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小檗
平武小檗 |
中文學名:平武小檗 拉丁學名:Berberis pingwuensis Ying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毛茛目 科:小檗科 屬:小檗屬 |
平武小檗(學名:BerberispingwuensisYing)為落葉灌木,高2-2.5米;莖刺缺如或單生。葉厚紙質,闊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葉緣平展,每邊具20-35刺齒;葉柄長約1厘米。總狀花序由20-35朵花組成;花黃色;小苞片卵狀披針形;萼片4輪;花瓣2輪,6枚,外花瓣倒卵狀長圓形,內花瓣橢圓形。漿果倒卵狀橢圓形,紅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產於四川。生於林下、林緣。海拔1800米。[1]
目錄
基本內容
- 中文學名: 平武小檗
- 界: 植物界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目: 毛茛目
- 屬: 小檗屬
- 命名者及年代: Ying,1999
- 拉丁學名: Berberis pingwuensis Ying
- 門: 被子植物門
-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 科: 小檗科
- 種: 平武小檗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2-2.5米。老枝圓柱形,暗灰色,具黑色疣點,幼枝暗紫色;莖刺缺如或單生,有時三分叉,長0.6-2厘米。葉厚紙質,闊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4-9厘米,寬1.5-3.5厘米,少數葉較小,長1.5-2厘米,寬6-8毫米,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楔形,上面深綠色,中脈微凹陷,側脈和網脈顯著,背面淡綠色,干後棕褐色,有光澤,無毛,不被白粉,側脈和網脈明顯隆起,葉緣平展,每邊具20-35刺齒;葉柄長約1厘米。總狀花序由20-35朵花組成,長5-14厘米,包括總梗長1-2厘米,無毛;花梗長2-3毫米;花黃色;小苞片卵狀披針形,長2-3毫米;萼片4輪,外萼片卵形,長1.1毫米,寬0.7毫米,先端漸尖,中外萼片寬披針形,長約2毫米,寬約1毫米,中內萼片卵狀橢圓形,長約3毫米,寬約2毫米,內萼片橢圓形,長約5毫米,寬約3.2毫米;花瓣2輪,6枚,外花瓣倒卵狀長圓形,長約4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微凹,內花瓣橢圓形,長4.2毫米,寬約2.2毫米,先端全緣,基部均具2枚分離腺體;雄蕊長約3毫米,藥隔先端不延伸,平截;胚珠2枚,具短柄。漿果倒卵狀橢圓形,紅色,長10-12毫米,直徑5-7毫米,頂端無宿存花柱,不被白粉。花期5-6月,果期7-9月。[1]
產地生境
產於四川。生於林下、林緣。海拔 1800米。模式標本采自平武。
近種區別
平武小檗萼片4輪;花瓣2輪;葉厚紙質;干後背面棕褐色,不同於中國小檗屬中任何種。
參考文獻
- ↑ 九寨溝湖泊濕地蘆葦群落結構特徵及物種多樣性研究,道客巴巴, 201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