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狐庸
為吳行人
前590年,楚共王繼位,子重和子反殺了申公巫臣的族人子閻、子盪和清尹弗忌以及連尹襄老的兒子黑要,並瓜分他們的家產。申公巫臣從晉國寫信給子反和子重,發誓要他們疲於奔命而死。[2]申公巫臣向晉景公請求出使到吳國,他使得吳國和晉國通好,帶去吳國的三十輛兵車中留下十五輛給吳國,送給吳國射手和御戎,教吳國人使用兵車,教他們安排戰陣,教他們背叛楚國。申公巫臣又把自己的兒子屈狐庸留在那裡,讓他在吳國做行人。吳國從此開始進攻楚國及其盟國,子反和子重一年之內來回七次奉命帶兵抵禦吳國。[3][4][5]
聘晉
前542年,吳王夷昧為了溝通吳、晉兩國交往的道路,派屈狐庸到晉國聘問。趙武問屈狐庸:「季札最終能立為國君嗎?諸樊死於巢之戰,戴吳為看門人所殺,上天似乎為季札打開了做國君的大門,他會怎麼樣?」屈狐庸回答說:「季札不會繼位。這是兩位君王的命運不好,不是為季札打開做國君的大門。如果上天打開了大門,恐怕是為了現在的國君吧!夷昧很有德行而且又合於法度,有德行就不會失去百姓,合於法度就不會辦錯事情。百姓親附而事情有秩序,是上天為他打開大門的。最後保有吳國的,一定是這位國君的子孫。季札是保持節操的人,即便應該擁有國家,也是不願做國君的。」[6]
參考資料
- ↑ 《春秋經傳集解·襄公三十一年》:狐庸,巫臣之子也,成七年適吳為行人。
- ↑ 《左傳·成公七年》:及共王即位,子重、子反殺巫臣之族子閻、子盪及清尹弗忌及襄老之子黑要,而分其室。子重取子閻之室,使沈尹與王子罷分子盪之室,子反取黑要與清尹之室。巫臣自晉遺二子書,曰:「爾以讒慝貪婪事君,而多殺不辜。余必使爾罷於奔命以死。」
- ↑ 《左傳·成公七年》:巫臣請使於吳,晉侯許之。吳子壽夢說之。乃通吳於晉。以兩之一卒適吳,舍偏兩之一焉。與其射御,教吳乘車,教之戰陳,教之叛楚。置其子狐庸焉,使為行人於吳。吳始伐楚,伐巢、伐徐。子重奔命。馬陵之會,吳入州來。子重自鄭奔命。子重、子反於是乎一歲七奔命。蠻夷屬於楚者,吳盡取之,是以始大,通吳於上國。
- ↑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子反與子靈爭夏姬,而雍害其事,子靈奔晉。晉人與之邢,以為謀主。扞御北狄,通吳於晉,教吳叛楚,教之乘車、射御、驅侵,使其子狐庸為吳行人焉。吳於是伐巢、取駕、克棘、入州來,楚罷於奔命,至今為患,則子靈之為也。
- ↑ 《國語·楚語上》;王使巫臣聘於齊,以夏姬行,遂奔晉。晉人用之,實通吳、晉。使其子狐庸為行人於吳,而教之射御,導之伐楚。
- ↑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吳子使屈狐庸聘於晉,通路也。趙文子問焉,曰:「延州來季子其果立乎?巢隕諸樊,閽戕戴吳,天似啟之,何如?」對曰:「不立。是二王之命也,非啟季子也。若天所啟,其在今嗣君乎!甚德而度,德不失民,度不失事,民親而事有序,其天所啟也。有吳國者,必此君之子孫實終之。季子,守節者也。雖有國,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