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崔善玉(Cui Shan Yu) 女,1937年7月生于吉林省延边和龙县,朝鲜族。现任吉林省歌舞剧院艺委会主任兼艺术总监,中国舞协副主席,吉林省文联副主席,省舞协主席,国家一级编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政协委员[1]

崔善玉
艺术舞蹈家
出生 1937年7月
国籍 中国
知名作品 《长鼓舞》
《响板欢歌》
《顶水舞》
《欢喜》

目录

人物生平

崔善玉1937年出生于延边。16岁中学毕业后考入延边歌舞团,从此,她的生活中就充满了鲜花和掌声,并赢得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金日成等中外领袖的赞誉。她的名字与其他中国舞蹈家的名字一样,是与中国舞蹈界的发展历史紧密相联的,而不同的是,她的舞蹈代表着中国朝鲜族舞蹈系统。自步入舞蹈艺术领域之日,她就将舞蹈视为生命中的制高点,并为此付出了心血、劳动和代价,也赢得了荣誉和观众的喜爱。除了表演本民族舞蹈之外,她还饰演过国内外二百多个不同作品的角色,并在神话舞剧《金斧子和银斧子》中扮演主要角色。她美丽动人的舞姿,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获得了国内外观众和专家的一致赞赏。

1953年考入延边歌舞团。曾受到外国专家亲授的古典芭蕾、朝鲜族民间舞的专门培训。

1961年调吉林省歌舞剧院,担任主要演员兼芭蕾和民间舞教员。表演过的作品主要有:《长鼓舞》、《欢喜》、《扇子舞》等,并在《顶水舞》中担任领舞。70年代起从事舞蹈编导,后任吉林省歌舞团艺术委员会主任。她编导的作品有:五人舞《勇士的欢乐》,曾入选为文化部在南京召开的舞蹈创作会议演出,受到好评。

1986年获得第一届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大奖。1987年由她担任歌舞总编导的《长春春常在》春节晚会在中央电视台首届星光杯中获全国一等奖

1988年春节晚会上推出了“银龙狂舞”歌舞晚会;1989年在建国40年大庆艺术节上,她编导的《响板欢歌》获吉林省编导一等奖,1990年又获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大奖。

1991年在加拿大国际民间艺术节演出受到好评。《端午之喜》在1990年底举行的全国崔善玉表演长鼓雾独、双、三民族舞比赛中获双人舞编导二等奖1992年参加了中国艺术节全国民族舞蹈讨论会井发表了论文。同年5月参加了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和中央电视台合办的《中国当代舞蹈精粹一三峡杯》纪念演出。

1993年应邀参加了在韩国举行的国际舞蹈学术交流会议,并在汉城舞台上表演了《长鼓舞》受到热烈欢迎。此外,还发表过论文数十篇。

艺术风格

通过崔善玉的舞蹈,可以让人感受到中国朝鲜族民众那富于浪漫激情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与生俱来的艺术天分和艺术品质。崔善玉激情四射的表演让舞台变得窄小,她热情奔放的舞风已经融入了与人类共享的艺术天堂。所有的舞蹈形式都是相通的。豪放的歌舞,欢快的跳跃是朝鲜族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崔善玉将这内容形式丰富和发展起来,并吸收了其他舞蹈类型的长处,继而形成了自己的舞蹈风格。

崔善玉擅长朝鲜族舞蹈,她创作、演出的朝鲜族舞蹈《长鼓舞》、《刀舞》、《勇士的欢乐》、《欢喜》、《响板欢歌》已成为中国民族舞蹈的经典。在五十年漫长的舞蹈艺术生涯中,她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长鼓一响遍城乡,响彻五洲动四方,婀娜多姿添神韵,赞语伴着美名扬。”这是香港《大公报》对崔善玉舞蹈的赞美诗。

在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涯中,崔善玉集舞蹈编导、表演、理论研究于一身,形成了自己的艺术品质。她的学术论文《独辟蹊径――民族民间舞蹈创新之我见》荣获第三届世界华人艺术评选活动的国际优秀论文奖;《探讨世界朝鲜族舞蹈的共性和中国朝鲜族舞蹈的个性》一文,对朝鲜族的舞蹈文化做了深入的研究,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主的“世界东方人体国际研修大会”上获得了“国际学术顾问”证书。

能文能舞崔善玉,攀登高峰真不易。牡丹花开长鼓响,功成名就舞世纪。

痴迷舞业数十载,创作表演亮光彩。飞舞天涯传友谊,民舞飘香越四海。

这是舞蹈家贾作光对其的赞美诗为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副会长,中国舞协编导研究会委员,吉林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历任吉林省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委员,现为吉林省第七届政协常委。

