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太室石闕銘
藏品簡介
藏品鑑賞
嵩山太室石闕銘,縱:30厘米,橫:11.8厘米。吳兆璜、臧華雲捐贈。 此為乾隆甲寅三月精拓本。黃易鑑藏,題簽並鈐「小松所得金石」印。 石闕立於漢元初五年(118年)。此石闕現位於河南登封嵩山南麓中嶽廟前。字體寬和周正,古樸淵雅,隸法遒勁雄渾,為傳世西漢碑銘之上乘。楊守敬《平碑記》云:「漢(指西漢)隸之存於今者,多磚瓦之文,碑碣皆零星斷石,惟《太室》、《少室》、《開母》三闕字數稍多,且雄勁古雅,自《琅邪台》漫漶不得其下筆之跡,應推此為篆書科律。世人以鄭文寶《嶧山碑》為從李斯出而奉為楷模,誤矣。」 黃易在《嵩洛訪碑日記》中記嘉慶元年九月十三日:「至中嶽廟,樓殿輝煌,氣象雄大。太室石闕離廟百步,砌石整齊,畫像亦多,上層錐鑿如新,二千餘年劃痕猶歷歷可辨,亦一奇也。」 黃易《小蓬萊閣金石目》著錄。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1]。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2]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3]。
參考文獻
- ↑ 「神道設教」中的人文精神,中國社會科學網,2014-5-6
- ↑ 故宮博物院將在北部新建北院區 已公布5份設計方案,觀察者網,2016-10-25
- ↑ 論禮器的文化意義與哲學意義,道客巴巴, 201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