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五针松
巧家五针松 |
中文名:五针白皮松 学 名:Pinus squamata Xiang W. Li 别 称:巧家五针松 界: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纲:松杉纲 目:松杉目 科:松科 亚 科:松亚科 属:松属 种:五针白皮松 命名者及年代:Xiang W. Li,1992 |
巧家五针松(qiǎo jiā wǔ zhēn sōng,学名:Pinus squamata X. W. Li,异名:Pinus bungeana subsp. squamata ),巧家五针松一般指五针白皮松,是松科、松属乔木,高可达30米,有明显的主干,或从树干近基部分成数干;枝较细长,斜展,形成宽塔形至伞形树冠;针叶粗长,叶背及腹面两侧均有气孔线,先端尖,边缘有细锯齿;雄球花卵圆形或椭圆形,球果单生,直立,后下垂,熟时淡黄褐色,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圆形,4-5月开花,第二年10-11月球果成熟。 五针白皮松分布于中国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分布面积不足0.5平方千米。野生个体35株,其中东坡14株,西坡21株。五针白皮松生长30°以上的陡坡上。母岩为玄武岩。土壤系黄红壤,土层厚度由浅薄至深厚层,pH值6-6.5。 五针白皮松是松科松属的古老孑遗植物,是阐明松属系统演化非常有价值的物种。 五针白皮松属于“极危(CR)”物种。1999年被列为国家Ⅰ级保护植物。2012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巧家五针松列为全球100个最濒危物种之一。 [1]
目录
五针白皮松植物学史
五针白皮松在1990年3月首次发现,1992年西南林业大学李乡旺教授发表论文命名为五针白皮松(Pinus squamata X. W. Li),1999年8月收录到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
五针白皮松形态特征
五针白皮松主根发达,为深根性树种。主干通直,侧枝平展,树冠呈柱状塔形。表皮灰白色,内皮淡黄绿色。幼树树皮光滑,长大后树皮裂成不规则的薄片,逐渐反卷呈棕褐色,脱落后露出淡黄绿色内皮。
表皮生有突起的棕黄色皮孔,孔径宽2-3.5毫米。1年生嫩枝黄褐色,长有棕黄色绒毛。冬芽无树脂。五针白皮松的针叶,5针1束,兼有4针,稀有3针并存。
针叶长8-15厘米,径0.7-1.5毫米,边缘有细齿。树脂道3-5个边生。1年生的嫩叶有黄褐色叶鞘,翌年裂成五瓣脱落。
球果呈卵圆或圆锥状卵圆形。长6-8厘米,径4-6厘米。鳞脐背生,凹陷无刺或兼有极短的直刺。中部种鳞近斜长方形,长3.2-3.5厘米,宽1.2-1.5厘米。
鳞盾微肥厚隆起呈菱形,横脊明显。球果于翌年11-12月成熟。种翅膜质,长1.6-2.1厘米,有黑褐色条纹,有关节,易脱落。种籽长4-6毫米,呈扁卵形,黑褐色。 [2]
五针白皮松生长环境
五针白皮松生长30°以上的陡坡上。母岩为玄武岩。土壤系黄红壤,土层厚度由浅薄至深厚层,pH值6-6.5。 [3]
据中国巧家县气象资料,生长五针白皮松地区年平均气温12.4℃,≥10℃的积温3166℃,最热月平均温度17.5℃,最冷月平均温度5.2℃,年降水量1289毫米,相对湿度72%,干燥度0.857,湿润度1.165。 [4]
五针白皮松分布范围
五针白皮松生长习性
五针白皮松1-5年是幼苗期。直径连年生长量高峰,出现在15-20年,连年生长量为0.8厘米。25年生树高和材积连年生长量都未达到高峰。仍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五针白皮松在中国巧家自然分布的树龄10至50年,曾经挂果的22株,年均可采球果250个、可采果植株6株,种子2000粒。
五针白皮松繁殖方法
五针白皮松的繁殖方法采用组培法。最佳试管苗增殖培养基为1/3GD+土豆1%+香蕉1%+6-BA 2毫克/升+NAA 0.1毫克/升,用此培养基诱导培养,植株生长旺盛,增殖系数可达7.95;最佳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为1/2MS+土豆1%+香蕉1%+6-BA0.1毫克/升+NAA3.0毫克/升,用此培养基进行生根诱导培养,植株生根率为87%。
五针白皮松栽培技术
在五针白皮松树冠投影范围用湿润腐质土覆盖,减少根系的暴露,增加土壤的保水性,促进母树的健康生长。
五针白皮松病虫防治
种类
五针白皮松 松落针病:以10年生以下幼树受害较严重,发病后针叶黄化、脱落,甚至病株衰亡。病原菌为松针散斑壳,多侵染2年生针叶,受病针叶出现黄绿色小点,扩展为黄色段斑,后变为黄褐色斑。在黄褐色段斑上产生深褐色圆形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随着病害的发生,针叶变成灰黄色,且逐渐脱落。
松梢枯病:病原菌是松色二孢菌,危害当年生嫩梢。6-8月均能发病。新梢病后弯曲萎蔫,渐枯死,针叶变褐色。夏季雨量增多、土壤板结、积水,树木生长衰弱易发病,主干梢和侧梢枯萎,甚至整株枯死。几个种植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巧家五针松梢枯病,8年生巧家五针松极易发病,以在楚雄紫溪山危害最严重。
