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安史之亂 功勞不在郭子儀、李光弼之下的功臣是誰
安史之亂 |
平定安史之亂 功勞不在郭子儀、李光弼之下的功臣是誰發生在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亂,是影響中國古代史進程的一次戰亂,盛唐由此終結,從此進入藩鎮割據的動盪時期。而說到平定此次兵亂的功臣,人們首先會想到兩個人:郭子儀和李光弼。這二位的功勳確實不可磨滅,郭子儀也因為重振唐朝江山而德高望重,一直享有很高的待遇和聲譽,不過郭子儀這個人有個缺點:不太善於整頓軍紀,其部隊紀律有點渙散,偶爾會在決定戰局的關鍵時期軍容慌亂,其實就具體戰術而言,他不如李光弼。李光弼精於用兵,在前線指揮若定,屢次力挫叛兵,尤其是常山、太原之戰,威震敵膽,名聞天下,被評為「戰功推為中興第一」,賜丹書鐵券,並且在凌煙閣留下畫圖。就具體戰功而言,李光弼超過郭子儀。[1]
郭子儀和李光弼的功績毋庸置疑,然而,還有一位的功勞,不在他們兩位之下,甚至所做的犧牲更大,卻不像郭、李一樣名垂青史,被後人稱頌,這一位是誰呢?他是僕固懷恩。
僕固懷恩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歷次戰役中,都立下了赫赫戰功,甚至有時起了決定性作用。僕固懷恩是鐵勒仆固部的人,從安史之亂發生開始,他就投入唐軍的隊伍,參與了平叛行動,長期跟隨郭子儀和李光弼指揮作戰。他在陣前十分勇敢,常常身先垂範,奮勇殺敵,也以此嚴格要求自己的兒子,他的一個兒子仆固玢有一回與叛軍作戰被俘虜,但仆固玢並非真心投降,他趁機從敵人手裡逃回來,居然被僕固懷恩喝令斬首,「懷恩叱而斬之。將士懾駭」。
在與安祿山、史思明叛軍作戰的過程中,僕固懷恩一家死難的達到46人,而且有三個女兒為和番而遠嫁。當然,如果只是這些,僕固懷恩還算不上唐朝的最大功臣,最重要的是,當時的唐軍與叛軍作戰,總是處於反反覆覆的拉鋸階段,即使像郭子儀和李光弼坐鎮,也吃過不少敗仗。當時有兩個指標性戰役,那就是收復長安和洛陽,憑藉唐軍當時的實力,要完成這個任務實在太困難了,此時的僕固懷恩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是他借來了回紇兵,極大增強了唐軍的戰鬥力,從而收復了東西兩京。
唐朝在平定安史之亂和鎮壓黃巢起義的過程當中,都借用了外兵,後來對付黃巢起義軍,幾乎完全靠沙陀兵。因此僕固懷恩此舉對平定叛亂幾乎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同時,僕固懷恩在戰場上也不是吃素的,在公元762年,當李光弼隱退之際,他已經是天下兵馬元帥之副手,率軍大敗史朝義,第二次收復洛陽,然後用半年時間收復河北,再一次平息叛亂。
可惜的是僕固懷恩有始無終,後來因為被唐朝猜疑而與長安對立,然而,他的功勳還是被唐朝記住了,他死的時候,唐代宗還連聲嘆息。因此,僕固懷恩也算是平定安史之亂的最大功臣之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