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宗·水源·路之沖
《山宗·水源·路之沖》,副標題:一帶一路中的青海,青海省文物局,青海省博物館,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編,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1]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2]
目錄
內容簡介
青海長雲漫東土,河湟形勝厭西陲!
秦漢時期,青銅時代的青海主人——羌人,捲入了中原王朝與匈奴的角逐,中原王朝的勢力隨之進入河湟。魏晉以降,中原板蕩,逐鹿之燹延及青海,來自遼東的鮮卑族吐谷渾部終在群羌故地建國。地跨數千里、立國三百餘年的吐谷渾,在隋、唐與吐蕃接踵發力下滅國,青海又成了唐蕃交鋒之前沿。「安史之亂」後,吐蕃一度控制青海百餘年。11世紀初,吐蕃之餘緒建立了青唐政權,後亡於北宋。此後的金、西夏政權及元明清時期的大一統王朝,日益加強在青海地區的經營與統治。
數千年的風雲變幻與軍事勢力割據衝突與交鋒,一方面,反映了青海因山川形勝之利而扼守衝要,雖一地之烽煙,而每每與天下格局的變動互為因果;另一方面,此間多民族在青海遷徙、匯聚與融合,連接周邊,開闢通往域外的交通千道,成為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故循着山、水、路,即可一覽大美青海……
青海省位於我國西部腹地,遠古時期稱為「三危地」,周秦時期為「羌戎之地」,公元前111年後,西漢政府開始設立有軍事和郵驛性質的西平亭、長寧亭、東亭等,這一地區開始逐步納入中央王朝的統治範圍。漢宣帝神爵年間,設「金城屬國」,先後設置臨羌、安夷、破羌、允吾,浩門、允街、河關7縣,歸金城郡管轄。青海東部地區正式納入漢朝郡縣體系。歷經數代變遷,於1929年9月5日正式建立青海省。
青海省面積約72萬平方千米,省內地貌具有從北至南三分的特色:北部是高海拔的祁連山地,為北川南山、谷嶺相間的格局;中部為中海拔的柴達木盆地和西秦嶺山地,柴達木盆地為我國第三大內陸盆地,在盆地邊緣有沖積平原;南部為高海拔的青南高原,屬青藏高原腹地,與川西高原和藏北高原連為一體。在自然生態環境影響下,青海省90%的區域為半農半牧區或純牧區,而湟水谷地、共和盆地、循化盆地等區域為重要的農業區。
從地緣關係上看,青海的農牧區二元結構使它不可避免地受到草原遊牧文化、高原遊牧文化和東部平原農耕文化的影響,進而持續影響着青海歷史發展、行政管理、民族分布等方方面面。也正因為如此,青海成為中國西部的樞紐地區,歷史上的絲綢之路與茶馬古道縱貫而過,多民族在此融合發展,形成了多姿多彩、絢爛輝煌的區域文化。
目錄
學術論文
絲綢之路青海道商貿功能探析/李健勝
試析馬家窯類型期多人舞蹈紋飾的淵源/肖永明
追蹤溯源——絲路文明閃耀青海/柳春誠
前言
第一部分 源遠流長
石器時代
青銅時代
交流伊始
第二部分 漢風羌道
河湟初開
西海安定
羌中道
第三部分 吐谷渾國
鮮卑分櫱
河谷割據
吐谷渾道
第四部分 吐蕃東進
唐蕃和戰
都蘭墓群
唐蕃古道
第五部分 海納百川
青唐政權
多元一統
宗教文化
茶馬古道
結語
參考文獻
- ↑ 關於智慧的名言,人生屋,2013-07-15
- ↑ 關於莎士比亞的名言名句(100句),豆丁網,202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