一封石介生前寫給富弼的密信,信里說要廢掉仁宗,並造謠說石介是詐死,早已經逃往契丹。對此宋仁宗半信半疑,搖擺不定。最後仁宗對於改革失去信心,新政在一年四個月後就偃旗息鼓,范仲淹被迫罷參知政事。慶曆新政最終以失敗收場。慶曆新政的失敗更影響日後的熙寧變法,王安石在執行上改以「理財為方今先急」,不再以裁減冗官為訴求。
視頻
慶曆新政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從碑刻史料中看狄青的軍事才能——以抵禦西夏戰爭和平定儂智高叛亂為例 ,豆丁網,2016-07-26
- ↑ 陳勝利《當改革遇見王安石》,清華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