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亚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广东大亚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大亚湾位于广东省珠江口左侧、深圳市大鹏半岛的西南部,界于113°29΄42΄΄-114°49΄42΄΄E,23°31΄12΄΄- 24°50΄00΄΄N之间。西属深圳市,北居惠州市,东属惠东县,面积约600 km2,平均水深11m,最深处21m,是南海北部一个较大的半封闭性海湾,湾内有大小岛屿50多个。年平均气压为1010 hPa、温度22℃、降雨量为1500-2000 mm;湾内生物资源丰富,生物类型众多,属亚热带海湾兼有热带特色,而红树林(沿岸面积约4500亩,尤其范和港生长较茂盛)和珊瑚群落则是该亚热带海湾显示出热带生境的特色,是我国亚热带海域的重要海湾之一。大亚湾站具有20多年海湾研究的历史,是我国亚热带海洋科学研究唯一的综合研究与技术支撑平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1983年大亚湾就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划为水产资源保护区,1984年广东省又将大亚湾列为重点经济开发区;大亚湾是我国目前唯一有2座核电站同时运行的典型亚热带海湾,位于湾的西岸,与大亚湾站隔海想望。大亚湾海域[1]是受人类活动与自然影响驱动的复合生态系统。
目录
研究方向
支撑条件
大亚湾占地面积38000m2,水面面积60000m2,总建筑面积11825m2,包括鱼类实验楼、贝类实验楼、生态实验楼、室内外实验池、专家楼、招待所、宿舍和食堂等。拥有1000多万元的开展生态研究的仪器设备和信息工作站,具备开展实验生态和生态系统研究现场采样观测设备和室内实验测试的仪器和计算机系统。站上现有固定人员29人,其中研究员9人,副研究员[2]11人,形成一只能承担研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生物学及海水养殖实验生态等领域的科学研究队伍。
大亚湾站历史沿革
中国科学院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建于1984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大亚湾海湾生产力实验站。
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水产资源繁殖保护区。
1984年广东省又将大亚湾列为重点经济开发区。
1993年定为中国科学院开放站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重点站。
2003年正式加入GTOS系统,成为其网络成员。
2005年进入国家科技部野外台站序列,并命名为“广东大亚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作为中国科学院开放站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重点站,大亚湾站是我国亚热带海洋科学研究唯一的综合研究与技术支撑平台,具有20多年亚热带海湾研究的历史,在国内外海湾生态学及其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研究享有较高的声誉与知名度,与温带的胶州湾站、热带的三亚站组成较为系统的中国海洋生态网络站。
参考文献
- ↑ 大亚湾海边哪里好玩?大亚湾与海有关的景点有哪些? ,搜狐,2021-07-02
- ↑ 副研究员是什么级别 ,搜狐,202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