松针褐枯病:与松落针病不同,枯死的针叶可留在树上1年或多年。病原菌为松针座盘孢菌,在常年多雨的巧家周边区种植地发病严重,气温在12-28℃均可发病。2年生针叶受病后,出现黄色病斑,随着病程的发展,使针叶变为草绿色,但病斑周围仍保持绿色,并有褐色斑纹。
防治
彻底清除病死植株,注意与健康林木的隔离,减少林区放牧;及时将地上带病菌的枯枝落叶收集烧毁或掩埋,去除树上受感染的枝条,从而减轻第2年病菌侵染;用20%氰戊菊脂3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在树干基部打孔注射或涂药防治;及时伐除和处理死亡及濒死植株。
种类
松褐天牛: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树干木质部的蛀道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在虫道末端蛹室中化蛹。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多在傍晚和夜间进行,4-6月被害树木内有幼虫、蛹、成虫同时存在。成虫喜欢在生长衰弱的松树上产卵,尤其是感染线虫的松树上。
松纵坑切梢小蠹:此虫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枝梢内越冬。5-6月以刚羽化的成虫蛀入当年生嫩梢补充营养(这段时间称为转梢期),危害松梢,造成大量树梢死亡;2-3月,在树梢上补充营养至性成熟的成虫飞离树梢转至树干上侵蛀繁殖(这段时间称为蛀干危害期),造成树木大面积死亡。3-4月是小蠹虫在树干上种群数量最多的时期。该虫具有毁灭性,传播速度快,防治难度大。
华山松木蠹象:1年发生1代,世代重叠,多数以老熟幼虫(少数以成虫)越冬。6-7月产卵入侵林木,仅至9月份受侵害的五针白皮松就整株枯死,在受害木主干上部开始有成虫羽化。该虫只危害15-30年生的华山松、五针白皮松健康植株,成虫数十至百头集中。取食、产卵均喜欢在表皮较为光滑、水分充足的部位进行。因该虫具有“年被害致死递增速度快”的特点,扩散蔓延速度快,所以应尽快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云南松毛虫:1年发生2-3代,多以3-4年生幼虫在树干基部的树皮裂缝内和树干周围的枯枝落叶层、杂草或石块下越冬。越冬幼虫于4月上旬开始上树为害,4-5月为取食盛期, 7月上旬开始羽化,8月上旬出现秋代幼虫,8-9月为取食盛期,10月下树越冬。成虫羽化后,向周围未受害林分迁飞。1-2年生幼虫有群聚性,先取食卵块周围松针,啃食针叶边缘,成为枯萎卷缩针叶丛(调查秋季幼虫数量的重要标志),使10年生五针白皮松针叶损失率达67%。
华山松球蚜:1年发生8代,世代重叠,以成虫、老熟若虫及少量卵在松针及松梢芽苞片内越冬,危害10年生及以下五针白皮松顶芽、嫩梢和当年生针叶。2月上旬越冬雌成虫开始产卵,3月、8月雌成虫分别出现2次高峰。5-6月天敌大量出现,使蚜种群数量有所下降;7-10月随雨水增多,蚜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松梢螟:危害主梢,直接影响树木高生长。1年2代,以幼虫在被害枯梢中越冬,3月下旬至4月初开始活动,继续蛀食被害梢。4月中旬幼虫迁向当年新梢,从中部蛀入取食,致顶端枯萎弯曲。
松毒蛾:在10年生及以下种植区中偶尔发生。1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成虫羽化,第1代幼虫5-6月危害;第2代幼虫7-8月危害;第3代幼虫9-10月危害。11月上、中旬以老熟幼虫在树下皮缝中、 杂灌草丛、枝干针叶丛中群集结茧化蛹越冬。幼虫食量大,且取食针叶多,习惯于针叶中部咬食并留3厘米左右的针叶基部。
防治
2-3月是小蠹虫梢转干危害的高峰期,是进行生物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结合云南松毛虫、松毒蛾越冬代调查,施放白僵菌粉剂(每克含100亿孢子,用量7.5千克/公顷),在越冬前后放菌效果最好(因这段时间雨水多,林间湿度大,有利于白僵菌繁殖);剪除松梢螺被害松梢,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幼虫,减轻虫口密度。
防治早春第1代若蚜,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7000倍液喷雾。松毛虫越冬前和越冬后是一年之中化学防治最有利的时期,因此时其抗药性最差,因而用药省、效果好,常用药剂有90%品体敌百虫2000倍液;超低容量喷雾可使用2.5%溴氯菊酯(15毫升/公顷),利用早晚无风、气压低时用20%杀灭菊酯或20%氰戊菊酯进行烟雾防治。3-4月小蠹虫在树干上种群数量最多,是蠹害木清理的安全期。
蠹害木每隔25-30天,施药2次,需连续防治2-3年:先使用川宝1号或20%吡虫啉400倍液、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0倍液,用量15千克/公顷,进行化学防治;再使用莱氏野村菌和粉拟青霉菌喷粉进行生物防治。大量人工饲养天敌瓢虫、草岭等,适时释放。播种时采用0.1%升汞液浸种5分钟或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造林时苗木根系用有效成分3-5%多菌灵的泥浆打浆,预防松针褐枯病的发生。在松梢发芽期,针叶长到一半及全伸展开时,分3次喷药;对大发生的林分在5月下句至6月中旬,每隔10天用40%多菌灵400-600倍液或用70%甲基托布津400-600倍液喷雾,可有效地防止病原菌传播侵染。
