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长荣
尚长荣,原名尚叔欣。上海京剧院演员中国戏剧界首位梅花大奖得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传承人。
曾三次获得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和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以及文化部“文华表演奖”等。[1]
1940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县,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之第三子,当代最负盛名的净角艺术家。开创了架子花脸铜锤唱,铜锤花脸架子演的艺术模式。
目录
艺术经历
尚长荣从小受到家庭艺术熏淘,五岁登台,十岁正式拜师学京剧花脸,先后师从陈富瑞、苏连汉、侯喜瑞等名家。师从名净陈富瑞,学《草桥关》《铡美案》《御果园》《锁五龙》《芦花荡》《丁甲山》等戏,边学边演出。
1956年开始主演《姚刚》《敬德装疯》《黑旋风李逵》 《将相和》等戏。
1959年随父尚小云调到陕西省京剧团当演员,其后,又拜侯喜瑞为师,得其真传《盗御马》《取洛阳》等戏。1988年调入上海京剧院。
90年代初, 应邀到上海主演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扮演曹操,唱做俱佳,该剧走红,尚长荣享誉大江南北并正式调 往上海京剧院。之后,他又排演了《牛皋招亲》《莽张飞》《姚期》等戏。
艺术特色
尚长荣工花脸,不仅以侯喜瑞先生为师,学"侯派"架子花脸,而且兼学金少山、裘盛戎创成的"金"、"裘"两派铜锤花脸,所以他在唱做方面都达到高水平。《将相和》的廉颇,是归工铜锤花脸的角色,以唱为主,做当然也很重要,长荣先生演此角色极为传神,刻画人物生动之极。这应该是他兼学"侯"、"裘"两派取得的成就。
尚长荣的表演在注重京剧传统手法的同时与现代文化意识有机融合,强调以京剧固有的表现手法和技法刻画人物,表现情感,注重心理体验,力求把握情感的细微之处,并通过严格的规范化的技法表现出来。他有一副训练有素的好嗓子,唱功吃重的“铜锤戏”和做表繁难的“架子花”均能驾驭,形成了极富个人特色的表演风格。
勤奋好学
他勤奋好学,功力深厚,积极进取,坚持走铜锤花脸、架子花脸兼优并举的路子,突出了唱做结合、歌舞结合,走出了一条将“架子花脸铜锤唱”与“铜锤花脸架子功”相结合的道路。他在唱念的音量、音色上,高低收放、粗细刚柔上,都比传统的规范反差大得多;他在做工身段上,于注意工架的洗练、凝重、边式的同时 又透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他在体验与表现、程式与生活、传统与现代等等的对立统一上,运用自如。缘于师调及严父督导,扎实地继承了京剧花脸艺术“唱、念、做、打”的各项技艺,深得“发于内而形于外”表演精髓。评论界认为,尚长荣在当代是一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
嗓音宏亮
他嗓音宏亮、宽厚,融“架子”、“铜锤”于一体,形成独特的表演风格。他艺术视野开阔,不囿于门户之见。因此在表演艺术上博众家之风采。他掌握传统技艺又不为传统技艺束缚,而是凭借其艺术感悟力,立意高远地追求“性格化”的表演艺术。在创作人物时力求做到“内重、外准”。所塑造的人物或大气磅礴,或质朴雄浑。表演唱念并举,张驰有度,激情四溢。
在以《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为代表的新创剧目中,尚长荣探索人性、激活传统,积极为传统艺术寻找新文化支撑的探索精神。尤其是在《曹操与杨修》塑造了一个性格复杂的曹操形象,被誉为“里程碑”式的作品;在《贞观盛事》中他继续在运用和挖掘京剧的表演手段,塑造了魏征这一芳名传世的贤臣形象,在《廉吏于成龙》中他抓住“廉”字这一灵魂主线,将一个有血有肉、铁骨铮铮的清官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每一位观众面前。他所塑的人物角色都具鲜明的性格,给人以无穷回味。尚长荣以自己创造性的艺术劳动,丰厚的艺术实践和丰硕的成果,推动了京剧花脸艺术的新发展,为弘扬和继承京剧艺术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代表剧目
代表作品
《黑旋风李逵》《曹操与杨修》《将相和》《廉吏于成龙》等
视频
尚长荣这段西皮导板、西皮原板转流水,精彩至极!
参考资料
- ↑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名单中国文艺网2016-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