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山楂枯梢病

山楂枯梢病
原圖鏈接

山楂枯梢病,染病初期,果樁變黑,乾枯,縊縮,有明顯的病健界限。發病後期,病部表皮下出現黑色粒狀突起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座;表皮縱向開裂。

目錄

基本信息

 
山楂枯梢病
原圖鏈接

中文名∶山楂枯梢病

症 狀∶表皮縱向開裂

感染部位∶果樁

感染植物∶山楂

症狀表現

該病主要危害果樁,即果柄坐落處。染病初期,果樁由上而下變黑,乾枯,縊縮,有明顯的病健界限;發病後期,病部表皮下出現黑色粒狀突起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座;後突破表皮縱向開裂。翌春病斑向下蔓延,嚴重時新梢枯死。葉片萎蔫,最後導致乾枯死亡,並殘留於樹上不易脫落。

病原

山楂枯梢病的病原屬半知菌亞門真菌中的櫻桃枝枯殼梭孢菌。又稱枝枯病。該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二至三年生的果樁上越冬,翌年6―7月遇雨產生分生孢子,此時可進行再次侵染,一般會從二年生的果樁入侵,形成病斑。老齡樹、弱樹、修剪不當及管理粗放的果園發病重。一般是在樹冠內膛發病較多。此外,該種病害的發生與否與當年生果樁基部的直徑密切相關,一般說來,直徑0.3 cm以下,發病重;0.3~0.4 cm發病較輕,0.4 cm以上,基本不發病。[1]

發生特點

該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二、三年生果樁上越冬,翌年6-7月,遇雨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次侵染,一般會從二年生果樁入侵,形成病斑。老齡樹、弱樹、修剪不當及管理粗放的果園發病重。一般是在樹冠內膛發病較多。當年生果樁基部直徑0.3厘米以下,發病重;0.4厘米以上,基本不發病。

防治技術

一、是選擇較抗病品種。

二、是加強栽培管理。合理修剪;采後及時深翻土地,同時溝施基肥100~200 kg/株。早春發芽前15 d,施碳酸氫銨1.0~1.5 kg/株或尿素250 g/株,施後澆水。

三、是病菌主要在2~3年果樁上越冬和造成病枯梢,因此應採取冬季修剪和發病期及時剪掉病枯枝梢以消除菌源,可以有效地減少菌源控制病害。可在發芽前噴45%晶體石硫合劑30倍液,或1∶1∶100倍式波爾多液,或3~5 °Bé石硫合劑、10%銀果乳油500~600倍液等。

四、是發生期進行藥劑防治。5-6月進入雨季後,噴灑62%噻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600~7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15 d噴1次,連續防治2~3次。[2]

相關視頻

山楂樹生病 愁壞果農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