6月上旬,用20%氯戊菊脂喷烟防治第1代松茸毒蛾幼虫;用20%杀灭菊脂2000倍于6月上、中句左右喷酒2次防治松梢瞑第1代幼虫;每隔半月,用500~800倍液的50%退菌特或70%敌克松,或1:1:100被尔多液防止松落针病,下雨天减少喷药次数。
8月上旬,用20%氰成菊脂喷烟防治第1代云南松毛虫幼虫和第2代松毒浆幼虫。
在发生寒潮时修除冻伤、干枯枝梢,用600倍甲基托布津液喷洒后,用石灰硫磺粉(10:1)拌水成膏涂抹伤口。
五针白皮松主要价值
五针白皮松是松科松属的古老孑遗植物,是阐明松属系统演化非常有价值的物种。
五针白皮松保护现状
按照国际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IUCN)1994年通过的濒危物种划分等级,五针白皮松属于“极危(CR)”物种。1999年被列为国家Ⅰ级保护植物。2012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巧家五针松列为全球100个最濒危物种之一。
从年龄结构和大小级结构分析,五针白皮松种群幼苗和幼树缺乏,自然更新差,年龄结构偏大,种群呈衰退迹象。加上种群个体数量太少,容易受各种随机和非随机干扰的影响而导致种群灭绝。 野生个体35株,其中东坡14株,西坡21株。
就地保护
①是建立了中国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将五针白皮松作为主要保护对象。②是对五针白皮松天然分布生境实行严格管理。即在其分布及天然下种区外围用1.1米高刺铁丝网隔离封闭,封闭保护面积2340亩,防止牲畜进入该区踩塌和破坏地表,同时减少人为影响。加大对该区的巡护和看管力度,禁止进入该区砍薪找柴和抓搂林下凋落物,且各个体严禁攀爬和修枝。③是加强社区共管共建。在五针白皮松分布社区,对保护该物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破坏该地环境和五针白皮松将产生的严重后果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等进行广泛宣传。在主要路口和醒目地点树立宣传碑2个、警示牌5个。④是2008年中国云南省特大冰雪冷冻灾害发生后,中国云南省政府安排3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野生五针白皮松生境恢复与改造以及宣传、科研监测和人工培育工作。2010年特大干旱灾害时,当地群众与保护区管理工作人员拯救该物种。
近地保护
开展近地保护。建立近地保护园1个,共种植25亩3000多株。
科学监测
①是从解剖学、细胞学、群落学、生理生态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比较,阐述了五针白皮松的受危表现、濒危机制,提出了保护和发展对策。②是完成五针白皮松珍稀濒危资源植物保护生物学调查研究课题。③是对五针白皮松及其环境进行监测,切实掌握其物候和生长动态,对其天然更新进行调查,以便进一步摸清其生长结实、更新规律,在五针白皮松遭受自然灾害时采取拯救措施。
宣传教育
针对五针白皮松等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上宣传;印刷发放宣传册、宣传折页;举办摄影大赛;组织拍摄《生物多样性保护-云南在行动》和《极小种群保护-云南在行动》宣传片。引起了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社会和公众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不断提高。
参考来源
- ↑ 巧家五针松, 植物智, 2020-01-18
- ↑ 巧家五针松保护项目_绿基金 Green Foundation 2013年6月22日 主要保护对象是具有我国东部与西部植物区系过渡性质的常绿阔叶林,特别是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巧家五针松为代表的珍稀...
- ↑ 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珍稀植物:巧家五针松 2019年4月24日 在1999年颁布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里面,有一种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形态独特,数量稀少,野生仅仅有30余株,这就是“巧家五针松”。 巧家...
- ↑ 巧家五针松_中国国情_中国网 2012年12月22日 中名:巧家五针松 学名: Pinus squamata 保护级别:I 分布:云南 形态描述:常绿乔木,老树树皮暗褐色,呈不规则薄片剥落,内皮暗白色;冬芽卵球形,红褐色;当年生枝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