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
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 |
作品名稱: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裴迪 創作年代:盛唐 |
《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是唐代詩人裴迪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 收錄於《全唐詩》中。
這是一首勸勉詩,勸勉崔九既要隱居,就必須堅定不移,不要三心兩意,入山復出,不甘久隱。全詩用語淺淡,近乎口語,或暗用典,或明用典,或正勸,或反諷,喻之以理,曉之以情,在看似平淡的外表下蘊涵着濃郁的朋友情誼,含意頗為深遠。[1]
目錄
作品原文
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⑵。
莫學武陵人⑶,暫游桃源里。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⑴崔九:即崔興宗,嘗與王維、裴迪同居輞川。南山:即輞川南邊的終南山,故詩中說他「歸山」。馬上口號:在馬背上順口吟成詩句。《全唐詩》此詩題下註:一作「留別王維」。
⑵丘壑:既指丘陵川壑,也是暗用典故,含勸友人隱逸山林,莫改初衷之意。《世說新語·品藻》載:「明帝問謝鯤:『君自謂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僚準則,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
⑶武陵人:指陶潛《桃花源記》中的武陵漁人。
作品譯文
你若要歸山無論深處淺處都要去看看;要盡情地賞玩山巒溝壑的清淨秀美。千萬別學陶淵明筆下那個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暫時遊了游就匆匆出山。
創作背景
崔九即崔興宗,盛唐詩人,早年與裴迪、王維隱居唱和,後來出仕為官,官至右補闕,但不久即對官場生活產生厭惡情緒,去官歸隱。裴迪為之餞行送別,作此詩以勸勉。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詩起句點題「送」字。詩人看着崔九向山中走去,於是勸勉他說,山中自有美妙之景,足以自得於心,一丘一壑,皆可怡性養神。次句「丘壑」用典,諷勸友人隱逸山林,莫改初衷,為下文預設伏筆。後兩句緊依次句而寫,化用陶淵明《桃花源記》典故,含蘊深刻。
既是勸勉友人堅持初衷,盡享山水之樂,同時暗含這一層意思:如果棄隱入仕,以後想再度歸隱,怕就難了。這裡「暫」字用得極妙,與次句「盡」字相對。次句從正面勸說,結尾二句從反面勸勉。這一正一反,思慮周全,語意婉轉,諄諄囑咐,濃濃友情,溢於字裡行間。
這是一首勸勉詩,勸勉崔九既要隱居,就必須堅定不移,不要三心兩意,入山復出,不甘久隱。語言雖淺白,含意卻頗為深遠。也有人認為這首五絕是說既然到深山裡遊玩,就應細心欣賞山間的一石一木;不要像那個武陵人,一到桃源仙境很快就出來了,比喻學習不能淺嘗輒止,看似賞景,卻富哲理。
作者簡介
裴迪(716-?),唐代詩人,河東(今山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書省郎。其一生以詩文見稱,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之一。與大詩人王維、杜甫關係密切。早年與「詩佛」王維過從甚密,晚年居輞川、終南山,兩人來往更為頻繁,故其詩多是與王維的唱和應酬之作。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諼。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這首號稱「詩中有畫」的詩篇就是閒居輞川時王維答贈裴迪的。受王維的影響,裴迪的詩大多為五絕,描寫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維山水詩相近。[2]
視頻
《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 •留別王維•送崔九》唐代:裴迪
參考來源
- ↑ 《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賞析 搜狐網,2018-12-16
- ↑ 七歲詠鵝寫照一生,駱賓王在曲項向天歌中不知所終! 古詩文網 ,2017-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