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天然產物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山東大學天然產物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是在天然藥物化學研究所基礎上,依託於山東大學藥學院,於2012年1月獲教育部批准立項建設的,並於 2016年6月順利通過教育部科技司專家驗收。實驗室建設的宗旨是: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學科發展前沿,加強天然產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結構生物學等生命科學領域的學科交叉,建立以天然產物的「結構、合成、功能」三要素為支撐的完整的天然產物化學生物學研究體系,以高水平科學研究支撐高質量高等教育[1]發展,為我國相關學科的跨越式發展提供科學技術支撐和人才保障。
目錄
機構簡介
該實驗室目前已形成了一支由眾多優秀科研人員組成的、具有較強創新研究能力和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團隊。研究隊伍中有教授21人,其中傑出人才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名、重大新藥創製技術平台建設負責人2名、863計劃課題負責人5名,副教授11人,講師14人。實驗室現有包括600兆核磁共振波譜儀(帶超低溫探頭)、API 4000液相色譜/三重四極杆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氣質聯用儀、X-射線單晶衍射儀、超高速離心機、流式細胞儀、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等70 台(套)儀器設備,總價值達4500萬元,並具有可以利用的配套設施:山東大學高性能計算中心、學校大型儀器共享平台和計算機通信網絡。
研究方向
實驗室多年來致力於克服天然產物研究本身的兩個問題,即天然產物研究的被動性和大多數天然產物天然功能的未知性,在科研工作中形成了以活性天然產物為核心的密切相關的3個研究方向:(1)活性天然產物的製備與生物學意義研究;(2)活性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與調控機制研究;(3)天然產物化學探針與信號轉導研究;(4)基於化學生物學的藥物發現研究。實驗室多年來緊緊圍繞天然產物的天然功能、生物合成機制、生物學功能等科學問題,以發現活性天然產物作用的新靶點、揭示天然產物活性作用規律和新藥創製為科學目標,構建以天然產物的結構•功能 (天然功能和生理功能)•合成 (生物合成和化學合成)三要素為支撐的天然產物化學生物學研究體系。在前期建設經費的支持下,團隊成員相互協作,利用天然產物化學、有機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結構生物學等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技術和方法,通過生物合成和有機合成,將發現活性天然產物的隨機性和偶然性轉化為理性設計與合成創造的主動性;通過靶點發現和活性驗證,系統探討天然產物的功能;以活性天然產物及其類似物為小分子為探針,揭示生命過程的新規律,在苔蘚及其內生真菌抗腫瘤、抗真菌活性代謝產物研究、放線菌等微生物來源的天然藥物發現及其生物合成規律研究、活性寡糖分子合成及活性研究、基於有機硼酸的熒光探針研究、基於靶標的抗腫瘤、抗病毒、抗心腦血管疾病藥物設計與合成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進展。
承擔項目
實驗室建設期間主持了省部級以上課題 140餘項,總協議經費1.178億元。其中「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計劃—綜合性新藥研究開發技術大平台項目1項,化學藥候選藥物項目4項,中藥臨床前研究項目1項,中藥研究關鍵技術項目1項,國家「973計劃」課題4項,國家「863計劃[2]」課題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青項目1項、重點項目3項、面上等課題52項。「天然產物化學生物學」教育部創新團隊獲2017年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滾動支持。此期間發表SCI論文400餘篇,授權國內外發明專利近百項,「奧美拉唑系列產品產業化與國際化的關鍵技術開發」於2015年12月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奧美拉唑大品種關鍵技術改造」於2012年11月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蘭索拉唑大品種技術改造」於2014年2月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實驗室人員多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上進行大會報告。成功開發肝素、低分子肝素、透明質酸、注射用葛根素、藍芩口服液等新藥,其中在國內帥先研發成功的透明質酸已作為藥物應用多年,目前年創利稅過億元。
參考文獻
- ↑ 中國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究竟屬於幾流水平?,搜狐,2019-03-04
- ↑ 「863計劃」是怎樣出台的 ,搜狐,201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