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岛原之乱

岛原之乱日语:岛原の乱/しまばらのらん Shimabara no ran),又称岛原教案,是江户时代初期发生的日本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揆(人民起义)与天主教教案,也是幕府时代结束前的最后一场内战,亦可称为岛原天草之乱、岛原天草一揆,始于宽永14年10月25日(公元1637年12月11日),终于宽永15年2月18日(公元1638年4月12日)。内乱的成因是高压政治、重税等。

圣经古译本是指在基督时代前几个世纪的旧约译本[1]。希伯来文古抄本十分稀少,古译文能帮助我们认识古代的希伯来文经文,它们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犹太教及基督教的信仰之所以流传广泛,译本是功不可抹的[2]

目录

简介

宗教原因

天主教自1549年由耶稣会教士方济各·沙勿略首次传入日本后,教徒人数激增,特别是在九州、京都和江户地区。位于九州西部的岛原在信奉基督宗教的大名小西行长影响下,传教活动旺盛。

天主教的扩张引起传统的佛教和神道教反对;1587年,丰臣秀吉正式驱逐传教士,宣布基督宗教是邪教。然而教徒数量却持续增加,至17世纪初已达70万人[来源请求]。此时正值德川幕府准备统一日本,信奉天主教的地方诸侯成为政府特别征讨的对象,1614年幕府领令所有人必须弃教。

经济原因

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力主闭关锁国政策,1616年下令禁止除长崎和平户两港口外的对外贸易。大名们失去贸易收入,转向对领地民众增加税收来维持收入。岛原藩主松仓重政于1621年开始建筑岛原城,并镇压当地的天主教徒,其子松仓胜家更是以残暴闻名。1634年起,岛原和天草地区连续发生天灾,更加重了民众的负担。

视频

岛原之乱 相关视频

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宗教工作的水平
外交部评美“国际宗教自由报告”:敦促美方尊重事实 摒弃偏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