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尼日尔共和国(英语: Niger )位于非洲中西部,是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内陆国,该国北与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接壤,南同尼日利亚和贝宁交界,西与马里布基纳法索毗连,东同乍得相邻。总面积1267000平方公里,人口2150万(2017年)。 全国有5个主要民族:豪萨族(占全国人口的56%)、哲尔马-桑海族(22%)、颇尔族(8.5%)、图阿雷格族(8%)和卡努里族(4%)。官方语言为法语。 [1] 尼日尔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农业是最基本的经济生产部门。至2013年以来尼日尔政局逐渐趋稳,政府致力发展经济,积极实行吸引投资政策。受自然条件恶劣、市场容量狭小和先期资本投入较大等因素限制,该国发展经济和吸引外资存在一定困难。

尼日尔

 

尼日尔基础设施落后,工农业基础薄弱,对外来投资依赖较大,仍处在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同时也意味着在广泛的领域里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尼日尔共和国 英文名称 The Republic of Niger [2]
简   称 尼日尔 所属洲 非洲
首   都 尼亚美 国庆日 1958年12月18日
国   歌 《尼日尔之歌》 国家代码 NER
官方语言 法语 货   币 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
时   区 UTC+1 政治体制 总统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 总统:马哈马杜·伊素福、总理:布里吉·拉菲尼 人口数量 2 150万(2017年)[3]  
人口密度 16.3人/平方公里(2016年) 主要民 族豪萨族、图阿雷格族、颇尔族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拜物教
国土面积 1267000平方公里 GDP总计 92.40亿美元(2018年,国际汇率)
人均GDP 412美元(2018年,国际汇率) 国际电话区号 +227
国际域名缩写 .ne 道路通行 靠右驾驶
注   音 ㄋㄧˊ ㄖˋ ㄦˇ 主要学府 尼亚美综合大学、伊斯兰大学

历史沿革

尼日尔历史上未形成过统一的王朝。 7~16世纪,西北部属桑海帝国; 8~18世纪,东部属博尔努帝国;18世纪末,颇尔人在中部建立了颇尔帝国。

 

1904年成为法属西非领地。 1922年沦为法国殖民地。 1957年获半自治地位,萨瓦巴党总书记吉博·巴卡里任总理。 1958年12月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国家,称尼日尔共和国。

1960年7月退出“法兰西共同体”,同年8月3日正式宣布独立。哈马尼·迪奥里为首任总统。 1974年4月,武装部队总参谋长赛义尼·孔切中校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迪奥里政权,成立最高军事委员会,自任主席兼国家元首。 1990年11月实行多党制。现有约40个合法政党。 1993年3月马哈曼·奥斯曼当选总统,组成首届民选政府。

1996年1月武装部队参谋长迈纳萨拉·巴雷发动政变上台,同年7月当选总统。 1999年4月,总统卫队长瓦拉姆·万凯发动政变枪杀迈纳萨拉,自任国家元首兼全国和解委员会主席。 1999年11月,尼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马马杜·坦贾当选总统。坦贾领导的争取社会发展全国运动及其盟党民主和社会大会在议会选举中胜出。并于2004年12月连任。 2009年5月起,为谋求继续执政,坦贾先后解散国民议会和重组宪法法院,举行全民公投通过第六共和国宪法,将其任期延长3年,并取消连任限制,遭到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和欧盟等制裁,尼陷入宪政危机。 2010年2月18日,尼部分军人发动政变,扣押坦贾总统,接管国家权力,成立“恢复民主最高委员会” 并推举吉博为主席。军政权随后承诺还政于民,成立过渡政府和全国协商委员会,确定为期一年的过渡期。

 

2011年1月,尼举行地方、立法和首轮总统选举。3月,原反对党尼日尔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党候选人伊素福在第二轮总统选举中以57.96%的得票率获胜当选,并于4月7日宣誓就职。 2019年6月7日,联合国大会选举爱沙尼亚、尼日尔、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突尼斯和越南5国为2020年和2021年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4]   。

自然环境

区域位置

 

尼日尔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北纬11~23度、东经0~16度之间。系西非的一个内陆国家,东邻乍得,西界马里、布基纳法索,南与贝宁、尼日利亚接壤,北与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毗连。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全年分旱、雨两季,年平均气温30℃,是世界上最热的国家之一。

地形地貌

尼日尔全国大部分地区属撒哈拉沙漠,地势北高南低,全境平均海拔300米。地形可分为三部分:北部是阿依尔群山(最高海拔2020米)和东北高原,西部和南部为平原和丘陵地带。

气候特征

尼日尔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全年分旱、雨两季,是世界上最热的国家之一,年平均气温30℃。4、5月份为最热季节,白天气温可达50度;1、2月份为最凉爽季节,夜间气温可低到10度以下。全年分旱、雨两季,6至9月为雨季,10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干旱是主要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已探明铀储量42万吨。磷酸盐储量12.54亿吨,但尚未开发。煤储量600万吨。初步探明石油储量约4.99亿吨。还有锡、铁、石膏、黄金等矿藏。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蒂拉贝里、多索、塔瓦、马拉迪、津德尔、阿加德兹和迪法7个大区、1个大区级市即首都尼亚美,36个省和265个镇。

首都尼亚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面积约250平方公里。位于国土西南部尼日尔河左岸,在当地哲尔马语中,“尼亚美”意为“母亲汲水的河岸”。人口100万(2010年)。最高气温41℃,最低气温14℃,年平均气温28.9℃。年降水量350~750毫米,每年6~9月为雨季。

国家象征

国名

尼日尔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Niger;法语:La République du Niger)。