个人荣誉

编导作品《勇士的欢乐》、《响板欢歌》等,撰写数篇舞蹈论文并获奖。曾获全国“星光奖”一等奖、吉林省“终生个人艺术成就奖”、“吉林英才奖章”、“世纪艺术金奖”、“水晶球奖”、“第11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等多项大奖。

政协提案

舞蹈采风时也时刻不忘做调研,已经做了38年政协委员的著名舞蹈家崔善玉,至今已经向政府提交了100多份提案,每年少则2份,多则4份,从基层政协到全国政协,她始终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发展,关注国计民生。今年,针对社会上部分地区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的问题,以及文艺界的某些不良现象,她郑重提出了一份提案,中心内容是呼吁进一步加强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

关注身边百姓事

今年这个提案,来自于她对于普通群众生活的多方接触和深入思考。有一次她带家人去一家医院看病,注意到一位从农村赶来看病的老人,病情不轻,可是在医院只待了一天,就坚持回家了,因为交不起一天1000多元的医疗费用。因为这事,她就对医疗制度改革留了心,经过观察、询问和一系列的调研,她发现,除了普通群众,某些地方连正厅级的干部都觉得“看病贵”,不少老艺术家、科学工作者都反映“看病难”。她认为,医疗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方便群众看病,可是目前这项改革处于进程当中,还存在不少没顺利解决的问题,作为政协委员,她觉得自己有责任把这些问题向政府积极反映,促进政府贯彻改革措施,为老百姓谋取更大的福利。上学难、买房难,也是她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小事上注意观察发现的,由此,她也仔细调研,并深入思考教育体制改革和住房改革措施的贯彻执行情况,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

追求社会和谐美

崔善玉是一位舞蹈艺术家,她喜欢从舞蹈的角度看待和谈论自己的提案。她说,舞蹈艺术主要是从生活中汲取营养,那么舞蹈艺术家就应该深入生活、熟悉生活;舞蹈艺术讲究韵律动作的和谐之美,那么舞蹈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和谐与否,同样应该敏感,应该关心。当前中国提出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她非常关注,觉得这一举措可以解决当前社会一些不够“和谐”的地方。

崔善玉认为文艺界当前存在一些问题,很多人的行为都不够“文明”,也需要通过进一步加强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来。

寻求解决。她对演艺圈里存在的一些金钱交易、情色交易现象痛心疾首,对于屡禁不止的“假唱”现象,对于文化市场上鱼目混珠谋取暴利的假画、假古董交易等种种“不文明”的行为,都十分愤慨和难过。她对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市场繁荣都十分关注,也做过相关调研。她发现一些文艺院团机制不活,文艺家、文艺尖子的个人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她批评一些文艺工作者不愿意去基层,都往大城市跑,不愿艰苦创业,还一心想端“铁饭碗”,追求享受。她说,这些都不够“文明”,而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可以调整这些问题,让社会更加和谐。她说,文艺界更应该“文明”,真、善、美的东西才是艺术,假、恶、丑的行为和心理都是要不得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她就在一项提案里提出:文艺界奖项设置太多,而文艺评论不够繁荣、不够强大、不够健康,这就影响文艺的发展。文艺家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了获奖、评奖的。这么多年来,呼吁、推动、促进文艺界加强“文明”行为,崔善玉一直不遗余力。

对生活要敏于思

崔善玉经常深入各地进行舞蹈采风,在生活中汲取舞蹈营养。在采风的同时,她时刻都不忘记一个政协委员的任,非常留心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她说,艺术家不仅要对艺术敏感,对生活中的一切都要敏感,舞蹈说到底是由情感来控制的,而情感只能来自真实的生活。所以艺术家要真正地去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有一次她到某地采风,走在乡间小路上,发现很多农村的孩子在路上玩,她拦住一个孩子,问他们为什么在上课时间不在学校里,孩子回答说,因为这地方缺水,很多孩子每天要往返很远的路为家里打水,因此就渐渐挤掉了上课的时间,后来很多孩子干脆辍学了。崔善玉很吃惊,立即做了调研,向地方政府反映,后来还多次查问这事的解决情况。崔善玉说,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始终推动着她在做这些事情。

崔善玉做调研是非常认真的,为了掌握实际情况,写出有针对性的提案,她常常自费跑到农村、跑到边远山区、跑到老百姓家里,去询问、了解、记录、整理。她对于自己提出的提案要求很高,她说,我是搞舞蹈艺术的,我希望我的提案也能像我的舞蹈作品一样,内容丰富、新鲜,有分量,有值得关注和思考的东西。

崔善玉图集

视频

《十大舞蹈家舞蹈晚会》之 崔善玉(79岁,2016年)

参考资料

  1. 舞蹈家崔善玉,北京文艺网 - 文艺综合门户,201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