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楞藏族乡
尕楞藏族乡,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下辖乡,地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西南角,东临文都乡,南与岗察乡毗邻,西以黄河为界与尖扎县、化隆县相望,北与查汗都斯乡接壤。行政区域面积184.71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末,尕楞藏族乡户籍人口有5311人。截至2019年10月,尕楞藏族乡下辖11个行政村。 [1]
2011年,尕楞藏族乡农业总产值287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48元。
中文名: 尕楞藏族乡
行政区类别: 乡
所属地区: 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地理位置: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西南角
面 积: 184.71 km²
下辖地区: 11个行政村
电话区号: 0972
邮政区码: 811102
气候条件: 大陆性高原气候
车牌代码: 青B
人 口: 5311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目录
建置沿革
明朝、清朝时期,由下隆务昂索和尕楞百户管辖。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一区,辖尕楞、比塘、曲卜藏3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改成尕楞乡。
1949年11月,属第三区。
1950年夏,设团结乡。
1954年1月19日,归属文都藏族自治区辖。
1956年8月,与团结乡合并称尕楞藏族乡。
1958年7月,比塘、尕楞沟庄并人联合乡,曲卜藏沟庄并入团结乡;同年9月1日,合并成立红旗公社。
1961年9月,撤销红旗公社,成立尕楞公社、建设堂公社。
196年4月,两公社又合并成立尕楞公社;同年10月3日改名为建设公社。
1970年6月4日,复名为尕楞公社。
1984年6月,改社为尕楞藏族乡。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尕楞藏族乡下辖11个行政村:洛哇、香沙、麻尕、牙尕、哇龙、比塘、建设堂、曲卜藏、秀日、仁务村、宗占。
截至2019年10月,尕楞藏族乡下辖11个行政村:牙尕村、麻尕村、相沙村、洛哇村、哇龙村、比塘村、建设堂村、曲卜藏村、秀日村、仁务村、宗占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尕楞藏族乡,地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西南角,东临文都乡,南与岗察乡毗邻,西以黄河为界与尖扎县、化隆县相望,北与查汗都斯乡接壤。
行政区域面积184.7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尕楞藏族乡地形山峦重叠,沟壑纵深,地处偏远山区,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境内主要山脉有泽迪、南兄、古木、阿尼夏吾等,平均海拔3200左右。最低点是宗吾村,位于黄河岸边,海拔2100左右。
气候
尕楞藏族乡属大陆性高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7℃,降水量311—441毫米,无霜期170—180天,作物生长期180—220天,平均海拔为2550米。
水文
黄河流经尕楞藏族乡境内约3千米。
自然灾害
尕楞藏族乡的主要自然灾害有山体滑坡、暴雨引起的洪水、泥石流等。2006年9月6日,曲卜藏村东四古社发生较严重的山体滑坡。2009年9月,因强降雨曲卜藏沟遭泥石流袭击,农田设施、交通道路受损严重。
人口
2011年末,尕楞藏族乡辖区总人口5266人。
截至2018年末,尕楞藏族乡户籍人口有5311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尕楞藏族乡农业总产值287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48元。
农业
尕楞藏族乡的农作物以小麦、青稞、豌豆、胡麻、马铃薯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590吨。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尕楞藏族乡有学校11所(幼儿园2所,完小2所,初小6所,初级中学1所),共设教学班27个,在校生共有1039人,其中幼儿134人;小学在校生667人;初中在校生238人。教师共52人,其中代课教师20人,代课教师占在编教师的38.46%。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尕楞藏族乡的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曲卜藏村民间组织编演的藏戏《智美更登》,香沙村的《囊萨翁布》、“噶尔泽”、“啦伊”等。
社会保障
2011年,尕楞藏族乡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17户,人数456人,落实最低生活保障金48.9万元;五保户44人(其中农村五保集中供养7人,分散供养37人),支出五保户供养费7.39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00人次,支出1.5万元;实施各类救灾资金3.8万元,救灾面粉2.1万斤。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尕楞(即噶让),藏语意为“长柱子”,尕楞境内伫立有两条自然形成的形状近似于柱子的岩石而得名。
视频
尕楞乡哇龙村的小孩们跳舞💃