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槐子
山槐子,中藥名。苦參(學名:Sophora flavescens),
別名:野槐、好漢枝、苦骨、地骨、地槐、山槐子、苦骨、川參、鳳凰爪、牛參。
分布於俄羅斯、日本、印度、朝鮮以及中國大陸的南北各省區等地,生長於海拔1500米的地區,多生在山坡、沙地、草坡、灌木林中及田野附近。
目錄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根。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
功效
清熱燥濕,殺蟲,利尿。
主治
禁忌
脾胃虛寒者忌用。不宜與藜蘆同用。[1]
炮製方法
除去殘留根頭,大小分開,洗淨,浸泡至約六成透時,潤透,切厚片,乾燥。
生理特性
苦參,其根呈長圓柱形,下部常有分枝,長10~30cm,直徑1~6.5cm 。
表面灰棕色或棕黃色,具縱皺紋和橫長皮孔樣突起,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剝落,剝落處顯黃色,光滑。
質硬,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切片厚3~6mm;切面黃白色,具放射狀紋理和裂隙,有的具異型維管束呈同心性環列或不規則散在。
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砂壤和粘壤上均可生長,為深根性植物,應選擇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地塊種植。
當年播種的幼苗多不開花,冬季葉子變黃脫落進入休眠,至翌年春重新返青生長,
6月孕蕾開花,7~8月中旬果實成熟。生於沙地或向陽山坡草叢中及溪溝邊。
產地
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主要價值
苦參根含苦參鹼和金雀花鹼等,入藥有清熱利濕,抗菌消炎,健胃驅蟲之效,
常用作治療皮膚瘙癢,神經衰弱,消化不良及便秘等症;種子可作農藥;莖皮纖維可織麻袋等。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南北各省區。印度、日本、朝鮮、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也有分布。
生於海拔1500米的以下山坡、沙地草坡灌木林中或田野附近。
繁殖方法
播種:用碾米機將苦參種子快速碾1-2遍,使其種皮變色。當種皮顏色由棕褐色變為灰白色,用手摸有細末即可。
防止碾壓過度,影響出苗。播種時間:春播為3月20日至4月20日;夏播為6月20日至7月10日;
秋播宜早,9月上旬以後為防止越冬時部分幼苗被凍死,不宜再進行播種;冬播當氣溫下降到5℃以下土壤封凍前進行,
當年不出苗。次年春季出苗。播種量為22.5-30.0千克/公頃。播種深度為3-5厘米。大田直播:
行距40厘米、株距20-27厘米,每穴留苗1-2株,種植密度8.25-9.60萬株/公頃,採用機械播種。
參考資料
- ↑ 苦參的功效與作用-禁忌及食用方法-,中藥一號網
苦參,中藥名。苦參(學名:Sophora flavescens),
別名:野槐、好漢枝、苦骨、地骨、地槐、山槐子、苦骨、川參、鳳凰爪、牛參。
分布於俄羅斯、日本、印度、朝鮮以及中國大陸的南北各省區等地,生長於海拔1500米的地區,多生在山坡、沙地、草坡、灌木林中及田野附近。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根。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
功效
清熱燥濕,殺蟲,利尿。
主治
禁忌
脾胃虛寒者忌用。不宜與藜蘆同用。[1]
炮製方法
除去殘留根頭,大小分開,洗淨,浸泡至約六成透時,潤透,切厚片,乾燥。
生理特性
苦參,其根呈長圓柱形,下部常有分枝,長10~30cm,直徑1~6.5cm 。
表面灰棕色或棕黃色,具縱皺紋和橫長皮孔樣突起,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剝落,剝落處顯黃色,光滑。
質硬,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切片厚3~6mm;切面黃白色,具放射狀紋理和裂隙,有的具異型維管束呈同心性環列或不規則散在。
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砂壤和粘壤上均可生長,為深根性植物,應選擇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地塊種植。
當年播種的幼苗多不開花,冬季葉子變黃脫落進入休眠,至翌年春重新返青生長,
6月孕蕾開花,7~8月中旬果實成熟。生於沙地或向陽山坡草叢中及溪溝邊。
產地
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主要價值
苦參根含苦參鹼和金雀花鹼等,入藥有清熱利濕,抗菌消炎,健胃驅蟲之效,
常用作治療皮膚瘙癢,神經衰弱,消化不良及便秘等症;種子可作農藥;莖皮纖維可織麻袋等。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南北各省區。印度、日本、朝鮮、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也有分布。
生於海拔1500米的以下山坡、沙地草坡灌木林中或田野附近。
繁殖方法
播種:用碾米機將苦參種子快速碾1-2遍,使其種皮變色。當種皮顏色由棕褐色變為灰白色,用手摸有細末即可。
防止碾壓過度,影響出苗。播種時間:春播為3月20日至4月20日;夏播為6月20日至7月10日;
秋播宜早,9月上旬以後為防止越冬時部分幼苗被凍死,不宜再進行播種;冬播當氣溫下降到5℃以下土壤封凍前進行,
當年不出苗。次年春季出苗。播種量為22.5-30.0千克/公頃。播種深度為3-5厘米。大田直播:
行距40厘米、株距20-27厘米,每穴留苗1-2株,種植密度8.25-9.60萬株/公頃,採用機械播種。
參考資料
- ↑ 苦參的功效與作用-禁忌及食用方法-,中藥一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