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仁波齊
故事
住在芒康縣普拉村的楊培年事已高,回想當年其兄因為事故身亡,終身沒有前往拉薩朝聖,心感遺憾。楊培哥哥的兒子尼瑪扎堆因此決定在新年後與楊培一起動身朝聖。时正马年,正好是神山冈仁波齐峰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里很多人都希望加入楊培的朝圣队伍。这支队伍里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残疾的少年,最後總共有11個村民決定同行。眾人使用一台拖拉機,帶著帳篷、衣服和糧食,沿著318國道前行,展開2,000多公里的旅程。中途發生了女藏民要生產小孩和交通意外等事故,使眾人不得不自己推車前行。
最終眾人抵達拉薩並前往布達拉宮朝聖。但是因為眾人盤纏已經用盡,男藏民便在拉薩當洗車和建築工人賺取旅費,以繼續前往冈仁波齐峰的旅程。他們在拉薩的客店老闆娘被喇嘛要求叩十萬個頭,但是她身體不好無法實行,於是要求眾人代叩,並且會免卻眾人的住宿費用。眾人同意。最後眾人在拉薩工作了兩個月後再度出發,終於抵達冈仁波齐峰。而楊培則因病在此過世,眾人邀請喇嘛為其在山腳下舉行了天葬儀式,然後再展開歸家的路程。
影片评价
该片电影画面中,推拉镜头、剧烈的手持晃动抑或是升格降格镜头都极少被使用到,背景音乐更是被束之高阁。固定镜头辅以远景、全景、中景成为了该片最主要的镜头语言——这种冷静克制一方面能够尽量不打扰演员使之回归到自我,最大限度保存藏民原始的面貌;另一方面削减了导演的个人意图,不过分聚焦的、扩大的景框使观众在观看时读取到的信息变得复杂,多义性也就由此产生。
《冈仁波齐》是一部有着拍摄大纲又随着行程增补内容的伪纪录片,在剧情片与纪录片之间游走,拍摄的过程本身就变成了朝圣:面向一个既定目标展开前路未卜的追寻,接受沿途出现的一切可能,并且无谓好坏尽收囊中。开放式的、继续行走的结尾展现的正是导演的世界观,可能也是藏区生活带给导演的世界观 。(新京报评)
參考文獻
- ↑ 《岡仁波齊》: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xu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