国旗

尼日尔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7:6。自上而下由橙、白、绿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部分中间有一橙色圆轮。橙色象征撒哈拉沙漠;白色象征纯洁;绿色代表美丽富饶的土地,也象征博爱和希望。圆轮象征太阳,还象征尼日尔人民为保护自己的权力而不惜牺牲的愿望。

国徽

 

尼日尔国徽中央的绿色盾徽闪耀着太阳的光辉,尼日尔河两岸人民沉浸在它的光芒里,意气飞扬,向未来进发。后面左上角交叉的剑和矛,是当地撒哈拉游牧民族的标志,也是对历史上古老的尼日尔王国的纪念;右上角的玉米是尼日尔主要的粮食作物,代表人民赖以生存的农业;后面下部的牛头图案突出了以农牧业为主的特点。盾徽两侧迎风飘扬的国旗正召唤人民团结一致,迎接未来。盾微底部的白色饰带上写有法文“尼日尔共和国”字样。

国歌

《尼日尔之歌》 歌词大意:面对着壮丽的山河,面对着尼日尔巨流,我们自豪地欢呼,欢呼新赢得的自由。从今避开无谓的争吵,免得鲜血白白流。但愿世界能听到独立的民族发出呼吼,同声同气,同一节奏,向灿烂的天空开口;永恒的神正看着我们取得伟大的成就。起来吧,尼日尔,我们不会劳而无功,我们将会唤醒古老的非洲之心。但愿我们的歌,能响彻全世界,象一个公正、勇敢的民族之声。让我们按照雄壮的鼓的节奏,永远地紧密团结得象一个人。让我们每个人,响应未来对我们的号召:前进!

人口民族

尼日尔全国总人口1630万(2012年)。 主要部族有:豪萨族(Haussa),占全国人口的55.4%,主要分布在南部,善于经商;哲尔马-桑海族(Zarma-Songhai)占21%,主要分布在西部尼日河流域,从事农业;图阿雷格族(Touareg),占9.3%,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系游牧部族;颇尔族(Peuhl),占8.5%,散居在全国各地,不少人从事牧业;卡努里族(Kanouri),占4.7%,主要分布在津德尔、古雷和乍得湖之间,以农为业。此外,还有阿拉伯族(Arabe)、图布族(Toubou)、古尔芒切族(Gourmantche),均约4万人。[5]

外交

外交政策

 

奉行和平中立的外交政策,主张在平等、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或组织的友好关系。执行外交为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服务的方针。重视发展同西方大国、国际金融机构以及发展中大国的关系。坚持睦邻友好,积极参与地区事务。针对近年来萨赫勒-撒哈拉地区日益猖獗的恐怖活动和武器、毒品走私现象,加强与马里、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合作,共同打击恐怖和走私犯罪活动。曾向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比绍和科特迪瓦派遣维和部队,向东帝汶派遣民事警察。近年,派兵参与马里维和行动,并同尼日利亚、乍得等组成多国联合部队,进入尼日利亚打击“博科圣地”;同毛里塔尼亚马里布基纳法索乍得成立萨赫勒五国集团(G5),并组建G5联合部队。积极参加萨赫勒问题高级别协调会议及优先投资计划融资协调会议,为G5联合部队筹措资金。

同中国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尼日尔共和国1974年7月20日建交。1992年6月19日尼过渡政府宣布同台湾当局“复交”,7月30日中国政府宣布中止与尼外交关系。1996年8月19日中尼复交。此后两国关系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1974年至1992年间,中方共承建农业合作、特腊水库、埃尔地区打井、农具车间改造、蒂亚吉埃尔下垦区、综合体育场、沼气项目、加亚垦区等项目。1996年中尼复交后,中方又完成恩东加节制闸工程、修复特腊水库部分设施、社会住宅建设、体育场维修、尼亚美大学教室和纺织印染厂扩建、津德尔市政供水工程等项目。目前正在实施的有尼日尔河二桥和体育场技术合作等项目。 两国签有经济贸易合作协定,设有经贸合作混委会,2002年9月在尼举行了混委会第二次会议。2006年7月在北京举行了混委会第三次会议。2007年两国贸易额为3078万美元,同比减少57.7%,几乎全部为中方出口。中方主要向尼出口纺织品、机电产品和茶叶。 中国公司于1988年进入尼承包劳务市场,已完成尼亚美古代尔水坝、古代尔坝船闸、中尼合资纺织印染厂仓库扩建和车间土建等工程。主要涉及电信、打井等领域。 中尼两国政府签有文化和教育合作协定。自1978年起中方向尼提供奖学金名额,目前尼在华留学生33人。 两国签有中国向尼派遣医疗队议定书。中方自1976年起向尼派遣第一批医疗队员29人,截至1992年共派出8批医疗队员。两国复交后,中方于1996年12月恢复向尼派遣医疗队。现为第17批医疗队员共36人,分别在尼亚美、马拉迪和津德尔三个医疗点工作。 2010年8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调频节目在尼日尔马拉迪市、津德尔市和阿加德兹市正式开播。 尼在香港设有名誉领事馆。

相关视频

1、沙漠国家-尼日尔

沙漠国家-尼日尔

2、尼日尔: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尼日尔: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参考来源

  1. 尼日尔,中国驻尼日尔大使馆网,2015-08-05
  2. 尼日尔国家概况,外交部网,2019年7月
  3. 尼日尔 gdp、人口,世界银行网,2017-07-29
  4. 爱沙尼亚等5国当选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澎湃网,2019-06-08
  5. 尼日尔各省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官网,2014-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